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数作文段落(10篇)
  • 1200字以上 叙事
    (2)对于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不能简单理解为:带“+”号的数是正数,带“-”号的数是负数。例如:-a一定是负数吗?答案是不一定。因为字母a可以表示任意的数,若a表示的是正数,则-a是负数;若a表示的是0,则-a仍是0;当a表示负数时,-a就不是负数了(此时-a是正数)。
  • 450字 高二 议论文
    当然,我们首先要解决一下什么是矛盾,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矛盾并不陌生。但这并非哲学上所说的矛盾。矛盾是两种事物之间即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对应关系。比如数学中的正数与负数,物理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如果是正数就不会是负数,没有正数负数不复存在。
  • 450字 高一 议论文
    当然,我们首先要解决一下什么是矛盾,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矛盾并不陌生。但这并非哲学上所说的矛盾。矛盾是两种事物之间即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对应关系。比如数学中的正数与负数,物理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如果是正数就不会是负数,没有正数负数不复存在。
  • 250字 六年级 童话
    倒数药水是被正数王国的“999”拿的,999是正数王国最厉害的人物。连正数国王都不敢拿他怎么样。999拿到了倒数药水就非常得意可他不知道倒数药水虽然可以让弱小的人变得强大但是如果自身过于强大也会有副作用能让自身变成自身的倒数999由于自身过于强大所以就变成的自己的倒数999分之1变成了比自身弱小几百倍的数……
  • 1200字 初二 议论文
    有理数的理解大家基本上都很懂了——把正数当成是盈利,把负数当成亏本。但关于有理数的计算却还有许多人搞不清楚。有理数的四则运算是“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的,短短的“1-(-1)”大家都知道这等于“1+1”,但如果是很长的一个算式,一大堆的“+”、“-”号,再加上乘方,恐怕再细心的人也难免被迷惑、算错。难道就没有什么办法能让这种错误减少吗?在解这类问题时,我认为可以用一种简单的办法,只要把被乘数的符号记住,再与后面的数“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如果有乘方,正数的乘方都是正数,负数就是“奇数得负,偶数得正”。不过这还要靠认真,有的人总是因为乘数前面有一个比较好算、或是算得比较熟练的数,就把它们乘在一起——错了!这样的错误许多人肯定都犯过,可是能改的人就不多了。解决这种问题,最重要的还是能弄清符号。在算式中,化简也会使数字变号。一个小括号还简单,可如果是好几个括号,又想快一点,就一下跳过几个括号,这样很容易错。如果要快,其实可以把几个要化简的数都加起来,这样一来就是化简结果。
  • 300字 六年级 议论文
    人们常说:要想成功,必须先学会坚持。这句话明显向人们提供了成功的方法,但它又有一点不对。我认为,坚持并非是成功的唯一方法。如果我们的坚持选在了错误的方向,那么我们不就像南辕北辙中的那个人一样,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远了呢?我并不否定坚持的重要,没了坚持,即使掌握了正确的方向也无济于事。但它至少还有东山再起的希望。而一昧坚持自己错误方向的人,无论如何也到达不了成功的彼岸。如果说成功是正数,那么掌握好的方向却不坚持的人则算“零”,而坚持错误方向,不听劝告的人则算“负数”,那么你告诉我,是“零”到正数比较近,还是“负数”到正数比较近?结果是肯定的,“零”绝对要近于“负数”。所以我才认为好的方向比坚持更为重要。
  • 400字 五年级 叙事
    今年,我们学习了不少知识。认识正、负数这一单元,我知道了:我国数学家刘微在注解《九章算术》时,更明确的提出了正数与负数的概念。他在筹算中规定“正算赤,负算黑”,就是用红色算筹来表示正数,黑色算筹来表示负数。这个记载,比国外早了七八百年。从这里可以看得出来,正数和负数的作用。
  • 1200字以上 五年级 叙事
    负数表示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1和-1,3和-3,630和-630,3∕5和-3∕5,这都读作:“负……”1是比0大1,-1是比0小1,630是比0大630,-630是比0小630……我们以前所学的1、3、630、3∕5等叫做正数正数前面可以加正“+”,叫做正号,一般情况下都将“+”省去,所以,我们不太清楚正数的意义(注意: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 1200字以上 叙事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运用负数的国家,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对正数和负数就有了记载。魏朝数学家刘徽在该书的注文中则更进一步地概括了正、负数的意义:‘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古代用算筹表示数,这句话的意思是:‘两种得失相反的数,分别叫做正数和负数。’并且规定用红色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算筹表示负数。由于记录时换色不方便,到了十三世纪,数学家还创造了在数字上面画斜杠来表示负数的方法。国外对负数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并且也出现了各种表示负数的形式,直到20世纪初,才形成了现在的形式。但比中国晚了数百年!”
  • 900字 高二
    然而,也许是古诗越来越“古”、读起来越来越不“新潮”了吧,现代社会中一些青年人非常缺少春雨这种精神。“只懂所取,不知奉献”成了他们精神世界的代名词。即使偶尔“奉献”一点,也是为了求得好评一类的回报。我们可以把他们的这种做法用一个数学公式的形式来表达:│奉献│=所取,奉献为正数时,为了所取;奉献为零时,要求所取;奉献为负值时,也就是对社会造成损害时,图谋所取。 春雨的精神也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奉献-奉献=所取,奉献的取值恒为正数,无论其值多大,两个相同的数相减,其结果,也就是所取都是零。我想,春雨之所以“细无声”,原因就在于此吧! 青少年要想学到春雨的精神,就要从以上两个公式的分析中正确理解奉献与所取之间的关系,要明确奉献的动机是为了帮助别人,分担别人的痛苦,为别人解难,而不是从别人那获得什么。否则,不用说奉献的取值为负为零,就是正数,也是“为了奉献而奉献”,是虚假的,并非发自内心的,常常是“粗而有声”的,是不值得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