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作文开头(10篇)
  • 800字 初一
    走进河南,品尝河南,就会发现,河南的美食文化,底蕴深厚,悠绵深长,就像那第一美食——烩面……烩面,中国十大面条之一,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是一种荤、素、汤、菜、饭兼而有之的河南传统美食,以味道鲜美、经济实惠,享誉河南,遍及全国。据说,一碗纯正的河南烩面要经过15道工序,活面、拌面、擀面、甩面、敲面……足可见,一碗烩面,凝聚了多少工人的汗水。
  • 600字 初三 书信
    网上,街上,这世上。为什么处处都鄙视我们河南人.(切忌!!!!!!!!!这不是为我自己辩护.)河南人到底怎么了,河南人招谁惹谁了?让我告诉你们,一,河南人素质低,二,河南人没钱,三,河南人大部分是种田的,还有一点,也是你们最看不起的一点,河南人想不择手段的不当种田地,不当素质低的,不当没钞票的。为什么不择手段?
  • 750字 初一 写景
    河南是一个开放的、繁荣的、文化底蕴深厚的工业大省、农业大省、经济大省,也是人口大省。这里有广阔的平原,壮丽的山水美景。美丽的母亲河——黄河,滋养着悠久而又灿烂的历史文化,特别是在河南出生的历史人物比比皆是,比如说:精忠报国的岳飞,画术精湛的吴道子,医术高明的张仲景,还有我们的华夏祖先——黄帝等。他们犹如耀眼的宝石,点缀着中原大地。先说说河南的美食吧!河南最出名的是面食,尤其是烩面。说起烩面,在郑州的大街小巷都能找到。一碗热腾腾的烩面端到你的面前,闻!光是那扑鼻的香气,就令人垂涎欲滴!汤上漂着一层层薄薄的羊油,上面撒着绿茵茵的香菜,“吸溜”一口,哇!宽大的面又劲道又爽滑。河南不仅有好吃的烩面,还有那开封的灌汤包。听!“包子来喽!”只见那香气诱人的灌汤包端到了你的面前,轻轻地咬一口,包子的汤汁溢了出来!
  • 700字 初三 书信
    慢慢历史长河中,中原大地曾经孕育了一批又一批让国人为之倾慕的美女,如三国时期因美貌曾引起战争的著名女诗人蔡文姬,唐朝时让唐高宗赞叹不已的美女上官婉儿,北宋时让皇帝乐不思皇宫的汴京城第一美女李师师。可是,自从大宋南迁后,河南逐渐失去了中国文明中心的光环,并一步一步地陷入了贫穷落后的境地。时光如梭,日月轮回,历史的车轮开进了21世纪,今天的河南重新换发了往日的风采,一个崭新的河南已经亮相在世人面前。
  • 1200字以上 初二
    河南:选题作文亮题板任选一题作文。(50分)(1)题目:最懂我的那个人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2)读下面两则材料,然后作文。①工于论人者,察己常疏。(张栻)释义:巧于议论别人的人,很少省察自己。②君子以细行修身,不以细行取人。(魏源)释义:品行高尚的人在小事上时时严格要求自己,但不以小事来苛求别人。
  • 550字 初一 叙事
    暑假已至,各位同学想必都想到别处旅游一下,寻找一下刺激。当然,我也不例外,我争取到了河南两日游和我姨。河南距离汶上还挺远的,坐大巴车还得坐六个小时。我们去的时候还堵了车,真是倒霉,倒霉,倒霉啊!我们出发时5点,到达时已经14点了。随着,我们便爬上了山路,是汽车带着我们。哪里的山路可以用一句歌词来形容,即:“这里的山路十八弯,这里的山路九连环”,一个漂移,一个急刹车我们便“挨”到了山顶,这是我们第一个景点“青天河”哇,那里风景真是太美了,让人心旷神怡,陶醉在这美景中。
  • 600字 初三 书信
    我不禁要问:我们河南人怎么了?河南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安阳的殷墟、洛阳的白马寺、开封的清明上河园都记录着历史的发展。在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都建都或迁都于此。大诗人杜甫,天文学家张衡,医学家张仲景都是河南人。河南在历史上创造着辉煌,而如今我们为什么会被人看不起呢?有人说:“河南人素质低。
  • 450字 初中
    人们都说河南人口多而且有独特的艺术文化,在河南的艺术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什么呢?当然是艺术的瑰宝――豫剧了。戏曲史中国古代人民遗留下的艺术瑰宝,让我们看到丰富多彩的人,物,画。在中国人民当中,最喜爱的当然是老人了,虽然有些青年人和孩子也喜欢听戏曲,但是他们所占的比例是相对较少的,老人所占的比例是比较广泛的。
  • 700字 初中 叙事
    河南特产新郑红枣产品介绍新郑被誉为红枣之乡,新郑孟庄一代早在8000年前就有红枣的种植历史,枣中佳品新郑鸡心枣和灰枣更是驰名中外。作为河南特产之一,新郑红枣核小肉厚,香甜可口,富含蛋白质、有机酸、糖类、多种矿物质、维生素和18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是”天然的维他命丸”,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都很高,能补中益气,养血生津,深受国内外欢迎。
  • 650字 初一 记叙文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今天我们便乘车来到了王维作这首诗的地方,那就是河南云台山的茱萸峰!我们来到茱萸峰下便可以看到一座王维的雕像,他昂首挺胸,手中拿着一本书,仿佛在吟诵诗词。再往上走,我们便可以看到药王洞。传说药王孙思邈曾经在茱萸峰上采药,治病救人,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这个洞里给他雕了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