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作文段落(10篇)
  • 900字 初三 读后感
    卓越贡献改变世界。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是令人尊敬和爱戴的科学家。他是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是世界上第一个将水稻的杂交优势成功地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家,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他几十年来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巨大贡献。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解决全球百分之六十人口的吃饭问题,袁隆平的贡献旷古烁今,“杂交水稻之父”名副其实。
  • 550字 四年级 写景
    后来,老农在QQ上结识了一个昵称叫“神农氏”的水稻专家,那人称自己就是袁隆平,培育出的杂交水稻养活了世界上至少五分之一的人口。“神农氏”通过E-mail给老农发送了种植杂交水稻的方法及各种各样的杂交水稻图片,告诉他“有事就找我袁隆平。”并给了老农手机号码。
  • 1000字 高二 议论文
    袁:第一次呢,是发现6株天然雄性不育植株。水稻开花时,我们头顶烈日,脚踩烂泥,低头弯腰,跑遍了华南的山山水水。第二次嘛,是我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的配套成功。为此,我们整整花了8年时间,先后用1000多个品种,做了3000多个杂交组合,都没能成功。于是,我们栽培稻的小圈子,提出利用“远缘的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的新设想。为此,我们又跑遍了江南的山山水水,在海南的普通野生稻群落中,发现了一株雄花不育株。接着,我们选用1000多个品种进行测交筛选,找到了1000多个具有恢复能力的品种。
  • 1000字 高三 记叙文
    袁:第一次呢,是发现6株天然雄性不育植株。水稻开花时,我们头顶烈日,脚踩烂泥,低头弯腰,跑遍了华南的山山水水咧!第二次嘛,是我国釉型杂交水稻“三系”的配套成功。为此,我们整整花了8年时间,先后用1000多个品种,作了3000多个杂交组合实验,都没能成功。于是,我们栽培稻的小圈子,提出利用“远缘的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的新设想,为此,我们又跑遍了江南的山山水水,在海南的普通野生稻群落中,发现了一株雄花败育株。接着,我们选用1000多个品种进行测交筛选,找到了1000多个具有恢复能力的品种。
  • 600字 五年级 记叙文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祖籍江西九江德安,现居湖南长沙。他拥有的称号分别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等等荣誉称号。现任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湖南省科协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协副主席。
  • 900字 高三
    袁隆平说他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为了追梦,他在科研攻关的同时,积极推广杂交水稻技术。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杂交水稻国家工程技术中心一直坚持开办国际培训班,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4000多名杂交水稻技术人才。不管多忙,袁隆平几乎每次都出席开班仪式,用英文为学员授课。他还受邀担任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帮助其他国家发展杂交水稻。
  • 650字 五年级 写人
    第一次听见袁隆平爷爷大名应该是在幼儿园。那个时候,我们对于袁隆平爷爷的认识,仅仅在于他是个英雄。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什么是杂交水稻,也不知道杂交水稻对世界的意义。那个时候的我,对于“英雄”的理解就是战士。那个时候的我以为袁隆平爷爷是位战士,就像黄继光,邱少云一样。
  • 550字 五年级 写人
    学校的老师告诉我们,袁爷爷在上世纪50年代初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就来到这所学校任教。当时,全国人民严重缺少粮食,过着苦日子。他心里就有了一个愿望,希望大家不再少吃饿肚子。从此,他废寝忘食,潜心研究,揭开了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在他的组织和指导下,终于研究成功了杂交水稻,解决了全世界人口的吃饭问题,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杂交水稻从地处物种变异天堂的安江农校发源并走向了世界。
  • 700字 五年级 写人
    袁隆平,虽然并不是杂交水稻最早的创造者,但是他普及了杂交水稻,将杂交水稻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袁隆平首先提出“要想利用水稻杂交优势,首推利用雄性不孕性”,而这个理论是对传统遗传学理论的挑战,等于否定了水稻这类雌雄共体,自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的传统观点。这种“否定”在实践中获得了成功,而且效果很好,所以基本全盘否定了传统水稻育种理论。
  • 550字 记叙文
    他用在早稻田里发现的能结230粒籽的“鶴立鸡群” 种植新稻,虽以失败告终,他却从这次失败中领悟到了水稻杂交的秘密!为了寻找天然的水稻雄性不育株,他每天顶着炙热的太阳、蹚着稻田的冷水,在无数个稻林旁停留、观察,每天兴冲冲地去,一无所获地回。他最终发现了水稻雄性不育系,接着开始不断地进行繁育,“三系”育种的设想逐步成形,为杂交水稻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