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楼600字

老楼

600字 初一 散文

当我用手触摸着即将拆迁的老楼那已班驳的外墙,走在狭窄而又厚实的楼梯上时,就回不由自主地联想,建筑他时是怎样的情景呢?他的第一批居住者又是些什么人呢?

也许曾有上百人在缺乏先进设备的条件下,一齐挖地基,搭脚手架,并且很细心地在砖上抹厚厚一层水泥;

也许曾有上百人做上面这些,知识凭着一股热情;

然后,那些曾在战场上出生入死,胸前挂满勋章或者为工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奖状贴满墙的人们以当之无愧的自豪迁入,去做更大的贡献。

这些50年代的老楼就这样与这个城市共同经历了数十载的风雨。当年那些热情的人们砌的墙是那样的结实,以至于当他听说某地某楼倒塌伤人的时间时,可以不屑的发出鄙视之声。

可如今,他的外墙上打上了大大的,醒目的“拆”字。所有曾经以它为声的人们都已另寻处所,只剩下它,静静的回忆人们在他身上喷涂的,层层叠叠的口号。

是的,它还很结实,还能继续使用。但这个城市已经不需要它了。虽然它曾见证这城市的沧桑变化,虽然它可能是一些在外漂泊的游子对于这城市最亲切的记忆,但它确实已经不能被这城市所容纳了。

豪华的写字楼,高档的住宅区,夜晚霓虹灯下的灯红酒绿,觥筹交措,这才是城市的新名片。

机车挥舞着重锤,狠命地砸向那斑驳的红墙,恍如古代的攻城机器。然而当年那些热情的建设着砌的墙是如此的结实,以至于竟没有一堵墙是被砸碎的。它们成片的倒下,坚持着最后的顽强。

手拂着“拆”字下面的红墙,感受着这城市曾有的沧桑。当这幢曾经的三层“干部楼”也倒下时,城市将得到一张新名片。这名片,来自纽约,来自上海,后来去了北京,再后来去了全国各地,终于也到了这里夕阳西下的黄昏,紫红的光辉斜斜的映在斑驳的老楼上……

成长路上无捷径

450字 初一 议论文

我们的成长过程,可以比作一条路,一条在我们成长中的必经之路。我们每个人都想要走到终点,走向成功。有些人的路平坦.宽阔,但最后距终点还有一段距离;而有些人的路窄小崎岖,布满了荆棘,却把路的终点远远甩在身后。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前者总是想着:这条路太长了,偷偷懒吧。而后者却总是在说:加油!我一定可以的,这条路不会有什么捷径的。而且后面的人还有一个共同的优点,那就是——勤奋。

我们先说说江淹的故事吧:

江淹是南朝时期非常有名的文学家.他儿时家境贫困,生活很清苦。但他能克服困难,发奋学习。江淹年轻时写出了精彩的诗和文章。他的诗和文章被人们赋予了极高的评价,他也因此出名。可是,江淹到了老年,却贪图享乐,很少写诗文。一次,江淹进入了梦乡,他梦到一个叫郭璞的人,走到他的身边,要回一支笔。江淹因此才思枯竭,再也写不出号文章了。

这个故事大家都应该听过,但是为什么他能够成名,而最后又写不出好文章了呢?他之所以能够成名,是因为他儿时有一个优点——勤奋,而他之后是因为他这个优点消失了。

成长路上无捷径,只有我们够勤奋,够努力,才有可能走向这条路的终点,走向成功。让我们向着这条路的终点方向前进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一
散文
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