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锥栗的自述800字

小小锥栗的自述

800字 六年级 状物

我是一棵小小的锥栗树,五百年前静静地落户在海西的北部——“中国锥栗之乡”建瓯。早先那里的人们并不重视我,只当我的果实是森林中的野果,偶尔光顾,可我从不寂寞从不烦恼,因为我的兄弟姐妹们遍布那里,我相信只要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皇天不负有心人,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我们山乡,党的政策带来了“福音”,山区人民终于慧眼识珠——我们渐渐成了人们的“摇钱树”。

身为落叶植物的我,果实能育苗,枝条能嫁接。每当清明前后,我并开始发芽长叶。花开时,我的花毛茸茸的,雌雄同枝,异花受粉;花闹时,满树一片白色,像白雪覆盖着山山岭岭;花谢后,在枝梢上长出一粒粒“小豆豆”,这是我生命的延续。等过一两个月“小豆豆”变成一串串小毛球。端午节过后,小毛球那柔软的小刺慢慢变坚硬了,圆球外表长满了金针,仿佛是一只只小刺猬,如果不小心碰到,那会扎得人生疼生疼的。

金秋八月,秋风送爽时,绒球里面开始长果肉,许多鸟兽对我们垂涎三尺,为了自我保护不被侵袭,我们不得不动用“护身符”让它们望而却步——那就是三件“宝衣”,其一是布满金针的“护身甲”;其二是“护身甲”内那一层坚硬的外壳,这层壳会随着果实的成熟,而由白色变成深褐色,而且油光发亮;其三是果壳内还有一件带白毛的营养内衣将果实包裹得紧紧的。因而果肉在这三层内衣中不仅可以高枕无忧茁壮成长,还能很好的防污染成为正宗的天然绿色食品。

我的家族较为庞大,兄弟姐妹众多。按成熟的快慢来分,早熟的有“处暑红”、“白露仔”;中晚熟的有黄栗、油栗、大尖嘴……品种多样,味道不一。作为山中果珍的我们,待到成熟时,就会咧开嘴笑,脱下铠甲,露出鲜红光亮的“笑脸”迎接为我们付出汗水的叔叔阿姨们,他们不辞辛劳的把我们归拢在一起,送上汽车,搭上火车,让我们走出家门,走遍全国各地,遨游世界。更要感谢他们以无穷的智慧让我们拥有“七十二变”,变身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从山野登上了大雅之堂,变身为可口的罐头进出各大卖场,变身为香脆的炒制食品换上美丽的包装随时予人以享受……

啊,我爱生我养我的故乡,但我更爱故乡的亲人们,是他们给我插上飞翔的翅膀,实现了我人生的价值。

别离

650字 初三 书信

宝剑锋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经历了磨难也会更加坚强。

以下是一则关于老农和年轻人种树的故事。

“老农种树从不给树浇水,他深信‘没有痛苦,就没有获得’。年轻人也种有了树,每逢炎夏他都殷勤地给它们浇水,生怕树给热坏了。台风袭来了,的确很大风,把树都吹得东摇西摆,还吹倒了几棵。风止了,老农种下的树丝毫不损,像金刚一样屹立不倒,年轻人就对着倒下的树木欲哭无泪。年轻人走来问老农,怎样可以让树坚硬强壮。老农说,给树儿浇水会宠坏它们,应该让它们的生存环境变得艰难一些。不浇水的树的根会向深处生长,自己寻找地底深处的水分,从而根基扎实了,狂风暴雨来也倒不下。”

人们常常祈祷,希望生活安逸平静,无忧无虑。殊不知,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别列捷夫的这句名言和老农种树的方法,都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只有经历了苦难,才能学会坚强,才懂得去奋斗,才敢于去战胜逆境。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曾受难于狱中“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锤”,并且受到了惨无人道的“宫刑”,但是他忍辱负重地活下来了,他化悲愤为力量,勤奋写作,历时18年,完成526500字的辉煌巨著--《史记》。他在《太史公自序》里的一段话,引人深思,“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这些人,都是在艰苦的环境下,奋发图强,终有所为。司马迁和西伯,仲尼他们都是出自苦难的英雄!

现代社会,千变万化,竞争日益激烈,如果你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抵抗逆境的能力,克服困难的勇气,你就会被社会淘汰。

从现在开始,不要给自己找借口,学会吃苦,不要长成温室的花儿,我们要做搏击风浪的健儿,做抵抗狂风暴雨的大树,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祈祷,生活之根更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六年级
状物
8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