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景600字

春景

60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先是一阵微微的春风,吹来春天最真诚的祝福。继而是几声清翠的鸟叫,一阵笛声,声声笑语……春天便姗姗而来了!

李伟和张晓雨带着小狗多多来到木桥,欣赏这湖边春景。柳树以清泉为明镜,飘扬着自己绿色的长发,仿佛是绿色的油漆涂在上面,让它焕然一新,显得十分清秀。两只鸭子在水中游荡着,互相梳理羽毛,使羽毛十分油滑,在湖中倒映斑斑艳色。张晓雨脱下鞋,坐下来踢着湖水。水,清亮的水。在世界的尽头,缓缓流着,流到这里。多么清净,跳跃着阳光!多么清凉,似冰姑娘还未离去,坐在湖的一个角落,冰凉了湖水。

春风,吹着,像母亲一样抚摸着李伟的脸颊,亲了亲他的额头。胸前的红领巾轻轻摆动,像一面五星红旗正随风飘扬。多多欢乐地蹦来蹦去。“汪汪”直叫,竖着的耳朵微微动了一下,好不快活!日晒,照在湖中的小草上。小草摆了摆身子,惬意地沐浴着阳光。李伟伸出双手,拥抱春风。张晓雨则眯着眼睛,舒畅地身向后仰,双手撑着木桥。

李伟举着左手,手心朝上遮住阳光,向远处眺望。在河的对面,有一片茂密的小树林。树林中,透着寂静。阳光正透过树叶中的林荫照射下来,像繁星在空中闪烁。虽零散,却十分晶莹美丽,透着不可捉摸的静谥。照射下来的光影,若隐若现的左右晃着。突然,一丛灌木后窜出一个白色的毛团。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小野兔,正用胆怯的眼睛四处张望,不知是出来觅食,还是来欣赏风景的。继续向里望去,无尽的绿色又显得有些空洞。那些含苞欲放的嫩芽,像似动了动,又像是在静静地等待一场春雨。“最是一年春好处……”李伟话未说完,便被张晓雨打断了:“绝胜烟柳满星都。”俩互相望了望对方,不禁大笑起来。多多的美梦被吵醒,生气得叫个不停。李伟摸摸多多的头,叫上张晓雨一起回去了。

春天,春景,多么令人陶醉,令人向往!

天下第一龙

1200字以上 初二 状物

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我和妈妈去了位于邯郸市西北10公里的姜窑村,这里西依紫山,山势耸拔,岭麓龙盘,丘岗虎踞。村的西面,巨崖交错,峭壁矗立。闻名于世的邯郸古石龙就发现在这里,天下第一龙,龙群共5条最长的369米,高2。5米,宽3米,每节1米左右,龙爪形象逼真,深埋于15米的土层中,土中可见海洋生物排泻物,有关专家一致认为,此石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年龄最古老、形体最大、结构最复杂的古龙,专家考证与赵王陵修建有关,有的地质专家甚至估计:古龙上层的地有50万年,古称五龙岗.目前尚无资料记载它们的年代与用途.

据有关资料和现场勘测,石龙长度约有369米,已被毁断的龙头同龙体部分约100米。现裸露在外面的部分龙体有17.5米,其余部分仍全部埋藏在土中。龙体是由大致相同的龙节粘接而成,横断面呈椭圆形。经详细考察,石龙不是一个简单的实心圆柱体,而是由龙骨、龙髓、龙爪、龙头、龙翼(两翼呈不对称状)、龙尾(现深埋土中)、龙底盘等部分组成。现在裸露的龙底盘可以说明,底盘是一个整体。其横断面厚50厘米,宽75厘米,随龙体一起收缩。底盘托着龙体覆于黄沙之上。村民们证实20年前龙腔曾向外流水。据70多岁的老人回忆,当年龙口能喷水。在现场发掘出的龙爪座有30厘米,龙牙粗5厘米,可说明石龙的头巨大。构成石龙的石质,似花岗石。经过对从龙体上断裂下来的石块仔细观察,在石块断面有清晰的(树木)年轮形状,由外向内逐层收缩。石的颜色也由浅变深,到“年轮”中心部位颜色最深。石质非常奇特。经现场勘测和走访附近村民证实,方圆20公里以内,没有发现构成石龙的此种石料。

据对石龙所卧地理位置、地层地貌的仔细研究。石龙深埋13米厚的积土层之下,经分析推断,此石龙可能诞生于距今三万余年前。另据国家文化研究院最近出版的《龙鸣宇和——龙文化艺术启示录》一书,该书搜集了古今中外有关龙文化大量资料,是中国龙文化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经参阅比较,分析推断,此石龙迄今为止,是中国境内年代最古、体形最大、结构最复杂的龙。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石龙。堪称“天下第一龙”。

在其一旁的卧龙潭也叫罗敷潭,传说是神龙戏水处,也是罗敷投潭自尽处,罗敷是赵国的美女,许配赵王的侍臣王仁,赵王见后欲占为己有,罗不从,纵身潭中.唐诗人李白在游此地后写下五律一首:

行歌入谷口,路尽无人跻。

攀崖度绝壑,弄水寻回溪。

云从石上起,客到花间迷。

淹留未尽兴,日落群峰西。

关于石龙是如何形成的,有关考古学家、地质学家、人文学家经研究后,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粗旷加工说。地质学家根据石龙卧处地质剖面分析,认为石龙建造的全过程是:首先利用自然陡坎或借助水力冲刷,将两三系砂岩突出暴露,清除围岩粘土,在砂岩岩层位按照人们神话想象中的龙体姿态人工粗犷加工,而后把多余砂岩在别处加工并雕刻成形,搬运至此,按照赵王陵墓群整体布局砌置成形,胶凝成一体而保留至今。根据岩石的透水性能,迫使地下水改道,从龙口咽喉通道流出。这样,石龙就象神话传说中所描述的龙吸水的形体,逼真地展现在俯仰者面前。二是自然形成说。在石龙所处的五龙岗及附近周围地区,采集到大量的石岩块,采集到大量的石岩化石。距此1.5公里的赵王陵附近,也采集到许多古海底藻类、蕨类等植物的化石。由此可以推断邯郸姜窑一带曾是一片汪洋大海,随着时间推移、地层变迁、水冲击、地震或火山爆发等原因,自然形成了这神奇之物。三是镇陵之物说。石龙面向东北方向的赵王陵,与1、2、3号陵台同处在二叠系地层断带的北沿上,距离相等,位置一致,尤其是在邯郸有这样一条流传至今的古语,说:“赵王躺在陵墓中,头枕紫山,脚踏滏阳河,左靠辽阔平原,右有神龙护驾”。那么,这“护驾神龙”就是我们眼前的石龙吗?历史已无任何记载。究竟是当年赵王建陵时为符合风水,修造了这条石龙,还是发现此地有龙气是龙脉所在,才将陵建在这里呢?古石龙之谜,有待进一步发掘和研究揭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六年级
记叙文
6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