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把新桃换旧符——读基辛格《论中国》一书有感1200字

总把新桃换旧符——读基辛格《论中国》一书有感

0
0
1200字 高三 读后感

《论中国》一书是美国前国务卿、“政坛常青树”亨利·基辛格唯一一部中国问题专着。他以一位资深外交家和思想家的独特视角,分析和梳理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外交传统,从围棋文化与孙子兵法中探寻中国人的战略思维模式,特别是试图揭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战略的制定和决策机制,以及对“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抗美援朝、中美建交、三次台海危机等等重大外交事件来龙去脉的深度解读。作为历史的亲历者,基辛格博士还在书中记录了自己与毛泽东、邓小平等几代中国领导人的交往。

这是我第一次读那么富有政治色彩的书籍,不习惯之余,我发现外国人对于我国传统文化与思维方式的理解其实很有意思,甚至可谓读到。

他提到,“在历史意识里中国永远都存在着,只需不断统一和复兴,不需创建”这一悖论是中国的一大特色,而他对中国却冠以了“传奇”这一词,在我看来是极其意味深长的。在我们的传说中,黄帝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个开辟华夏的英雄,却只是“重建”而非“创建”中国;无独有偶,被奉为中国文化礼教鼻祖的孔子当年也是宣称他并没有创立新的礼教而是复辟在动乱年代中丢失的旧礼。起初我疑心这是否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是我们国人一代又一代的“怀旧”致使了如许传承——毕竟我们大概是唯一一个能读懂遥远的春秋战国时期先人的文籍的民族了,然而就历史来看,我认为基辛格先生作为一个富有“创建”精神的美国人,是无法理解为何我们总是从过去中寻求先进的——一如当年的英国人局限的将中国看作是清政府手下那个东亚病夫,一如他们后来又惊叹于毛周邓们将战国时期的纵横排阖和三国时期的联盟抗强策略用得炉火纯青。

《三国演义》的开篇语“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大约在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根深蒂固,我们认为这是某种颠扑不破的自然法则的同时,其实也是在无意之间默认了“天下”这样一个抽象事物名词的永恒性。看在基辛格先生眼里,那就是“在新的朝代到来前,旧的朝代被认为已不能保护人民的安全或不能满足人民的愿望。通常不是因为一个毁灭性的的灾难而是经过一系列灾难的冲击,在人民眼里,当朝统治者渐失天意,而新朝代获得天意也就顺理成章。”对于这一段论述,我是相当赞赏的,它客观、精准地勾勒出了我国人民的“普世价值”——务实主义。逃不开,我们每个人都逃不开,就连把自己看做是一个敢于破旧立新、历史上首个将砸烂旧传统作为国家行动的毛泽东依旧逃不开——为达到雪百年国耻的政治目的,毛泽东向传统的艺术、文化、思维方式宣战,然而他又是那么一位博览古籍、出口成章的浪漫诗人,在很多的时候,他的战略决策何尝不是由“大同”思想化而来呢?看似难以理喻、矛盾极了的一位领导人,其实也是可以用务实主义来理解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有什么不对呢?

写到这儿,不禁想到王安石那首很应景的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尾联看似是除旧布新的意味,其实不然,人们取下的、换上的都是桃符,其辟邪的性质并没有改变,有的只不过是外表上的新旧之分。总是这样啊,我们走上新的路途,却怀有如同酿陈了的酒一般的初心。总应当是这样啊,展望未来,而不忘怀固有的那些传统与文化,懂得借力的人,才能拥有更自信的步伐。

高三

总是打我手心的爸爸

600字 三年级 散文

我有一个特别严肃的爸爸,浓眉大眼,看起来就特别威严。爸爸不生气的时候很温柔,可生气起来,连妈妈也不敢招惹他。如果我犯了错,爸爸知道了,他就会使出他的独门绝招——打手心。

傍晚,我在写作业,搭拉着脑袋,趴在桌子上,时不时地动手里的笔。爸爸看到了,就会故意地咳嗽几声,示意我写作业的时候要坐端正。于是,我就会立马端坐在位置上,假装一副很认真的样子写起了作业。可这时,爸爸还是会不满意地摇摇头说:“瞧!告诉你多少遍了,写字握笔姿势要正确,笔都拿不好,怎么能写出漂亮的字啊!伸手,该打!”于是,我伸出小手,爸爸轻轻地打了我一下,我淘气地吐吐舌头。

有一个星期天,我去同学家玩了一下午,连作业都忘记写了。爸爸问我:“作业完成了没有?”我有点心虚,吞吞吐吐地回答:“还……还没写完。”爸爸就又使出他的老招数,生气地说:“作业都没完成,怎么还有心思玩,你说你该不该打,伸手!”于是,我又怯怯地伸出我的小手,让爸爸打了几下,然后乖乖地去写作业了。

还有一次,一个同学说我坏话,我不服气和他打了起来。结果被老师知道了,老师还让我们叫家长。爸爸来到了学校,向老师和同学赔了礼,也不问问缘由,一个劲地说是我的错。后来,爸爸把我领回了家,二话不说拽起我的小手,狠狠地打了几下。然后又语重心长地跟我讲道理:“知道爸爸为什么打你吗?虽然我不知道你们为什么打架,可是打架就不对,不管谁有错在先,打架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永远是不可取的!”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和同学打架了。

我犯错,爸爸总是打我手心。可是我也发现了,爸爸打我手心我从来不感觉疼。或许爸爸只是想让我警惕,以后不要再犯错。爸爸打我手心,而我更爱爸爸了!

邮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镇中心小学三(1)班 张明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三
读后感
12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