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歌咏比赛900字

难忘的歌咏比赛

900字 六年级 叙事

难忘的歌咏比赛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清澈嘹亮的歌声充满着整个操场,与教学楼上的读书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没错!这就是我们实验小学四(5)班的歌声。看到这儿,你一定会问,为什么要在上课的时间跑到操场上唱歌呢?告诉你吧,我们要参加歌咏比赛呢!在过去的几次比赛中,我们每次都名列前茅,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都特别卖力的歌唱,两节课的时间在我们的歌声中悄悄地溜走了,我们终于迎来比赛。

星期五,一个愉快的日子,更是一个既激动又紧张的日子,因为今天我们四年级要举行歌咏比赛。为了争夺第一名,我们可没少花功夫,唱好每一个字,做好每一个动作,我们每天都在刻苦地练习。“齐步走”,路队长清脆而响亮的声音引导着大家前进。为了使气氛更加活跃,在去比赛现场的路上,同学们个个欢声笑语。可是我们都一个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尚俊烨问我“这到底去哪儿呀?”我回答道:“时间可以解决任何问题。”

没过多久我们便来到了比赛现场---许昌广播电视大学,刚走到电视大学门口,同学们按要求三步并作两步快速走进了礼堂。“哇!”我赞叹道:“这里可真大,在这聚集千儿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我们都按要求坐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后,主持人宣布四年级歌咏比赛现在开始。首先是四(1)班的演唱,演唱开始了,小指挥员双手合着节拍挥动着,那动作柔中带刚,大家都聚精会神地看着指挥员,动情地演唱着。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这里变成了歌的海洋,歌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领唱,联唱,轮唱,合唱使你辨不清头尾,摸不着边际,真是尽情的放声歌唱。时间在优美的歌声中很快就过去了。轮到我们班比赛了,在赵舶然同学的一声“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领唱中,我们开始了自己的歌唱,歌声充满整个礼堂,所有人都好像被迷惑了一样,这一首歌结束后,我们又唱了一首感恩老师的歌曲,通过我们优美的歌声,告诉了老师一句话:“老师,您辛苦了,谢谢您!”比赛很快便进入了尾声,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都很紧张,因为要宣布结果了,在紧张的气氛中,老师宣布了结果:“四(5)班,二等奖”我们都兴高彩烈,欢呼一团, 张 老师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这次比赛虽然我们没有取得第一的好成绩,但是我们尽力了。通过这次比赛使我真正懂得了收获的涵义:“只有努力才会成功!”在大赛中,我们用优美的造型和悦耳的声音赢得了掌声,我们用辛勤的汗水争得了荣誉。

辛弃疾

1200字以上 六年级 叙事

第一进院落:战袍飘飘宝刀不老

6月5日下午,记者乘车来到辛弃疾的故居——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公元1140年(宋高宗绍兴十年),辛弃疾就出生在这里。在四风闸村的东南边,有一片壮观巍峨的仿宋建筑群,在周围的一大片麦地里特别显眼。从村头的公路上远远望去,真有点宋代大宅院的感觉,这片建筑群就是新建的辛弃疾故居。在遥墙镇文化站站长张兆金的带领下,记者沿着村东公路行走,5分钟后便来到了坐北朝南的建筑群旁。

张兆金告诉记者,辛弃疾故居占地29.3亩,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整个建筑采取宋代建筑风格,古朴凝重,建筑布局为三进院落,各进院落展馆、亭榭错落有致,与院内景观谐为一体。

记者看到,这组仿宋建筑群的大门是巍峨壮观的四柱三门石坊,正门横额有我国著名书法家武中奇题写的“辛弃疾故居”5个大字。整座牌坊气势宏大,蔚为壮观。穿过石坊,为一六角碑亭,石碑正面刻的是稼轩公遗像,下方碑文是“辛公稼轩,名弃疾,字幼安,宋高宗绍兴十年5月11日卯时,出生于济南府历城县四凤闸村。”背面刻的是“宋兵部侍郎赐紫金鱼袋稼轩历仕始末”。默诵碑刻,词人一生的悲壮历程便历历在目。

碑亭后面是第一进院落的中心,这里矗立着雄伟的辛弃疾塑像,像高2.8米,用辛弃疾家乡历城特产“绣川绿”花岗石雕塑。只见在绿树鲜花的簇拥下,雕像中的辛弃疾头戴儒巾,身披战袍,腰跨宝刀,昂首凝视远方,一代词人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呼之欲出。

第二进院落:义胆忠魂一代词宗

步入第二进院落,首先看到的是稼轩故里碑,碑高3米左右,上面刻有“稼轩故里”4个镏金大字,由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书写。碑基为高台,台周均用雕琢精细的石栏砌成。

绕过稼轩故里碑,宏伟壮观的主展厅便映入眼帘。主展厅由中、东、西三座展室构成,均系木结构建筑,雕梁画栋,古色古香。中展室上悬匾额“辛弃疾纪念祠”,楹柱挂对联:“铁板琵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匾额与楹联皆为郭沫若先生1959年撰写。步入展室,迎门处辛弃疾半身雕像令人肃然起敬。展室四周集中书法、绘画、摄影、木刻、雕塑等艺术手段,构成了62米长的展带,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辛弃疾豪放悲壮的坎坷一生。记者与其他游客驻足观看,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辛弃疾可是咱的济南老乡!”张兆金对记者说。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人。他出生于金人占领区,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参加了耿京领导的起义军,任掌书记。次年奉耿京命赴建康与南宋政权联系。北返途中闻叛徒张安国杀耿京降金,遂率五十骑突入金营,活捉张安国,率众归宋。南渡后历任建康府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北转运副使,湖南、江西、福建安抚使等职。他曾多次上疏,力陈北伐大计,因与主和派意见不合而两次落职,闲居上饶、铅山近20年。宁宗嘉泰四年(1204年),韩?胄准备北伐,曾被起用为镇江知府,不久又被罢免,忧愤成疾于1207年病逝。

东西展室按“文东武西”的传统方位由雕像和壁画构成。其中,西展室为“义胆忠魂”。室中央坐落辛弃疾身披战袍、视察敌情的一组雕像,形象刻画了辛弃疾鞍马急征、抗击金兵、倜傥英武的儒将之风采,再现了词人当年“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的军营生活。壁画“从大夫之教”到“活捉逆贼”,描绘了辛弃疾驰马渡江、突入军营、生擒叛徒的历历场景,幅幅形神兼备、摄人心魄。

东展室为“一代词宗”,展室中央是辛弃疾豪气逼人、紧锁眉宇的塑像,再现了抗金英雄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郁闷和惆怅之情。壁画则从《美芹十论》到“报国无门”,展示了爱国词人报效国家的赤子之心。

第三进院落:品操功业不可多得

“辛弃疾不光是一位民族英雄,还是一代文学巨匠!”张兆金指着壁画介绍说,其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而以爱国词和田园词最为突出。其爱国词多抒发报国的壮志,揭露投降派的可耻行径,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意境深远,气势宏伟,风格豪放悲壮。其描绘田园风光的词,咏赞祖国河山,也借啸傲山水、流连诗酒来排遣自己的精神苦闷,情景如画,笔调轻灵,风格清俊淡泊。

在东展室的东侧,在一片竹林的掩映下,一扇木门轻轻推开就来到后院———第三进院落,后院是仿宋民居院落,再现了词人所处的时代氛围,水池、藏书阁、议事亭等仿古建筑慢慢来到眼前,记者仿佛穿越时光隧道,徜徉在800年前的时代中。记者注意到,各个院落四周都由花园环抱,置身其中,花木扶疏,清静幽雅。

山东大学教授刘乃昌认为,辛弃疾是一位既有文韬又有武略的英雄豪杰,如果仅仅把他当作一个杰出的爱国词人看待,那是不够全面的,尽管他在词坛上享有盛名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现存的六百多首词,其中的许多名篇,如“登建康赏心亭”所写的《念奴娇》和《水龙吟》,“书江西皂口壁”的《菩萨蛮》等等,都是他在担任军政职务时的作品。因此,辛词基本上可称作是英雄豪杰之词、男子汉大丈夫之词。“辛稼轩,词中之龙也。”

在历史上,辛弃疾是一位毕生致力于祖国统一的民族英雄,也是一位有多方面才能的文学家。他的诗词和论文在宋末士林广有影响,可惜《稼轩集》明朝以后散亡。今有辑本,仅存诗120余首,已远非全豹。稼轩的创作以词成就最高,词集中有汲古阁影宋本《稼轩词》4卷,又有元刊本《稼轩长短句》12卷。今人邓光铭编撰的《稼轩词编年笺注》,收词620余首,最为完备。

作为南宋爱国词派的领袖和旗帜,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和南宋前期爱国词人的传统,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境界更阔大,手法更多样,融进了诗歌、散文、辞赋、经史百家成语,语言丰富多彩,是豪放词的集大成者,推动了词风的转变,在词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他的词中也有大量清丽的婉约之作,反映了作者多方面的精神生活和艺术造诣。可以说,辛弃疾的品操功业和文学贡献,在古代历史人物中是不可多得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六年级
叙事
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