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思乡450字

古诗中的思乡

450字 初一 散文

微山亭赋韵中写道:“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这首诗的特色是“大中融小”而又“以小见大”。作者首先展开一片宏大的秋日清朗的天空来:但见南天一抹白云经不住带着丝丝凉意的北风的撩拨,悄然北逝;而一群北雁却为避寒秋而翩然南来。睹物生情,作者联想到自己。

自己的故乡在辽远的北方,却为躲避战乱,寄居南朝,正如这南飞之雁;然游子思乡之情却因此而愈笃,如同北逝之云,可谓“身在南朝心在北”矣。一个“逐”字,说明思乡之切,欲逐南云而飞去,是主观上强烈的愿望,与下句“随”字相对照:“随”有被动无奈之意,写出他避乱南方的无可奈何。作者写的是秋景,南云飞逝,北雁南飞,都暗示北风已起,是“不写之写”,更写不尽凄凉。

接着,笔锋一转,由大入小,写故乡篱下之菊,暗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意,写出对故乡闲适生活的眷恋。民间又有“重阳把酒就菊花”之俗,而今诗人却只能寄身天涯,两相对照,好不凄凉。“今日几花开?”一问将思恋情结发挥至极,将意象浓缩到极小,着意于花,实是于极小中见极大。一问之中饱含不尽情思,使小诗戛然而止,但余韵无穷。

读到古诗中的思乡这首诗,让我不禁想起了家乡的家人和小伙伴,回忆起了在家乡所度过的快乐的田园生活。

外婆的水蜜桃

50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外婆家门前的小溪边上,有一棵水蜜桃树,那是外婆亲手栽种的。

春天,桃树早早儿就开花了。先是零零星星的几朵,灼灼的,立在光秃秃的枝头,也不怕乍暖还寒的春风;后来,其他的花骨朵就像受到召唤似的,在一夜的春雨后齐齐开放了,远远望去,好像一朵粉色的云霞落到了小溪边。这桃花,虽然没有玫瑰花那么香,却能吸引一群又一群的蜜蜂、蝴蝶,围着它嗡嗡地又唱又跳。

初夏,水蜜桃慢慢长大了。青绿色的桃子,长着一层细细的绒毛,吮吸着清澈的溪,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山核桃般大小的桃子就变成了乒乓球般大了,但我还是觉得它长得慢F1]。

终于,水蜜桃成熟了。毛茸茸的,粉嫩粉嫩的,拳头大小的水蜜桃挂满了枝头,压弯了树枝。它们有的站在树梢上,像一个威严的司令官在发号施令;有的藏在树枝里,像一个羞涩的小姑娘正低着头;还有的在树冠的外面,好像在说:“我已经成熟了,你快把我吃了吧!好润润喉咙。”

快去摘个水蜜桃,止住你的口水吧!哦,等等!得先放在溪水里洗一洗,脱掉那毛茸茸的衣裳,才可以吃呢。咬上一口,香甜的汁水从牙齿缝里流进来,汁水流完了,可桃肉却舍不得咽下肚。

吃了一个,还想吃,直到撑得肚子鼓鼓地,像一只小蜜蜂!外婆就在边上笑眯眯地看着我,不停地嘱咐我:“慢点!慢点!”

我的妈妈平时总喜欢唱《外婆的澎湖湾》,还教我唱,我呀,就把它唱成:“那是外婆水蜜桃,给我嘴解解馋……”

外婆的水蜜桃,是我吃到的最香甜、最解馋的水蜜桃。

六年级:陈橙鹏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一
散文
45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