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作文段落(10篇)
  • 800字 初三 议论文
    潮流对于时代发展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的。放眼历史,洋务运动掀起了国内学习西方的潮,为陈旧的中国增添了一抹曙光。而民国时期的留学潮,让中国人放眼世界,建国后的大量科学家都是在当时潮流带动下出国学习。而新文化运动的潮流则带动中国文化的全面发展。放眼现代的改革开放大潮,为中国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由此观之,自古至今潮流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科技文化、经济领域,潮流象巨流一样,带动了事物的进步,无可阻挡。
  • 750字 议论文
    自古以来,人类就在追赶潮流和追寻自我中做着艰难选择。正如屈原,他的选择是坚守自我,因此他坚定地葬身于汨罗江,我们不能说他是否正确,但是倘若屈原在坚守自我的同时去顺应时代的潮流,他的坚守未必会被改变,他的命运也可能会重写。正如渔父所言,沧浪之水清兮浊兮,你都有能力去选择它,去适应它,而非为了守住本心做出极端的选择。可见追赶潮流是必要的,当然它的基础是你的内心有自己的坚守。
  • 1200字以上 高三 议论文
    自古以来,人类就在追赶潮流和追寻自我中做着艰难选择。正如屈原,他的选择是坚守自我,因此他坚定地葬身于汨罗江,我们不能说他是否正确,但是倘若屈原在坚守自我的同时去顺应时代的潮流,他的坚守未必会被改变,他的命运也可能会重写。正如渔父所言,沧浪之水清兮浊兮,你都有能力去选择它,去适应它,而非为了守住本心做出极端的选择。可见追赶潮流是必要的,当然它的基础是你的内心有自己的坚守。
  • 900字 初二 议论文
    我们不难看出它们是有争议的,就像是曾轶可,那绵羊音有人爱有人骂,而且她中性的打扮,以及跑调的唱功,还有一些关于她的负面新闻,更是让这个“潮流人物”成为人们争议的焦点。曾经还拿曾轶可的名字开玩笑说“曾轶可——可争议或争议可”。就像是李宇春、周笔畅,更是带动了中性的潮流,使一些80后、90后以中性为美,纷纷效仿。暂且不谈中性与绵羊音,单是刘着的“伪娘潮”,我们不难看出时尚就是出其不意,潮流就是追随出其不意而萌发的一场轰动。
  • 900字 初一 议论文
    我们不难看出它们是有争议的,就像是曾轶可,那绵羊音有人爱有人骂,而且她中性的打扮,以及跑调的唱功,还有一些关于她的负面新闻,更是让这个“潮流人物”成为人们争议的焦点。曾经还拿曾轶可的名字开玩笑说“曾轶可——可争议或争议可”。就像是李宇春、周笔畅,更是带动了中性的潮流,使一些80后、90后以中性为美,纷纷效仿。暂且不谈中性与绵羊音,单是刘着的“伪娘潮”,我们不难看出时尚就是出其不意,潮流就是追随出其不意而萌发的一场轰动。
  • 800字 初二 叙事
    这是一个女生引起的,我怎么能让她抢走我“潮流前线”的宝座呢?但那潮流也真是够“潮”的,几乎全班都在跳,真是气死我也,正当我思考时,竟突然听到:“诶!我破纪录了,256个。”另一个更是令我火冒三丈:“切,我都389个啦!”我百无聊赖地望着他们开心的跳绳,愤怒之情油然而生。
  • 700字 初三 抒情散文
    ——这种多元化的意象就是潮流,应该自古以来便有。因为她,满清的男士们留起了长辫;因为她,民国了就要剪掉;又因为她,如今是爱咋整咋整。于是第一个披肩发冒了出来;于是第一个爆炸头又跳了出来;于是,把脑袋剃成足球样的也没人管。可谁又能说,那徘徊在上海滩上形形色色的妖艳的旗袍不是潮流呢?还有那贵族出身的高脚杯不也是潮流的孩子吗?她也未尝不舞弄着水晶般的身躯矜持地笑着。
  • 500字 小学
    我追赶潮流之微信篇。现在十分流行一个软件——微信。做为70、80后的爸爸、妈妈,也才刚刚开始刷微信。做为00后的我们,3岁就拥有了自己的手机,下载微信是必须的。新年的时候,家人聚在一起,微信里可以抢红包,发红包;我生日的时候,最开心的是微信里收到爸爸、妈妈发的“52、00”红包;在新华书店,我可以用微信红包里的钱为自己买本好书;有什么作业不懂的,也可以通过微信聊天向同学求助。我追赶潮流之看《朗读者》篇,现在有一档非常热门,可以说家喻户晓的节目,它就是董卿主持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麦嘉朗读的一封写给儿子的信,杨乃斌献给妈妈的“不为什么”,让我一次又一次的感受到了朗读的美妙。朗读让我们放下手机,拿起书来静静品尝书的味道。
  • 700字 高一
    如果我们追随潮流是唯一的选择,那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呢?随波逐流给予我们太多的自我蒙蔽,我们戴着无形的面具踏着我们并不热爱的步伐,混淆地生活在时代的潮流中。我们能所做的,不过是在这个千篇一律的社会中模仿着他人的行为、动作,过着麻木的生活仿佛日子在一天天的重复,但逝去的光阴却一去不复返了。
  • 300字 初二 散文
    出自现在年轻人口中的青春必定是潮流。吸烟是潮流,酗酒是潮流,谈恋爱是潮流。可是却流失了真正的青春,我的性格并不符合这所谓的潮流。我的青春在学校、家里、在亲情友情中。就像是同一个城市,同一片天、同一块土地,郊外的空气总是清新许多。但人们却喜欢在污浊的地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