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为什么不画梅花?550字

郑板桥为什么不画梅花?

550字 初一 散文

郑板桥从小家境贫苦,刻苦好学,在书画方面很有成就,康熙年间中了秀才,以卖画为生到了乾隆年间中了进士还是以卖画为主。

在去山东做官之前,他从老家江苏兴化来到繁华的苏州,在成东桃花巷开了一所画寓。在桃花巷的西头,也有一所画寓,主人是当地有名的画家吕子敬。吕子敬擅长画梅花,他自称画的梅花是“远看花影动,近闻有花香”。郑板桥来到苏州卖画,常画些兰竹,也画些花羽鳞介和山水,就是不画梅花。

有个刚来苏州养老的吏部尚书,精通翰墨,酷爱字画,看到郑板桥的画和书法都是极品,非常高兴,编出了一个“梅花幽谷独自香”的画题,出50两银子的高价,亲自到郑板桥的画寓请他作画。郑板桥推辞说:“说到梅花,还是吕子敬先生花得好,这么说吧,他画的梅花能值50两银子,我画的充其量也就值5两银子!”

老尚书听了以后,就拿着银子去找吕子敬了。

郑板桥在苏州住了三年,应朋友之邀要移居到扬州去,临行时,吕子敬前来为郑板桥送行。文人送别常常作词写诗相赠;画友分别,当然要以丹青想送了。郑板桥这次送的是梅花,他展纸挥毫,酣畅淋漓,神采飞扬。整个画面的结构,只有三四朵梅花画得清晰,余者皆涂涂抹抹。吕子敬看了这幅画后,惊得张开嘴巴好半天合不拢。此时,吕子敬恍然大悟:“原来郑兄之所以不画梅花是为了给小弟留一口饭吃呀~”。

是啊郑板桥精通书画,推辞生意,不画美化,不是梅花画得不好,而是要与邻友善。在现代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不处处出风头,为他人着想,创造一种和谐的人际环境,更是一种气度和修养的表现。

记住和谐.气度和与人友善~~~~

200字 六年级 叙事

秋天来了,秋天像穿着金色衣裳的少女拂去了太阳的灼热迎来了凉爽和讨人喜爱的秋风。

她捧来了沉甸甸的果实来奉献那辛苦了满满一身汗的人们,她像一面芭蕉扇走了炎热的酷暑,迎来了凉爽的秋风。她像一个筐子里面装满了那差沉甸甸的果实供人们解除那身上的乏力。她又像一个魔术师猛的一下把夏天变成了秋天人们为她喝彩为她的那精彩的一幕感到惊奇!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逸夫小学五年级 韩晨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散文
55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