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一壶阳光暖心1200字

煮一壶阳光暖心

1200字 初二 散文

当写下煮一壶阳光暖心的文字,就会想到煮一壶白雪解渴的日子。

在如歌的岁月里,为了索取训练基地的气象资料,与血气方刚的战友驻扎在草原旁一个孤独的村落。“小雪封地,大雪封河”此时的小雪刚过,已是零下二十多度。极度的寒彻,终于唤来了一场二十年不遇的大雪。根据我们的气象资料显示,大雪仍在继续。老乡们说,到了冬季,这里的人就要靠煮雪用水。送走漫长的冬季,人们的肌肤就会变得细腻红润,因为,雪之为水,水之甜美,不仅清洁用水,且可滋润肌肤。我们除了把探空气球放入高空,观测地面气象要素,其余的时间,多半来“煮雪”度日。

可以煮雪,阳光也就可以煮。在穿越一个个时光的节点,历经了一场场岁月里的阴霾后,人们倍加感到,阳光的能量,才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缺少的要素。有了阳光,就可彰显日子的绚烂。有了阳光,就可以使柔弱变为坚强。有了阳光,万物才可在岁月的交替中,蜕变为一种最宝贵的物质。因为阳光的暖,才有了冰山融化后的溪流,才有了装扮大地的绿荫。有人说,四季是时空的波动,季节便是波的起伏。我却一直坚信:是因为光照的改变造就了四季的绚烂。因此,聪明的人类,便开创了“煮阳光”的尝试,收藏了巨大的光能,用来改造世界,丰富世界,开创了一个个新纪元。

芸芸众生,都该成为“煮阳光”的人。只有善于煮存阳光的人,才会驱散阴霾,远离寒彻,拥有明媚的岁月。九十年代初,一位战友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拥有五百亩的茶园和企业群,成了远近闻名的私营企业主。由于市场的变化和资金的制约,旗下的企业频临倒闭。这位历经市场洗礼的强者,丝毫没有颓废。“我煮阳光,我有能量”三年,涅槃重生,调整结构,整合资源,组建了国内一家驰名的茶连锁企业,占据了国内茶市场的很大份额。

煮阳光暖心。不仅是一种人生的态度,更有其妙不可言的乐趣。比如把阳光装进壶里,文火慢煮,水就会浮在层面,能量沉淀其下方。此刻,就会再现一种“此中有妙义,孤然不凄凉”的意境。

有时候,抽象的事物也可以让我们有触手可摸之感,有时候,有形的物体也能转化为无形。当我们穿行无垠大漠,留下一串深深的足迹时,就会真切地感到自己的存在。当岁月的风沙,抹平了曾经的足迹,一回首,便会成为过往的云烟,剩下的只有味道。生命之旅,人无论何以跋涉,跋涉的多远,总离不开阳光的能量,只不过没有十分的经意,漠视了阳光的暖。无论穿越无垠的大漠,攀登冷峻的悬崖,置身于滚滚的洪流,无一不是依托能量的支撑,才可达到期许的端点。

世界真奇怪,有的人衣食无忧,财富五车,却郁郁寡寡,在阴霾中走向岁月的深处。因为,他们从未打开过心灵之窗,没有汲取阳光的暖。即便炎炎夏日,心田也是一片寒彻,让原本生机的灵魂慢慢枯萎,甚至死亡。

一位年逾花甲的孤寡老者,曾居住在小区附近一间小屋,阴暗潮湿,靠捡废品为生。他就是一位“煮阳光”的人。艰苦的生活,孤寡的人生,却不流露丝毫的悲戚和孤苦。那仅有的一扇小窗,迎来一轮朝日,尚未黎明,就可听到半导体的新闻播报,河南豫剧。夜色渐浓,温柔的灯光泻在小屋的角角落落。春节,我路过门前问他,年货办好了吗?他说:很丰盛,四斤牛羊肉,五瓶二锅头,一块豆腐,几棵白菜,还有宽粉。

孤独的老者,用阳光点亮了每一个日子的晚霞,温暖了每一个日子的黎明。用心“煮”出来的阳光,是可以传递的,也温暖了我的心房。

人生之旅,难免会有疾病,困苦,遗憾,苦别的困扰。然而,只要坚持煮阳光暖心,无论岁月里的阴霾何以厚重,每一个日子也会绚烂多姿,不乏希望的。

煮书

60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小红感到很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椅上品茶。小红指着条幅问爷爷:“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在锅里煮,不就煮坏了吗?”

爷爷笑了:“书是精神食粮嘛,既然是食粮,怎么不可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哇!”

爷爷看小红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大凡传世之作和精美诗文无一不是千淘万漉,一字一句“煮”出来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为了“煮”好一句诗,将“春风又到江南岸”先改为“春风又过江南岸”,仍不满意,反复思索,精心“烹煮”,最后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全句生辉,成为千古妙句。唐代大诗人杜甫,他小时候读书常常是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做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爷爷的话让小红豁然开朗。小红想:我该怎么‘煮书’呢?

我要先从‘煮’语文书入手。书上的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来,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啊!这样‘煮’下去,不仅能体会文章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肚子里的词儿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我还会犯愁吗?

薄书能读厚,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力,厚书能读薄,着重培养自己的概括力,只有创造性地“吃书”,才能做到融会贯通,得心应手,左右逢缘。

书不但可以读,而且还真的可以“煮”。所谓“煮”书,其实就是一种能反复诵读品味,直到把书读透的过程。

同学们,愿“煮”书的方法助我们学得轻松、愉快,收获得更丰厚!“好书无足走天下”,那些经过“烹煮”的诗书皆流芳百世。让我们都成为“吃书为嗜,煮书为好”的书虫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散文
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