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作文开头(10篇)
  • 550字 初二 散文
    六月的阳光带来粽香翩然而至,端午的气息已溢满了家乡。家乡的端午和别的地方风俗一样。最主要的是吃粽子。母亲一般在端午的前几天开始忙活。白天,她买粽叶,泡大米,挑红枣,切肉丝,酿酒醅,甚至有空买来花花绿绿的丝线来编织手镯。厨房自然是母亲珍藏食材秘密和幸福的酒缸,她尽心地为今年的端午织就最特别的味觉记忆。
  • 1000字 六年级 散文
    风雨端午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当一种局面和结果无法挽回时,就只好选择纪念。端午就是一个为了纪念的日子,纪念孤臣泪,纪念楚人悲,纪念汨罗水,纪念曾经那“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的屈原。尽管这天已从凭吊和纪念逐渐演变成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等活动和迷信,尽管屈原这个名字在人们的记忆中相对淡远,至少汨罗江水多少年来一直在翻腾奔流着,千百年不变,为屈夫子唱着铿锵的挽歌,浪声滚滚,浩浩荡荡,正如他辉煌的一生。
  • 1200字 高一 散文
    端午节了到,看到市场上到处都是在卖粽子和各式彩线香包,不由想起小时候老家的端午来。老家的端午是在风吹麦浪中迎来的,杏熟麦黄的时候,舅舅一般要给外甥娃送“曲莲馍”。曲莲馍是手工先做出模型,雕刻上花纹,然后放在铁锅里烤制的。它外形很像盛开的莲花,上面雕刻着这样那样的花纹,寓意吉祥如意,保佑孩子健康成长之意。
  • 1000字 高二 散文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 700字 初一 散文
    “粽子香,香厨房。艾草香,香满堂。柳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伴随着这首民谣,端午节如期而至。端午节是为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节日,当然,也是一个民间古老的传统节日。但是,各地的节日习俗却不大一样。“曾经沧海难为水”,我唯独对家乡的端午情有独钟。端午的前一天,大人们就准备好糯米,粽子叶以及其他材料,并早早地把粽子叶包好。
  • 650字 六年级 散文
    汨罗江边,披头散发,一代贤臣,置身潮水.。——题记五月,多么美好的时光。又是一年端午,又是一个“诗人节”,又是一个飘满粽香的日子。家家都备好粽子、雄黄酒,挂上菖蒲,为纪念屈原这位爱国诗人。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丹阳人,今湖北秭归县人。屈原出生于楚国贵族家庭,从小就没有富贵子弟身上的那种猖狂、任性,这使他成为了一个爱国诗人。
  • 450字 初一 散文
    岁月的书签,翻过了举杯望月的中秋;翻过了合家团圆的春节;翻过了断魂祭祖的清明;翻到了粽叶飘香的端午…漫步于小巷,一片喜气洋洋,空气中弥漫着粽叶的香味,街头两旁的小摊门前挂起了艾草。穿过小巷,徒步走到江畔,倚坐在石椅上,遥望瑟瑟江水,不禁浮想联翩、思绪万千。遥想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就在汨罗江畔,抱石投江,书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 450字 初三 散文
    夜深了,叼起一支香烟深深长思,回忆起往事,心中那一刻相思由衷而来,过两天又是端午节了,晚风中那粽叶的清香味佛面而来。去年的端午,年迈的母亲还能用拙劣手包起不是很紧的粽子,尽管吃起来是软软的,但吃的很香,很甜。心中很温暖,可这已成了一段永恒的记忆了。老家坐落在河下古镇,七条街八条巷,家家楼前是走廊,就是这里的建筑特色,晚清时期的两层小楼相拥而立,布满了整个的街巷,儿时,每逢端午,河下镇最热闹的就数花巷了,现场泼墨判官图,卖钟馗图的沿街八九个,排成一行,围观的人很多,这时每家都会买一张贴在家里避邪。
  • 700字 初一 散文
    粽叶飘香,又到端午。关于端午的种种传说,又再现脑海。望向湖畔,忆起楚国一代伟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关于屈原,连他是哪朝人自己都不大清楚,唯一能够明白的,就是屈原不忍看自己的国家灭亡,投至泊罗江。上历史课,说屈原大无畏,拥有大胆质疑的理性精神,屡次劝说楚王莫信秦。可提议不被认可,反遭迫害,流放人间,直至江中,以示清白。
  • 1000字 初三 散文
    小时候,父亲告诉我:“端午节是为纪念一位古代名人投江之死,沿袭下来吃粽子的风俗。”但我的端午记忆,是看到母亲泡在木桶里的竹笋叶和粽叶,还有一盆盆糯米和红豆。看着母亲和姐姐们忙碌的身影,我高兴地围着木桶转了又转,期待着香喷喷的粽子早点出锅,好让我带着三角形的小粽子,四处去玩耍,再也不怕饿肚子了。等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在厨房里等了许久,她们仍然没有包粽子的意思,我出去玩了一阵又一阵,消磨着难耐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