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楼1200字以上

老楼

1200字以上 初二 记叙文

再没有人来人往的热闹,再没有锅碗瓢盆的交响,一切都归于寂静,空空的老楼,孤单单地立在旷野中,西斜的阳光,将它的身影拖得很长很长。

佩带在它身上的物件——贮水罐、松木门、铝合金窗户……所有能拆解的东西都一个不剩的拆解了,唯有哪家破碎雨帘布孤零零挂在钢骨架上,在风中黏黏飘荡。一台挖掘机像狮子一样怒吼着,将尖锐锋利的钢爪扎进它的身体,大口大口的撕咬,老楼痛苦地颤抖着,洞开的窗户仿佛是它绝望的眼神,滚滚落下的碎渣就是它簌簌而下的泪滴。

不只我一人,住在这幢楼房里的许多人,就站在老楼后面的马路上,无奈地看着冷冰冰的挖掘机一点一点将老楼吞噬,挖掘机抖动一下,我们的心也跟着震颤一下,挖下一块水泥块,就像剐下我们身上的一块肉,疼痛难忍。我们和老楼已经相依为命十五年了,彼此就是亲人。有人用手机拍照留念,大家心里清楚,就在今夜,这幢和我们朝夕相伴的老楼,将永远永远地消失在我们眼前,连同我们生活里的坛坛罐罐、打打闹闹、吵吵嚷嚷、嘻嘻哈哈。

老楼确实承载了我们的青春、梦想和希望。记得刚和妻子结婚,婚房是租来的一间平房,低矮潮湿,为了喜庆,我们用白石灰将墙壁刷了一遍,又用红色塑料纸扣了顶。每天晚饭后和妻子携手散步,看到马路边楼房里亮出的灯光,祥和、安静,有暖暖的温馨。妻子很是羡慕,喃喃地说:“什么时候我们也能有一间自己的房子,那该多好啊!”妻子眼中是满满的期待。我安慰道:“只要我们好好努力,也会有自己的房子。”妻子望着我,使劲地点点头。及到女儿出生,家里需请人带孩子,我们重新在背街里巷租了两间小屋,锅碗瓢盆、吃喝拉撒全在这两间小屋里。小家虽然寒酸简陋,但因为我们年轻,有爱,有希望,一切困难都不再是困难。

97年,我和妻子的单位同时要集资建房,当时,我的单位要建的楼房位置好,面积大,但钱多,要5万,妻子单位楼房位置差,面积也小,但钱少,只要3.5万。两者相差1.5万,这1.5万,对我们薄底子家来说,是很大的数字。两人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决定:房子不管大小、远近,只要有一个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家就行。

从打基础开始,没事就和妻子跑到工地上看,猜想自己家应该是在哪一层,哪一楼道,楼房渐渐起高了,我们的情绪也跟着高涨起来了,丢了饭碗就往工地上跑,有时还不顾危险,趁管理人员不注意,偷偷爬上楼,看看房型,规划在哪里放桌子、哪里放床、哪里放书柜……现在回想,还觉得幼稚可笑。等到终于拿到钥匙,打开房门的一刹那,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们也有自己的房子了!有客厅、有卧室、有卫生间、有厨房。我们再也不要出去租房子住了。4岁的女儿跑到那个只有9平米的小屋,欢快地叫:爸爸妈妈,我也有自己的房子了,以后我就自己睡。欢乐写在一家人的脸上,连走路都带劲,见人就打招呼,每天一下班就往家里跑,还五音不全哼着: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世上有很多很大的房子,但只有这一间是属于我们的,虽然小,但这里有我们的欢乐,有我们的希望,有我们的自由,我们在这里梦想,,我们在这里出发,我们在这里生息,累了可以歇一歇,困了可以躺一躺。台湾作家林清玄说:我只希望在这个澄明的湖底轻泛着心灵的小舟,湖外有山,山外有海,海外有喧嚣的世界。可是我不愿去理会,因为此地连涟漪都是平静的。我可以酣卧着,可以把每个星星都亮成灯火,把每一丝空气都凝成和风,所有的豪华都隐在云山海外。

老楼终于无可挽回地被拆了,变成一堆瓦砾,伤感是有的,却并不颓废,这么多年,是老楼给我们一个安稳的家,让我们漂泊的心灵有一处停靠的港湾,是老楼教会我们爱、知足、宽容和感恩,我们在这里成长并且成熟。

老楼被拆,也许是一种人为,也许是一种宿命,无论哪种情形,我们个人都无能为力,要做的,也只有把在老楼里的片片记忆捡起,安放在心灵的一角,细细咀嚼,慢慢品味。

老槐树

1200字以上 初三 记叙文

我家的院子有一棵老槐树。

如果要写我人生的一部书,我一定要写上它,因为它最值得的纪念;如果要问我家的宝贝是什么,我也自然想到它,因为它是我生命的发光体,见证了我们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

我们的老庄户原来在街里。一家十来口人,挤在东西不到10米左右的小院。小院也曾留有奶奶住过的小东屋,还养着猪和羊。我没有见过奶奶。奶奶曾在那个院子里打过日本鬼子,父亲也曾被日军从那小院抓走过。我出生的时候,奶奶已经去世八年了。她曾是冀中根据地的抗日模范。父亲那年刚刚15岁就跟着她抗日,成为了地下工作者。我现在可以想象,在那个破旧的小院,谁知曾却发生了多少英雄的故事,留下了多少美丽的传奇。

奶奶去世后,我们七八个孩子,再加上养的猪羊,那个小院何等的拥挤不堪。于是,父亲拖着被日军打伤的腿和胳膊,一次次找到了大队部,申请了一块宅基地。

我们家就成为了全村第一家盖新房的农户。当时大队给的是一个闲置的大水坑。父亲也很欢喜。父亲说,奶奶从大日本鬼子开始,就希望住上个宽敞明亮的新房,可是家里穷没有钱买。父亲后来跟我说,这块庄基,63年发水的时候一篙撑不到底。父亲起早贪黑一车一车把它垫平。然后盖起了三间内坯外砖立戳斗房。

院子大了,母亲种上了全穗谷,姐姐种上了向日葵,哥哥种上了桃树,父亲自己扣了点泥坯,垒起了羊圈猪窝。真是春天有花开,夏天有阴凉,秋天有果香,鸡鸭成群,猪羊肥壮。好一个农家小院。

自从盖了新房,家里拖下了饥荒。二姐、三姐都上不起学了,跟着父母去参加集体劳动。她俩一天从地里挖回一棵个小槐树苗。就种在了猪窝旁。二姐说,这是奶奶生前的愿望。奶奶说过,在新院子里中上一棵槐树。奶奶就能每天看到她的儿孙成长。

真是应了老人们曾讲过的一句话,院里种槐,处处招财。连续几年,我家的房前房后,都是成片的经济作物。人们看到我家秋后的收入,随后几户孩子多的人家,也先后申请了宅基地,从街心搬了出来。都到我家来要蓖麻子,全穗谷还有扁豆角种子。猪窝旁的小槐树也长得一人高了。

可是,我记得有一年要割资本主义尾巴。我家就成了村子的重点户。猪羊不让养了,房前屋后的青苗都给拔了,猪圈也给拆了,小槐树从中间也给撅折了。我们全家的喜悦都被浇灭了。父亲拖着伤腿,好说赖说,把民兵牵走的猪羊要了回了几只,剩下的都被带枪的民兵杀了吃了。父亲说,他们比你们没有见过的日本鬼子还狠。

我们把剩下的猪窝拆净了了。这时,空荡荡的院落,只留下了一棵小槐树。它拖着光杆,孤零零摇曳在风里。

哥哥说,拔了吧 。三姐说 ,不要拔 我们把它再挪出来,挪到新房的台子下边。她说,等它长大吧,给托柱娶新媳妇的时候做家俱。

小槐树好象是个孩子,从猪圈挪过来后,慢慢在头顶窜出了一圈头发似的叶子。也许是受了重伤,也许和当年父亲被日军的刺刀到扎进了肋条一样,怎么也挺不起腰来了。我看到它在风雨中摇摆,就用了一根棍把它绑好。生怕有一天它会被大风再次折断。更因为三姐的话,我默默记在了心上。我每次望到它,都会增添对奶奶的一份情思,未来生活的一份明亮。

父亲有一天看到,对我说,去解开。那样会把树摽死。我不理解。父亲说。树大身自直。我不懂,但我照办了。因为父亲是从日军的屠刀走过来的,他说的话都是正理,那时我也不知道什么是真理。我看到父亲一瘸一拐的身影,我就会想起风雨中的一棵小槐树,仿佛看到父亲英雄的青春岁月。

小槐树在冬夏秋冬中长高长大。我的心也长在那里摇曳繁茂。每当一场风雨过后,我都要走过去,给它培培土;如果是晚上遇到怪天气,我会情不禁的隔着窗户,看到它一弯一挺的黑魆魆的身影。我知道,我的新娘包括我未来的一切,仿佛就会在它浓郁的树荫下,有一天走来。

有一次一只牲口跑到了我家院子。啃坏了小槐树的皮,我就用破报纸抱了起来,仿佛啃了我的心。姐姐们和我,一起把向日葵杆劈开,用向日葵秆把小槐树的树干包起来。就不怕畜生糟蹋了。

我们的家住在村西北角,随后几年在我们原来空旷的周围,也慢慢起来了几处新房。我家盖的早些。原本地基凹,一到六七月的雨季,也经常积水。父亲等到冬天农活干完了,就叫上姐姐们推土,把低洼的院子垫起来。院内的榆树也有几棵,父亲说榆树长得慢,难成材,不怕土屯。槐树那时才碗口粗。父亲说,槐树帽大,於积了土,就长不高了。再搬一次家吧。这样 。又把这棵槐树。挪到了院子的左侧,离屋门口十几步。

不觉不知的,小槐树一天一天的长成了大槐树。当它的绿荫象撑了把大伞的时候,母亲也把泥灶搬到了槐树下。有时我也在树底下念书。到了七月,槐树花开出白色的小花,冰清玉洁似的,满院都是清香。走进附近的过道,都能闻见。父亲说,槐树浑身都是宝,也可以做肥料,花呢可以做染料,果呢可入药 。父亲说,小子,你长大了,你是块什么料啊。我无言以对。因为我的幼稚,我还听不懂父亲的心声。多少年后,我细想起来,才慢慢领悟其中包含做人真谛的滋味。

从小学到初中,小槐树目送了我多少路程;从小树倒大树,它记载了全家多少的悲欢亲情。虽然有时我把它淡化了,它却时时默默的都在我的身边陪伴,给我春天的翠绿,夏天的花香,秋天的果实。偶尔,一年一次,父母叫我我爬上树去,帮着他们采摘写槐米或槐树豆。父母把它们晒干,换点钱花。我看着它不断粗黑的树干,我想到了一个家,就住在我的心里,一棵老槐树的浓荫下……

我15岁就离开了家乡,要到远方读书。五个姐姐也先后出嫁了。家里也不富裕,父母都没有给作嫁妆。我想到,当我一天能挣钱的时候,我会替父母给她们补上,三姐不是说要,等槐树长大,要给我新娘做家具吗。可是没等这棵槐树成材,她也出嫁了。那时我正在外地上学,看来我也用不上了。我想等这棵槐树成材的时候,刨下来就送给三姐姐做家具吧,也算留下一个念想。

然而,这存在我心里的愿望,到了今天也没有机会表达出来。我相信,三姐也许忘掉了她对我说过的话,但我没有忘记,我的新娘连同奶奶的愿望,都珍藏在了那棵槐树的年轮,给我的生命矗立美好的风光 。

现在父亲也走了近二十年了。我把百岁的母亲接到了城里,安度晚年。我的孩子也大学毕业了。每逢我回家,都要带着他走一走老院,抚摸一下院中的老槐树,拍拍它半搂粗的树干,像久别的亲人,心中有无数的话语默默的诉说。

我要告诉孩子这里发生的故事,这棵槐树有祖辈对它的寄托。我们要做好人,挺立起做人的脊梁。就像这棵老槐树,屹立生命的信仰。

啊,老槐树,你是我的乡愁,是我生命的歌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二
记叙文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