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四渡赤水河700字

红军四渡赤水河

70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回顾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我们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少年,更是感触颇深。我的家乡——古蔺县太平渡,到处传颂着当年红军的故事,因为她是红军长征途中四渡赤水的重要渡口,红军曾从这里几次渡过赤水河。

在每天每人吃三两毛粮的艰苦长征中;天险激流与雪山草地的恶劣环境下;在前截后追的强大敌人面前,凭着坚强的信念,无畏的精神,无比的辛劳,战胜了随时可能出现的生死考验。如果说,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的一次关键举措,那么,四渡赤水则是长征中关键的关键。没有长征北上抗日,中国革命的胜利就要推迟。同样,没有四渡赤水调动了敌人,长征的胜利也不是那么的容易。

四渡赤水是毛主席战略战术上的得意之笔,是古今中外战争史上调动敌人,牵制敌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可说是绝无仅有。古蔺是一块光荣的红土地,七十年前,毛泽东率领工农红军举行了千古壮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赤水河畔谱写了“四渡赤水”的英雄史诗。“四渡赤水”期间,红军三次战古蔺,途经太平、二郎、双沙等66个乡、38个场镇,历时54天。在太平渡和二郎滩等渡口进行了二渡和四渡赤水,在双沙召开了遵义会议后第一次由毛泽东主持的政治局会议,作文发布了《告全体红色战士书》,在二郎镇开仓分盐,救助劳苦百姓……赤水船工摇橹撑船。太平、二郎百姓下门扛木帮助红军渡河,纯朴的山民冒着生命危险救护红军伤员,张二婆收养了贺子珍在双沙生下的孩子,二郎滩人用郎酒劳军,全县有八百热血男儿随军北上,为共和国的诞生立下了不朽功勋。红军业绩千古流芳,古蔺人民永志不忘。

事实上,长征它体现出一种精神,向我们昭示,古蔺七十万人民将发扬红军光荣传统,以红军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向贫困宣战。“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展望二十一世纪,我们深信,古蔺人民有信心也有能力把古蔺这块红军走过的热土,建设得繁荣富强,赤水河一写会再度辉煌!

重庆之夜

400字 六年级 写景

有人爱那清爽惬意的早晨,有人爱那热如火的中午,还有人爱那烂漫的黄昏……而我却爱那繁星点点、月色朦胧的重庆夜景。

那天晚上;我们是参加茅以升基金会的115年的诞辰而看见的重庆夜景。

我们坐上专用车,缓缓地朝大厅(酒店)驶去。途中一棵棵、一朵朵花草树木矗立在繁星点点的夜空之下,像一排排守护重庆的的士兵。此时,天上那些顽皮的星星正向它们眨着迷人的眼睛呢!

在夜晚黑暗的笼罩之下,路边的灯、广告牌、楼房的灯、汽车身上的灯都亮起来了,最多的灯是汽车“身体”上的黄灯和红灯,在迷茫的夜空形成一片独特、美丽的风景。

桥,那些美丽的桥。在白天,它辛苦的把行人和汽车从这一头运到那一头。晚上在昭阳辛苦的工作。开两桥上的灯,到了深夜,桥的灯光倒影在水面上。如果你看见了,真的有点怀疑,那是红色的月亮呢?还是一座桥?

楼房里的灯亮起来了。红、黄、蓝、白、紫、五光十色,让人眼花缭乱。

重庆夜里的灯,多的不能再多了,灯光倒映在水面上,一条开着灯的小船开过。波光粼粼的光影闪烁着、晃动着、摇曳着……

重庆的景色真是让人流连忘返。下一次,我还来重庆!

太原中心校六年级:朱婷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六年级
记叙文
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