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贤作文段落(10篇)
  • 1000字 三年级 写景
    求贤的方式很多,燕昭王广罗贤士,借的是物质条件,曹孟德召纳能臣,凭的是三次颁布《求贤令》……这些虽然都是求贤,但“三顾茅庐”却技高一筹。刘备三顾,获得了诸葛亮的感恩之心,所以即便后主刘禅如何昏庸,诸葛亮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与其让大贤大德之士怀着“试一试”的心理主动上门,不如像刘备,深谋远虑地选择亲自访贤,求贤。?
  • 700字 高一 散文
    求贤的方式很多,燕昭王广罗贤士,借的是物质条件,曹孟德召纳能臣,凭的是三次颁布《求贤令》……这些虽然都是求贤,但“三顾茅庐”却技高一筹。刘备三顾,获得了诸葛亮的感恩之心,所以即便后主刘禅如何昏庸,诸葛亮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与其让大贤大德之士怀着“试一试”的心理主动上门,不如像刘备,深谋远虑地选择亲自访贤,求贤
  • 350字 初二 应用文
    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贤令》。曹操在令中一开始就总结历史经验,认为自古以来的开国皇帝和中兴之君,没有一个不是得到贤才和他共同来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贤才,又往往不出里巷,这绝不是机遇,而是当政的人求,访得来的。有鉴于此,曹操立足现实,指出现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贤最迫切的时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虑出身,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贤才发现和推举出来,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
  • 350字 四年级 读后感
    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贤令》。曹操在令中一开始就总结历史经验,认为自古以来的开国皇帝和中兴之君,没有一个不是得到贤才和他共同来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贤才,又往往不出里巷,这绝不是机遇,而是当政的人求,访得来的。有鉴于此,曹操立足现实,指出现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贤最迫切的时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虑出身,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贤才发现和推举出来,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
  • 400字 五年级 读后感
    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贤令》。曹操在令中一开始就总结历史经验,认为自古以来的开国皇帝和中兴之君,没有一个不是得到贤才和他共同来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贤才,又往往不出里巷,这绝不是机遇,而是当政的人求,访得来的。有鉴于此,曹操立足现实,指出现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贤最迫切的时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虑出身,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贤才发现和推举出来,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
  • 400字 初二 说明文
    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贤令》。曹操在令中一开始就总结历史经验,认为自古以来的开国皇帝和中兴之君,没有一个不是得到贤才和他共同来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贤才,又往往不出里巷,这绝不是机遇,而是当政的人求,访得来的。有鉴于此,曹操立足现实,指出现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贤最迫切的时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虑出身,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贤才发现和推举出来,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
  • 900字 高一 演讲稿
    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贤令》.曹操在令中一开始就总结历史经验,认为自古以来的开国皇帝和中兴之君,没有一个不是得到贤才和他共同来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贤才,又往往不出里巷,这绝不是机遇,而是当政的人求,访得来的.有鉴于此,曹操立足现实,指出现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贤最迫切的时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虑出身,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贤才发现和推举出来,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后来,曹操于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两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唯才是举"的方针.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受有关系,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经过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当时各地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而且对于有才干的人曹操还能做到不计前嫌.
  • 1200字 高一
    魏公子礼贤下士,求贤若渴。当他得知有个叫候嬴的守门小吏是个隐士时,立即前往拜访,并以厚礼相送,候嬴不肯接受。公子便置办酒宴,大会宾客,然后带着随从车马,亲自去迎接侯生,并空出车上的左边尊位。在酒席上,魏公子亲自向候嬴敬酒。面对候嬴的考验,公子的态度愈加恭敬,让人不得不惊叹于公子的礼贤下士。就连太史公也对魏公子的礼贤下士作出了极高的评价:“天下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名冠诸侯,不虚耳。”公子身份如此尊贵,而候嬴不过是一个低贱的守门小吏,他尚且能如此恭敬,求贤若渴,我若是当时的名士,投靠到他的门下,便不用担忧英雄无用武之地,不必像李白那样感叹生不逢时了。
  • 550字 六年级 写人
    曹操求贤如渴,爱护人才,使我十分佩服。在赤壁之战战败后,曹操团队极缺人才,从210年至217年间,他先后下了三次“求贤令”,选拔和任用有才干的人。他对自己团队中的人才特别爱护,能知人善任,让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作用,各尽其能。为麾下将领和兵士而爱戴。
  • 900字 初一 抒情散文
    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贤令》。后来,曹操于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两道《求贤令》对于有才干的人曹操还能做到不计前嫌。
求贤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