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1500字 郭明义观后感1200字以上

观后感1500字 郭明义观后感

1200字以上

看完电影《郭明义》,人们会觉得,一个时期以来一些电影里缺失了的精神和灵魂,最后回来了。

以郭明义为人物原型,在真实生活及经历的基础上再创作,拍摄一部电影,其实是很困难的。应对这样的题材,创作者们以郭明义捐款助学、帮忙孤寡老人、56张“精神存折”等一系列故事为叙事线索,又设置了一条主线,就是他帮忙患白血病的女孩苗苗寻找配型,围绕纠结其中的金钱、生命、家庭等种种矛盾,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深刻展现了郭明义丰富而美善的内心世界和坚定的人生信仰,真实地艺术化地反映出他崇高的价值观、幸福观,他的高尚境界和博大情怀。

扮演郭明义的演员侯勇说,他们是要用郭明义的幸福观打动电影观众。“帮忙别人时他很快乐,那是一种十分单纯的幸福感。现代社会人们忙着赚钱,幸福指数很低了,但是郭明义没钱,却活得很幸福。”有报道说,鞍山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们有幸先睹为快,很多人看完片子,已是泪流满面。

为什么一部电影能够这样感人?

有媒体说,《郭明义》感人是正因它真实。就像导演陈国星说的:“这是真人真事儿,没有宏大叙事,却带给观众更多的感动和更大的震撼。”真实,是我们这个时代和社会对于电影美学品格的最基本要求,然而,更高的要求是在“真”的基础上怎样凝练和表现出“美”与“善”来。

要想到达这样的艺术境界,必须要精心塑造人物。电影艺术是人的艺术,在一部电影里,再也没有什么能够比人性的真善美能够更加震撼人的思想,感染人的心灵了。而塑造人物的艺术功力,则全在于是不是能够塑造出“这一个”来。所谓艺术典型的“这一个”,是黑格尔美学思想里关于艺术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典型理论的一个重要发现和规范,要义是,“这是一个人的人格的多方面性在这个人身上显出了它的全部丰富性。”

郭明义毫无疑问是一位当代“英模”。但是,影片中的这个郭明义又是一个“英模”艺术典型的“这一个”。电影文学家和艺术家们的成功描述,使得人格的多方面性在郭明义这个“英模”身上显出了它的全部丰富性。他们将人物命运与时代相结合,在时代大背景下展现出蕴含在“英模”身上的世俗与伟大来,塑造出来郭明义这个“英模”的艺术典型的“这一个”。比如,在外面,郭明义一身光辉,在家里,他同样有真挚感人的夫妻情爱和父女亲情,同时也还有油盐酱醋茶的日常琐事。

电影《郭明义》用了很多的画面语言。郭明义正像毛泽东描述的,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身边人的所有问题,都能够引起他的高度重视。郭明义都把这些问题看作是自己责无旁贷的天职,始终怀着一腔纯真的情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想方设法帮忙别人。这是什么?这就是崇高!郭明义的银幕形象就真的像孙中山说的,是在“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了!也真的就是毛泽东说的“不为名,不为利,不怕苦,不怕死,一心为革命,一心为人民,完全、彻底地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服务,对革命无限忠诚,为人民鞠躬尽瘁”了!于是,我们看到了,影片中,郭明义具有的伟大的精神,高尚的行为,人类共同崇高的美德,释放出来的是撼人心魄的光华,构成的是催人奋进的力量,锻铸成的正是真善美的辉煌。创作者成功地塑造也成功地释放出来的,正是这个人物一身的震撼人也感染人的人格魅力!有了“这一个”郭明义,有了这样的“郭明义精神”,我们真的能够说,一个时期以来被人诟病的缺失了精神和灵魂的电影,最后带给我们广大的电影观众一些亮色了,原本就就应包蕴着的富含的精神和灵魂,最后又回到电影里来了。

对于我们一些以前迷失了的电影文学家和电影艺术家们来说,这样一种电影精神和灵魂的回归,说难,其实也不难。电影《郭明义》的借鉴和启示就在于,创作的时候,技巧固然重要,决定一切的也还是我们的高尚的境界和博大的情怀。《郭明义》剧本几易其稿,在修改到第八稿时才决定开机。剧作家高满堂在剧本中着意刻画的就是郭明义平凡的却无垠的大境界。高满堂明白,“他是一个普通人,却有着常人没有的情怀。别人不坚信郭明义能33年如一日的践行雷锋精神。但郭明义说‘我就是做党章中就应做的事’,这是最触动我创作冲动的地方。”高满堂坦言,要写好郭明义并不容易,他是活生生的人,就在我们身边,他的言行举止不能夸张,要让人信服,还要让人感动,明白他的信仰和幸福观,并要感染到每一个人。

《郭明义》观后感

750字 五年级 观后感

跟着郭明义学雷锋20xx年3月20日,邹城市第二实验小学组织全校师生一起观摩影片《郭明义》。这部影片极具有教育意义。观看它的老师同学都被郭明义的善举所感动。

这部影片教育我们要做一个有爱心,有功德,爱奉献的人。此影片还想告诉我们,拥有爱,并把自己的爱,自己的希望赋予别人,是件很快乐的事!

郭明义的事迹,平凡而伟大。郭明义是鞍钢一名养路工人,但他同样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活雷锋。二十年来他捐款助学、帮助孤寡老人、无偿献血五十六次。我们身边不正是需要他这样的人吗?他来自一个普通的家庭,他爱岗敬业,说得一口漂亮的英语。从部队到地方,从工厂到家庭,十六年来他只图奉献,不求索取,就像一种习惯一样,他总能把一件件好事做的不亦乐乎,享受其中的快乐。他总能为自己心中有意义的事情奉献出自己所有的热血。他总是把别人的利益放在前面,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脑后。有一次,他从电视上知道山村里的孩子家里穷,一村没有一台电视。郭明义看着那一双双渴望从电视里获得更多知识的眼睛,决定背着家里人捐出家里的电视,并用自己的工资给孩子们当助学金,让他们都能去学习。当时郭明义的家境非常寒酸,电视机是家里唯一的一个大件。他助人为乐到这种境界,让人不禁称赞。郭明义让人从不理解到理解,由观望到积极参与,以实际行动学雷锋做雷锋。郭明义的事迹告诉我们,在当今追求文明的世界里,只要人人多献出一点“爱心”,多奉献一些“公德”,社会才会和谐美好。郭明义在自己平凡的工作中创造出不平凡的事迹!他不愧是雷锋精神的传人、助人为乐的道德楷模。

有一首歌的歌词是这样写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是啊!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像郭明义一样,这个社会将更加温暖!郭明义同志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雷锋精神还在,我们都需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从身边小事做起,跟着郭明义学雷锋,争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