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1200字

走路

1200字 初三 抒情散文

江苏南通第三初级中学 三(3)班

施姗姗

除了通过黑夜的路,人们不能到达黎明。

——纪伯伦

作为人,走路自然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每个人自呱呱落地开始,都要开始学习走路,我也不例外。当我刚学会走路时,那一步,一步,又一步便宣告着微小的成长。时常翻开幼时的像册,看着那个一脸肉嘟嘟的小胖子一手扶着墙,一脸倔强地不让父母扶,踉踉跄跄地走着,心中升起一丝暖意……

小学时,上学时间晚,去学校自然不用心急。于是我便悠哉游哉地吃完早餐,再一边欣赏景色,一边漫步到学校,路途上的一草一木,我都一清二楚。没有太多的作业、也没有什么烦恼,由于小学时成绩优异,一路走来十分顺利,于是渴望自己能快快长大,在那时的角度看来,以为长大就意味着无拘无束,没有烦恼,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逐渐学会心思稠密,总是在夕阳欲颓之时,慢慢地踱上木式复古阳台,点上一橘黄的烛台,泡上一杯上好的碧螺春,静静地读着纪伯伦的诗:

除了通过黑夜的道路,人们不能到达黎明。

直到上了初中以后,我才体会到诗中“黑夜”的含义。中学学习紧张,每天早晨五点多钟,闹钟会准时将我从美梦中惊醒。我便一个鲤鱼打挺从床上起来,急匆匆地吃早餐。吃罢早餐,来不及让这些饭充分消化,抓起书包便冲出了家门。永远做不完的作业,熬不完的夜,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越来越重的学习压力,让我喘不过气来……我感到“黑夜”真的降临了。每天固定的时间起床,固定的时间出家门,每天像机器一样的做着作业,没有了欢乐,却多了烦恼……我开始厌倦,厌倦这如同一辙的生活。

我多么希望能回到幼儿时代,希望在这平淡如水的生活中体验出一丝“乐趣”。然而,生活现实不允许我这样,它时刻要求我“一心只读圣贤书”,不让我有一丝胡思乱想的机会。我仿佛成了一枚不断高速成旋转的陀螺,有一根鞭子时刻鞭打着我,还让我无休止运动。就这样,发现自己儿时的梦想并不浪漫。

我怀着厌倦,木偶般地去机械地学习,然而效果可想而知。一天在不经意间,我打开书橱,在最角落里,我发现了那本书。由于早已不去看,所以书上已经积了一些灰尘。轻轻翻开书页,发现了那句让我用红笔勾的话:

除了通过黑夜的路,人们不能到达黎明。

是吗?我轻轻苦笑,既然如此,为何不能再去好好读书!从此,我没有像以前一样喊累。偶尔考试成绩没有达到目标,也不再怨恨、不再懊恼。因为即使说累负担也不会减少,即使懊恼成绩也不会再改变。在初中生活的二年多时间里,我仿佛长大了许多。

我知道我必须安于这种平凡而琐碎的生活,耐得住寂寞,继续跋涉。虽然这条路不会很平坦,但我一定会以我的毅力、信心坚持走下去!我知道,黑暗之后就是黎明,走过黑暗才能到达黎明。我走在路上,走在成长的路上,走在成熟的路上。(作者:施姗姗,指导老师:秦艳)

指导老师点评:

每个人都会走路,也都走过许多路,在走的路途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就要看你如何去面对。作者把自己对纪伯伦的名言“除了通过黑夜的路,人们不能到达黎明”的理解、体会过程与自己成长经历巧妙地结合起来。在理解中逐渐长大,走向成熟,也使自己的路走得更稳。

通联:江苏南通市郭里园141幢——608室 施姗姗

邮编:226001

(作者:施姗姗

指导老师:秦艳)

读《他乡风雨》有感

1200字 初三 读后感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相信身在他乡乃至身处异国的朋友最能体会到诗仙李白所写的这一首诗的含义,身在他乡,身处异国,远不如在家乡的感觉舒坦。相反,身在别处,人生地不熟,不但会遇到许多风风雨雨,还会给你的人生带来巨大的变化或一个小小的转折点。

暑假期间,空余的时间很多,正是学习语文的好时机,于是我把重点放在了阅读与写作上,随之我就读了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冰心奖”系列的图书——《他乡风雨》。

初读《他乡风雨》,我的眼前浮现出了李志诚等人的生活场景——他们的一生是极为坎坷的,极为曲折的,有时候工作需要冒着生命危险去做,而给的工钱却只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法生活;有时候往前迈一步路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而目的地却与此相隔甚远;有时候一天只能吃一顿饭,而且吃不饱,还要硬撑着去做苦工,撑不住的时候就想想他们仅四个字的信念:我不要死!然后继续劳作。读到尽头,我不禁潸然泪下,心想:他们怎么这么命苦!

再读《他乡风雨》,我被他们坚韧不拔的性格所感动了!看,初到筑路工地,他们虽然嘴上说很累,有时还埋怨薪水发的少,但是,他们的骨子里却有着一种气概,一股中国人独有的气概,一股如同寒梅傲雪般的唐人特有的气概!他们现在扎根于世界的最东方,位于加拿大,它们犹如一枝枝红梅,毅然挺立在这冷酷的环境里,好似北国的腊月一般,摧残着他们的人生。但是,英雄的人们站起来了!他们用实力证明,中国的人民是最为吃苦耐劳的,不像白人那样慵懒。读到这里,我真想让他们跨越时空,让我把他们从书中拯救出来,到现在的社会享受一下生活,享受天伦之乐。可是现在,一切都晚了!唉!太可惜了!

在作者的笔下,李志诚描写得尤为突出。出洋时,他已有了家室;不久后,又喜得贵子。这一切,在其他人的眼中,正是他们所追求的目标。他为人友善,在张志信和黄瑞城这两位同伴病重期间,他帮忙照顾着病人,为他们煮粥,行走时还搀扶着他们,对他们一直非常关注。到了晚年,他年过花甲,对子孙们都无微不至的关怀,还曾访问过陈永富、郑鸿祥、林福田三位友人。尤为重要的是,作者刻画的李志诚这个人物从来不说苦,但却饱经风霜,吃得了苦中苦,做得了苦中苦中的人上人。作者就是运用了这样的一个道理把李志诚这个刚毅不屈的形象跃然纸上,使此人在各方面都比别人更胜一筹。

“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水,遍洒了牺牲的血雨。”是啊,冰心老人说的很对,只有当时的奋斗,才有现时的成功。花儿如此,人,亦是如此,书中的李志诚等人,更是如此!做人,就要做有成就的人,也可以做人中人,但万不可以做人下人。这,也正是李志诚的家人在他年幼时所告诫他的,我们也要听取李志诚家人的一番教导,力争做一名人上人,从而在李志诚身上汲取到中国人坚忍不拔、如同寒梅傲雪般的精神。或许,正是五十多年以前李志诚家人的这一句平常的赠言,才让李志诚在加拿大走到了今天。

现在居住于加拿大卑诗省的华人啊,也许你还不知道,位于你们身边的那条足有120余年历史的加拿大太平洋铁路,正是我们中国人修筑的。在那里,留下了我们的血,与泪,滴下了我们的汗水,也埋下了无数亲人深深的痛楚,也倾注了数以万计的同胞们的青春年华。这里的铁轨,是用中国人的鲜血与汗水以及泪滴铸造起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三
抒情散文
12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