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生命_500字450字

感悟生命_500字

450字 六年级 议论文

万物生命是脆弱的,手轻轻一折,花过几天就凋谢了;脚轻轻一踩,蚂蚁、甲虫就粉身碎骨了;武器随便一挥,万物生灵都面临死亡的境地……但是,大自然的另一番景象又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顽强:火烧过的原野,第二年春天会长出更加茂盛的野草;被踩死的蚂蚁、甲虫的后代依然生息繁衍。

生命是宝贵的,小草是顽强的,正如白居易的那首诗《草》中写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小草有顽强的生命力,就算在石缝中也可以顽强生长,之所以被人们震撼。

我们对待人生,难道不应该也像大自然中的生命一样吗?张海迪阿姨,一个普普通通的妇女,但是有坚强的意志。5岁时,她患有脊髓血管瘤,胸部以下完全失去了知觉。但她没有放弃生命,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园,却奋发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及世界语,并且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数十万的英语小说。

小草顽强的向上生长,让我知道只有珍惜生命,我们才会感悟生活,只有珍惜生命,才可以活的更加光彩有力。

六年级:孙雅婧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夕阳西下说大坝

1200字以上 初三

夜幕降临,夕阳在远处苍茫的大山的衬托下,就像一个大绣球,美得让人恨不得摘下来捧在手心里把玩一番。可我却来不及细细颀赏,快步走在田间小路上。

远远地我就瞧见一位老人正挥舞着锄头,没错!他就是我今天要采访的对象壮丽的洈水大坝建筑者之一任长富爷爷,听说他已经74岁了,那有力的挖地声告诉我,老人身子老人身子硬朗得很。听了我的来意,老人起满了老茧的手将锄头扔到一边,就像一位演说家一样开始侃侃而谈。

“当时我们的生活十分艰苦,又恰逢严重自然灾害,人们没有吃的,只有到洈水做民工,才能发些粮食,所以当时家里年轻力壮的人都为了生活来到这里,我们睡在稻草搭的棚子里,睡在草地上面,日以继夜地在那里劳动着,只希望能早点完工,回家去。”原来修大坝的人都是为生活所迫啊!我有些同情起那时候的人们来。

老人的神情有些凝重地继续说着:“我的父亲是在修大坝回来的路上饿死的。我们把父亲‘接回来’的时候,发现他的怀里还揣着两个饼子,我们知道那是父亲给我们四兄妹带回来的,自己舍不得吃。从那以后啊,身为长子的我就担起了养家的重任。”

“当时我们没有像现在这样先进的机械,全部都是用人力完成的,手推车都已经是很稀奇的了。还有那大坝上的土都是从两边的山上挖来的,我们只知道将这里的土运到那里,根本不知道将要挖成什么样子,只知道埋头苦干。”

“为了修大坝,每天来来往往的人不计其数,好多人甚至搭上性命。”

老人跟我说,大坝加固那年,因为松滋的民工要经过公安的维修地段,还引发了一场“战争”。听到这,我想起了已经去世三年的外公,他也参加了洈水大坝的修建,并参与了那场“战争”,最后因为身体受伤,还回到家里休息了好几个月。我想,这断插曲每个参与的人都不会忘记吧!

老人还跟我们说了好多好多,他说当时因为粮食紧缺,在地上捡萝卜皮吃根本就不是什么丑事,因为当时根本就没有什么吃的。

为了这大坝,我们的先辈该付出了多少汗水啊!没有他们,哪有现在这么美丽的洈水!哪有亚洲第一人工型土坝!

“任爷爷,修大坝要付出这么多的人力和物力,您知道为什么要修吗?”听他讲了这么多,我不禁有些好奇了。

“60年前的这里还只是一条蜿蜒的的河流,周围常常被洪水和干旱蹂躏,有时甚至水、旱、病三灾并发。在1958年在50世纪大修水利之时,在饥饿、病痛的双重打击下。湘鄂两省的十万英雄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一场移山筑坝的伟大壮举!”

这不就是现实版的愚公移山吗?只不过人多些而已。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现在洈水已经成为了我们松滋最闪亮的一张名片,节假日,我们可以站在大坝上惬意地吹着微风,谁会想到这里躺着无数英雄?身为松滋人,当我们喝着洈河里的水时,谁会想到这清甜的水是先辈的鲜血化成的?当发生干旱时,洈河无私地敞开胸怀,滋润万物时,谁还记得这水下有着千万人的身躯?

当我问及任爷爷是否去洈水旅游时,他摇了摇头,我的心里一阵心痛。他们,是我们的英雄!他们,是当代的大禹!我们应当永远铭记这些将生命献给洈水的英雄烈士们!现在美丽的洈水是他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详细地给老人介绍了现在的景点洈水,希望他有空能去玩玩,老人笑着说:“有生之年,应该去看看啊!”

此时的我觉得那座屹立于湘鄂两省交界处的大坝,所象征的不正是我们要学习弘扬的的洈水精神吗?人会走,但精神永不败!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六年级
议论文
45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