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雪650字

飘雪

650字 初二 记叙文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这是诗人韩愈曾写道得一句诗,每当听到这句诗我便欣然,他赞美得是雪的大真大善、大美、飘飘扬扬,朦朦胧胧,音韵丰厚,温婉成韵,这让我便不由得想起南方的雪,简朴、清冷

南方的雪总是那么风清去淡,消无声息,有一些微服私访的味道在其中,淡淡的雪花轻落在屋顶上、树枝上、路灯上;如黑白相映的国画,简约成趣,如温静熟睡的少女躺在小溪旁,如诗如画,身临其中永远都是那么清高淡雅,不留痕迹的走了,让人想留都留不住,心底不觉有些失落。落在树枝上的雪,是温柔的,调皮的,枝条上长满密密的白色绒毛,而且那树枝竭力伸展的样于令人感动,像等待了很久的衷心耿耿的情人,只待雪花落尽,便合拢臂博相拥而泣,走在街上,踩着薄薄一层,“吱嘎吱嘎”的声音空街传响,它也是悄无声息的,一个瘦弱的身体在街上漫步,一只小狗也在后面跟着。一人一狗,和谐浪漫,这南方的雪是平易近人的。

然而北方的雪却不是如此了,看过《安塞腰鼓》这篇文章没有,其中写道: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而我们北方的雪也不亚于这宏伟的腰鼓,那么激情,那么磅礴,人们踏在雪地里永远都是那么结实、刚硬、漫天大雪,播撒激越,飘到哪里,哪里便一片飞歌。歌声冻结给了大地,万物聆听着雪歌清唱,风夹雪是进行曲在高歌。大地被冻得裂开了口,雪中夹杂着风,劈头盖脸的打过来,卖馒头的小贬,背着箱子浑身颤栗地走在街上,当当的响着,一不小心被人撞着了,馒头从箱子里滚落出来,散落了一地,瞬间就结了冰,人们也无法再快速地站起来,地粘粘地,使人难以行走,广漠上,漫天飞舞,让你感受着像唐诗般抑扬顿挫的壮观与气魄,包罗万象。

这就是北方的雪,冷艳、豪情。

飘零天涯,词韵宋朝

1200字 初一 记叙文

中国的诗人愉快的写出第一杯茶,第二杯茶,第三杯茶的味道。几

亿人过着光辉灿烂的生活,关于宋朝,韦尔斯的《世界史纲》这么说的。

当时就心有疑惑,觉得匪夷所思。外国人的视角就是不一样,何至于此?究竟有没有搞错?对我来说,宋朝是和宋词相连在一起的。宋词是宋朝的一个重要景观,重要标志,那个不那么明亮的的朝代被宋词闪闪发光的词句照亮的,是宋词使我对它投去最初的一瞥。在我看来,没有宋词的朝代,一如没有星星的夜空。

听人们常说,“如果可能,最想去的朝代是宋朝,”我心亦同。

说起宋朝,就离不开《水浒》

《水浒》有着莫大的魅力。虽然我始终对宋江这个人物大摇其头——并非毛泽东的“好就好在投降“的断语至今仍在发生影响。据实而论,宋江也决非《水浒》中光芒司射的人物,文又文不得,武又武不得,总织乏善可陈。魅力来自“日常生活”,宋朝的街道,寺院,庄园,城市,渔村,节气,风俗,以及性格鲜明的好汉们。他们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轰轰烈烈,有声有色的活着。而英雄末路,又令人黯然神伤。

再说宋词。

我感觉,宋初,词还是有些热力的,越往后,他的意境越凄冷,繁杂。

曾谈到很想研读历代诗词,从中触摸体味古代诗人词人们隐秘的心绪。中国的文学作品确实无史之史,什么朝代,什么人发出什么样的感怀,这里面很可能就蕴藏了关于那个朝代的历史。

宋词中悬浮着诗意。即使豪放如苏东坡,辛弃疾,不也喟然长叹“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无奈空叹,“凭谁问”。还有王安石“人生失意无南北”,陆游“心在天山,身在沧州”,岳飞的“怒发冲冠”就更不用说了。

欧阳修说过,国家盛衰之理,非由天命,实由人事。

宋朝是一个使人生出许多感喟,投去复杂一弊的朝代。文艺复兴,却又积弱;优雅;却又鵚废。

与之相对应,北宋文学就是在人才最盛的庆历到元丰年代,也没有像西汉赋家或盛唐诗人所表现出的开阔恢宏的气象。即使素称豪放派代表的苏轼,“大江东去”真的“豪放”吗?那后半阙的“吟罢低眉无写处”的黯然神伤和无力感,难道没有使你愀然动容?

苏轼的忧伤是时代的忧伤。

独爱苏轼《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追悼妻子,生命中如此重要之人,本应“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哪知连手指还没多碰几下就已隔了生死。那种哀痛,那种思念,那种无奈,该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吧。

公元1082年,七月之一夜。

那是个有月光的夜晚,江面翠银般波光粼粼,一叶扁舟在光电之中随意飘荡徐行。

有萧声自江上响起,如泣如诉,如愿如慕。吹箫者是个悲观主义者,不太开心,对存在的意义发生怀疑,看不到前途的光明。于是,苏轼说了“山间明月”,“江上秋风”等等许多话,开导江上吹萧人。

文学史说苏轼出入儒,佛,道三家,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形成一种随院自娱,恬谈寡欲,旷达潇洒的性格,人生的豁达使他在艰难的处境中清静无为,超然物外。而不像李白,杜甫,屈原,都经受不起现实,于是失意,愁苦以至潦倒。

其实世上真不知有多少“江上吹箫者”!经过苏轼一番耐心的开导,对方终于幡然醒悟,于是两人重新饮酒,乐甚,醉得一塌糊涂,然后酣然大睡,直至天明。

所以。人生不仅是一种际遇,也是对际遇的一种看法,一种心情。这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世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那么,还是生活在世俗的滚滚红尘中吧。只是——要像苏轼那样豁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二
记叙文
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