炮楼作文段落(10篇)
  • 600字 五年级 读后感
    《地道战》全片的剧情是1942年,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对冀中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日本鬼子从炮楼出来不断袭击邻村老百姓,进村后,他们烧杀抢夺,无恶不作,老百姓对他们咬牙切齿,恨之入骨。高家庄群众在党支部书记高老忠、民兵队长高传宝的领导下,随机应变,因地制宜,把土洞、地窖改造成户户相通、村村相连的多口地
  • 450字 五年级 读后感
    今天我终于得了我的第一篇红色经典小说——《鸡毛信》《鸡毛信》故事讲述了,华北抗日根据地龙门村里,有姓赵父子俩,父亲老赵是民兵里的中队长,十二岁的儿子海娃是儿童团团长。一天,父亲看见了大部分敌人都从炮楼里出来了,准备去龙门村收缴粮食,父亲一边让乡亲们迅速移到别处去,一边让海娃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重
  • 300字 四年级 读后感
    我非常喜欢看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作品是《鸡毛信》故事,其中讲述的是:华北抗日根据地龙门村,有赵姓父子俩,父亲老赵是民兵中队长,十二岁的儿子海娃是儿童团团长。一天,父亲得到鬼子要进山抢粮的消息,便让海娃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海娃以放羊做掩护,携信上路。不料途中遭遇鬼
  • 350字 四年级 读后感
    我非常喜欢看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作品是《鸡毛信》其中讲述的是:鸡毛信读后感400字华北抗日根据地龙门村,有赵姓父子俩,父亲老赵是民兵中队长,十二岁的儿子海娃是儿童团团长。一天,父亲得到鬼子要进山抢粮的消息,便让海娃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海娃以放羊做掩护,携信上路。
  • 450字 五年级 读后感
    《小兵张嘎》观后感有人说::“看一部好电影,就相当于看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对话。”如今想来也一点不假,一天下午我看完了这部电影。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刘部长在张嘎家养伤,张嘎和他奶奶相依为命。有一天奶奶被日本鬼子带走,逼奶奶说出在她家养伤的人在哪里,无论鬼子怎么折磨奶奶,奶奶就也不说,因为
  • 900字 初三 读后感
    周五,我在家里观看了红色影片——《鸡毛信》,这部电影可好看了。《鸡毛信》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主人公是一个名叫海娃的十四岁儿童,他住在龙门村。海娃是儿童团的团长,小海娃经常站在山坡上,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只要一看见鬼子来了,他就推到信息树,这样,全村人都会知道鬼子来了,好转移到别处去。秋天到了,
  • 600字 五年级 读后感
    读了《小兵张嘎》这篇课文,我更深切地感到祖国今天美好的日子是来之不易的。张嘎的童年是在枪林弹雨中度过的。正是像他一样的革命先烈不懈的奋斗,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的鲜血染红了飘扬的五星红旗,也染红了我们的红领巾。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机智勇敢、活泼可爱。他与唯一的亲人奶奶
  • 650字 小学 读后感
    浦口实小 五(5)班 王丝雨1942年,日寇对冀中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他们烧杀抢夺,无恶不作,老百姓对鬼子恨之入骨。高家庄群众在党支部书记高老忠、民兵队长高传宝的领导下,因地制宜,把土洞、地窖改造成户户相通、村村相连的多口地道。一天夜里,小鬼子山田队长率日军在天黑之际偷袭高家庄。这事被夜巡的老钟叔
  • 750字 读后感
    缅怀先烈,振兴中华“地道战,嘿!地道战,嘿!埋伏神兵千百万……”每当我听到这熟悉的旋律时,心中便热血沸腾,仿佛来到了战火纷飞的抗战年代。假期里,我又看了一遍《地道战》这部电影。我感慨万千。抗日战争期间,日本鬼子经常对我冀中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扫荡,但冀中人民毫不畏惧,开动自己的大脑、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 800字 四年级 读后感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从书中汲取知识,从书中感受友谊,感知生命的价值。喜爱读书的人,生活充实而有意义;不爱读书的人,时间就从他的手指缝边悄悄地溜走。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很有价值的书《两个小八路》。在看这本书以前,我就知道战争是残酷的,它使老百姓流离失所,遭受失去亲人的痛苦。但是,读了这本书以后,又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