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作文开头(10篇)
  • 1200字 一年级 叙事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 1200字 初一 叙事
    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饼也就成为了节日的必备礼品。
  • 1200字 初二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中秋,是我国一个传统节日。每到这一天,既是一个悲凉的日子,也是一个令人欢喜的日子。悲凉不仅是因为天逐渐变凉,也是因为嫦娥奔月这让人心生叹息的传说;欢喜自然是因为中秋佳节,硕果累累,辛苦一年的农民们得到了回报。一直以来,我总觉得中秋节前的节日气氛实在是不怎么热闹。今年中秋假期,神山社区的景象却让我意想不到。
  • 1200字 初二 记叙文
    中秋度佳节,今又结新篇。八月团圆兮,往事越千年。嫦娥奔月悔,灵兔捣药间。吴刚伐桂日,玉斧修月园。月饼入家门,归依玉盘边。念旧思故人,晶珠染容颜。昔欢聚一堂,今垂足流连。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刹那间,月圆相逢一笑言。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中秋,一个历来被人向往的团圆的日子,有着圆圆的银月,好吃的月饼,还有与家人在一起的对酒当歌。
  • 120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中秋之夜是个美好、祥和的夜晚。家家户户欢聚一堂,品尝着月饼和瓜果,享受天伦之乐。“每逢佳节倍思亲”,谁都希望在中秋佳节能够得以全家团聚,这是人之常情,但又总不能家家如愿。我的爸爸妈妈长期在外忙于工作,天天期盼他们陪我,现在,好不容易又个节假日能回家团圆了。想到这里,我不禁想起苏轼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1200字 高二 散文
    每逢佳节倍思亲,又一个十九年轮回一次的双节来到不由自主的荡起我的思念,我的儿子你在异地他乡还好吗?你不会寂寞,也不会孤独吧。不管你走到天涯海角我的心会陪伴着你直到永远。请放心虽我一人在成都但有很多朋友在关心支持我,使我万般荣幸。儿子,月到中秋分外明,娘把中秋遥远寄,皓月当空洒清辉,双节良宵念儿心,祝愿双节多好运,月园人园事事圆。
  • 1200字 高二 叙事
    中秋吃芋头唐朝诗人孟浩然在《秋宵月下有怀》中写道:“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是呀,中秋不仅明月高挂,还有不少特色民俗,值得每一个人期待。中秋早上,我睡到自然醒才起床,刚睁开眼睛,就闻到一股芋头和地瓜的香味。我高兴地问正在厨房里忙碌的妈妈:“中秋节不吃月饼,难道要与芋头、番薯作伴吗?”妈妈笑着说:“这是中午祭祀祖先用的。”我奇怪地问:“为什么必须用这两样东西作供品。”妈妈耐心地解释:“芋头是白色的,番薯是黄色的,象征着‘包金包银,财源广进’的意思。
  • 1200字 初一 记叙文
    有一年国庆,归家,中秋已过月余。母亲留给我的一只月饼,拿出来,长了白毛毛。吃饭时,弟把他碗里的一只鸡腿也挟给我。他告诉我,八月十五的那两只鸡腿,全让他一个人啃了……团圆,离别,思念……这些月色承载的美好,亦是不懂的。只知道,月亮圆时有月饼吃。立秋后,日子近了。盼星星盼月亮,盼着八月十五这一天,月饼香甜。这点念想如同草丛里的萤火虫,一闪一闪的,胜过头顶的月亮
  • 1200字 五年级 散文
    少年时代的中秋是在故乡度过的。半个世纪前,金色的月光,洒向古老的苏北小镇,洒向我家那七间居室的老屋和由青砖墙围成的天井。它照在天井东侧半人高的花坛上,那里正盛开着黄色和红色的月季;照在西侧正开满紫色繁花、迎风摇曳的紫荆树上。在庭院中间的桂花树下的八仙桌上,摆着四颗月饼(象征事事如意),和菱角、苹果、石榴等贡品。
  • 120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秋雨打翻了颜料桶,于是枫林层林尽染,红彤彤的一片,煞是壮观!五彩颜料一路翻滚,山林就叠翠流金了,苹果染红了脸,梨抢去了黄色,手忙脚乱地给自己涂上,却不料涂上了“雀斑”,稻子看着笑弯了腰,还没等它说话,自己也被染成了金灿灿的一片!秋欣喜地看着,唱起丰收的赞歌,于是溢满桂花芳香的空气里满满的全是喜悦,中秋在这个时候也如约而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