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作文开头(10篇)
  • 500字 六年级 说明文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心声,自己的见解,自己的想法。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溺爱是一种虐待。”溺爱与虐待两者的结局都是一样的。看看我们周围的父母吧,上学接送,从小学到初中,孩子从未单独横过马路。我们的父母与孩子的想法完全不一样,父母的想法是:孩子会很高兴,上学不用走路,还有漂亮的小轿车接送。但孩子又是另一种想法:为什么一定要这样?
  • 650字 四年级 说明文
    从前有一个大大的房子,里面住着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那个女孩叫“心心”,她善良温柔又美丽,还非常爱学习;那个男孩叫“贵贵”,是一个调皮骄傲又喜欢捉弄人的坏孩子,不爱学习,有时还打人。心心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而贵贵却是一个富人家的孩子。一天,一位珠宝商来到这个房子门前,看见门上贴着一张纸,只见纸上写着:“我是小姑娘心心,我家里很穷,和我一起住着一个富人家的孩子但他却不给我东西吃,请好心人帮帮我!
  • 650字 初三 说明文
    有这样一个孩子,为了表演好魔术,把手烧伤了7次;有这样一个孩子,为了不让粉丝担心在台上耍帅,大笑,吊儿郎当,却只是为了掩饰疲惫与忧伤;有这样一个孩子,为了更好的表演魔术的真实性,为了让观众娱乐,没有排练直接表演危险的魔术;有这样一个孩子,为了挖掘出大陆更好的魔术师,不惜自己背负骂名;有这样一个孩子,在快乐大本营上为了不让粉丝尴尬去为她解围;
  • 550字 六年级 说明文
    1937年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站时,一个满脸灰尘的孩子在一片狼藉的废墟中无助地哀号着:“爸爸,妈妈,你们在哪儿啊!”上一秒,可能这个孩子还在妈妈那温暖的怀抱中,做着美梦撒撒娇,可能这个孩子还在玩弄着爸爸那洁白的衣角,摸着脸庞咯咯笑……可是,这一秒!可能妈妈已用她那美丽的肩背护住了孩子的小脑,可能爸爸已用他那宽大的胸襟保住了孩子的双腿......
  • 800字 六年级 说明文
    每个人从小就被自己的父母叮嘱着,学着做一个好孩子,在大人们心中,好孩子就是衡量一切的标准,可是做一名好孩子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好孩子不是说光听父母话的孩子,如果只是如此,那好孩子岂不是每个孩子都是。我认为好孩子是在学习、生活、品德、意识上不需要家长操心的孩子,那才是真正的好孩子。如果说一个小孩光听家长的话,生活中做事不知道变通,什么问题不思考就问自己的爸妈,这可不是一个真正的好孩子
  • 550字 初一 说明文
    每个单亲家庭的孩子,都不会在生活中展露真实的自己,他们总是伪装,伪装成人人喜欢的好孩子。因为他们害怕再次失去,失去家人的爱,或者失去友情的爱。每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在虚拟的网络中,总是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因为在网络中他们可以忘记父母离异的伤痛,使他们变会以前那个没有失去过的孩子。每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平时生活中对任何人都是笑得没心没肺的,这让人永远猜测不到他们曾经收到过的伤痛,因为他们从来不会希望别人去知道,去了解自己的伤痛。
  • 1200字 高二 说明文
    孩子讨厌上学念书时,家长应先检讨一下自身有无以下行为:1.容易生气,动不动就打骂孩子;2.从不称赞孩子;3.总是要求孩子考试得第一名或100分;4.不给孩子娱乐的时间,只要孩子一打开电视,他们便会问:“功课做好了没有?为什么看电视?”5.给孩子许多补充练习。除了学校的作业外,孩子还要做爸爸妈妈布置的家庭作业。
  • 1200字以上 六年级 说明文
    孩子是父母的宝贝,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将来有所作为。谈到教育孩子的问题,每位家长都感慨万千,我也不例外。孩子的教育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现在孩子还小,主要还是学校和家庭所给予的多一些。在学校里有老师科学、细心地教导,可是回到家中就需要父母的言传身教。我的女儿已经上小学六年级了,从她生下来懂事开始,我和她爸爸就比较尊重她,尽量营造宽松的环境,不去强迫她要学什么要做什么,完全凭她自己个人的兴趣爱好去发展。
  • 700字 高三 说明文
    今天第一次上来论坛,作为关注教育的人士之一,总想对家长,对孩子,对每个关心教育的论坛内的人们说点什么,也想和大家讨论下自己的观点。人是天地之间万物之灵,从宇宙万物的自然发展规律来讲,人其实天生就具备除了生存能力以外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如果我们可以掌握对孩子“放”的尺度,就可以还给孩子原本拥有的天真和快乐,就可以让孩子找回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和学习能力。
  • 800字 五年级 说明文
    调查显示,三周岁美国孩子的微笑比同龄中国孩子多美国心理学专家琳达·卡姆拉斯近日在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指出,三周岁美国孩子的微笑要比同龄的中国孩子多她发表的《中美儿童发展》报告成为本届大会首批学术报告中最引人关注的一个,众多听众甚至挤满了报告厅的过道。卡姆拉斯的结论来自对40多例中美儿童笑容的记录、比较和分析,以及对两国儿童心理及性格差异的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