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花园》读后感350字

《秘密花园》读后感

350字 初一 读后感

上一周,我读完了学校借的书——《秘密花园》。读完了,我的感受颇深。

玛丽的父母在一场霍乱的不幸去世,她被送往克莱蒙的舅舅家里,有一天,她知道了十年前被舅舅锁住的花园,于是她想尽一切办法找到那个花园和花园的钥匙,最后,她在知更鸟的帮助下找到了那里。在本爷爷的花园里,她见到了那个浑身带着魔法一般的男孩,吹奏的笛子,可以引来一只只善懂人心的动物们。因为有他的出现,玛丽不再是以前那个“凶恶专横的小野猪”;接着她又顺着哭声找到了柯林,他是克莱蒙叔叔的小儿子。更加幸运的是,由于玛丽的出现,柯林重新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坐在轮椅上瘦小的他,奇迹般的站在了属于孩子的天地。

我觉得:玛丽和柯林本应该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精灵,但没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读完这本书,我开始羡慕玛丽可以拥有这么美丽的花园。

有时候奇迹是从快乐中得来的,因为你有信念,你懂坚持,你不放弃。

让自己快乐起来!我们无法改变整个世界,但我们至少能够改变自己。要记住,让自己快乐起来!

关于“佚名”

900字 初三 书信

佚名,似乎是个很神秘的名词。可爱的老妈曾经天真地认为佚名这个人咋这么强?好多好多不错的文章都出自他的神来之笔。于是在8颗牙齿暴晒在太阳之下的十秒之后上气不接下气地对老妈解释了一大堆然后把自己也搞得云里雾里之后,才发现,原来对于“佚名”我也不是很了解啊。于是在反省了0。001秒之后便不耻下问于《现代汉语词典》。

“佚”在词典中没有给它独立的解释,只是有两个字紧紧地跟在它的后面——同“逸”。原来“佚”只不过是“逸”的借代。这让我想到它仿佛是“逸”的傀儡。而“逸”在词典中有四种解释。

一、安乐;安闲

如果佚名中“佚”的意思是这种解释的话,那我可以想象出使用这两个字的作者们一定会很爱和爱文字的吧,他们一定是把文字看作是自己终生的伴侣,陪伴他们一生的知己。文字会和他们一直很幸福、很安乐地生活在一起。一起去天台看星星,一起去南山摘香菊,一起去海边拾贝壳,一起躺在摇椅上偎依。作者们是想用佚名来表达他们对文字的爱和感激吧,并且祝愿自己能和文字一直一直安闲地生活在一起。

二、逃跑

我不明白若把“佚”当作是逃跑意思的人们是出于怎样的一种心态,或许他们是被现实伤得逃离的吧。我想象他们中的大部分会是孩子。那些被教育、被家庭、被社会种种黑暗所压抑所以才会幻想着有一天能逃离这个世界的孩子。于是他们选择了文字来发泄自己的不满。

他们笔尖流淌出来的也许是血,也许是泪,也许是那股不可名状的忧伤与叛逆。

只愿这些孩子们能够用心感受到周围一直陪伴着的爱。

三、散失;失传

或许佚名的“佚”是这个意思。那么那些被历史被现实所遗忘的人们会不会试图结束这种困苦和无奈。或许“佚名”就是为了提醒世人他们隐没在明亮的角落却没有人发现罢了。我不禁想起了隐士和陶渊明。只是陶渊明最终被我们所铭记,并且是响当当地所铭记,他的隐逸早已暴露在明晃晃的阳光之下。而那些不为人知的现实中的“隐士们”呢?抑或是那些不为人所知的作者们呢?也许他们的佳作会被世人所铭记,而他们自己却散失在了我们的视线中。于是我们只有用“佚名”来虚伪地弥补这个遗憾。

四、超过一般

对于超过一般人的人应该用超逸或超群来形容他们吧。他们该是一群怎样的作者呢?是容貌出众抑是文笔超群?大概是后者吧。不过敢用此种意思的人们多半是带有一丝傲气,始终坚信自己的文章定能博得众人青睐。光凭这一点,就足以证明他们超过一般人的自信了。

佚名,抑或是逸名,它的意思全靠在于使用它的人们的心情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一
读后感
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