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很平凡1000字

我的母亲,很平凡

1000字 初三 记叙文

母亲节就要到了,谨以此文献给天下的母亲!

今天在报纸上读了一则报道,一位刚满30岁的母亲为了挽救患有先天性胆黄闭塞的女儿,毅然捐出自己的大部分肝脏,将其植入女儿体内,挽救了女儿的生命。看着这篇报道,我从字里行间中仿佛看到了躺在病床上正在接受肝脏移植手术的母亲痛苦而又欣慰的表情,看到了生命垂危的女儿获得新生时的喜悦,我又一次感受到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人们常说:“儿女是母亲的心头肉。”为了自己的这块肉,他们付出了太多太多。我的母亲是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村妇女,由于是独生子女,所以母亲结婚很晚。据母亲讲她28岁才结婚,结婚第二年就生下了我。小时候在我的印象中,母亲一直勤勤恳恳地在田地里劳作,却舍不得吃穿,有时候还会逼着我去干一些农活。每当乡亲们说母亲勤劳节俭时,我就会很不自在,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我常常想为什么母亲不能像别人一样多在树荫下乘一些凉,少在田地里晒一些太阳呢直到有一次母亲和父亲吵架了,我听到母亲说的一些话,我才隐隐约约有些明白。母亲大吵着对父亲说:“以前我在家的时候什么活用我干,要不是为孩子我干吗累死累活的,难道我不知道享受呀”以前在家的时候总是嫌母亲太罗嗦。无论什么事情她总是喜欢嘱咐我几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他的嘱咐也开始变得不耐烦了,常常不等她说完就打断她:“知道了,知道了。”每当这时母亲就摇头叹息,显得无可奈何。

现在离家在外求学反倒常常想念母亲的唠叨,想念母亲朴实的话语。每当我心情不好或是寂寞无聊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母亲,第一个想倾诉的对象也是母亲。拿起话筒那头传来母亲熟悉的声音:“不要太节省了,想吃什么就买,天冷了不要忘了加衣服,缺钱了就打电话告诉家里……”每次母亲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几句而且是反复叮咛。我有时又不耐烦了就会对母亲吼两句不由分说地挂断电话。我有时也觉得自己太自私了,母亲如此关心我我却这样对她。当我还在母亲体内的时候,她就为了我限制了自己的自由,她要在医生的嘱咐下,不能吃凉饭,不能喝凉水,不能吃酸,不能吃辣,甚至睡觉的姿势也要受到限制。当我出生时,又带给母亲身体上巨大的痛苦,甚至连母亲匀称的身材也要受到牵连。现在想想她真是不容易呀。母亲有时也会说一两句话哄我开心,记得中秋节我往家里打电话对母亲说有点想家,母亲说:“你已经长大了,不用吃妈妈的奶了,干吗还想家呀”引得我哈哈大笑。母亲对我们很温柔,但她也有凶的一面。每当母亲发现父亲和几个人打牌时,回来以后,她就会和父亲大吵有时甚至和父亲动手。她大声责怪父亲:“孩子上学那么苦,你却把钱往牌桌上扔。”其实父亲只不过是闲暇时偶尔娱乐一下而已。

这就是我的母亲,很平凡。不过从她的平凡中我感受到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我的母亲,苦难的母亲

1200字以上 六年级 散文

我想,每一个人读书的时候都写过有关母亲的作文,每一个成年人都想过要写点什么来赞美母亲。是啊,母亲在每一个人心中都是伟大的,值得自己一辈子骄傲,当你真的提起笔来写母亲的时候却陡然发现,有关母亲的记忆都是一些零星的小事,言语中都是一些琐碎的唠叨话,好像母亲一辈子都没有干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

想为母亲写一篇传记吧,觉得啰嗦浮长;想为母亲写一篇大事记吧,又不知道该写哪一件。正是带着这样的疑惑,我今天就尝试着写下我的母亲,一位伟大的母亲,农村妇女的典型,苦难的女人!

我的母亲,从来不知道掩饰自己的感情,伤心时就哭,快乐时就笑,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说话零零碎碎,讲半天也归纳不出中心思想。印象中,我最难忘的是母亲在面对苦难时的坚强,默默承受,不言放弃。

母亲一共生了三个孩子,我是最小的一个,前面还有大姐和大哥,也就是生下我的第三年,我的父亲就在一次村集体‘放排’时跌入激淌的东江河里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两年后,母亲被迫改嫁到另一个遥远的村庄,嫁给了我现在的继父。继父比母亲大十多岁,一直性格暴躁,从不出门赚钱,经常一个人独自喝酒,喝酒后动不动就打骂我们三姊妹。因为这些,母亲从我懂事后的记忆里开始很少有安乐的日子,开心的笑容更是少之又少。

在我父亲刚刚去世的那些日子里,母亲一个人从早到晚地在责任田里干活,那时候我们住在偏僻的山沟里,还是用大水牛耕地的时期。为了一家人的口粮,母亲从村支书那借来一头水牛,硬撑着她那瘦小的身体学着男人们的样子开始耕地,可是母亲瘦小的身躯连耕地的铁犁耙子也背不动,好不容易踉跄着把铁犁耙驾到水牛身后,却又无法耕动那坚硬的黑泥。村支书看不过,跑来给母亲帮忙。就这时候,村支书的老婆站在田埂上破口大骂,骂一个寡妇人家,就是想勾引男人做事,不怀好意,破坏人家家庭;骂一个不要脸的女人,装腔作势,甚至是那些农村睡草席的脏话都骂光了。无奈的母亲,毫无还嘴的理由,只有挥舞着鞭子驱赶着水牛艰难前行,跟在水牛后面任委屈的泪水落在春天的水田里,手掌磨起血泡,然后破裂开来,染红了整个铁犁耙的手把。

父亲刚去世的那两年里,我和大哥常年被反锁在土砖屋里,大姐被送到十几里地外的小学读寄宿。母亲一个人整天在田土里和自留山上劳作,每天天擦黑才回来,每当家里的木门一响,我和大哥都会赶忙跑到母亲身边,尤其是我,很是希望母亲可以抱抱我,把我举过头顶,高兴地转两圈,因为我透过土墙上的窗户经常可以看到隔壁家的小孩经常被他父亲举过头顶,然后一起咯吱咯吱地笑。但是母亲从来没有在意我渴望的眼神,她也暇顾及这些,在她的心里每天想的是几张要吃饭的嘴,要穿衣的身躯。偶尔,母亲也会从很远的圩场上给我们姊妹买几块香甜的牛轧糖,分给我和大哥一人两块,留两块给读书的大姐,自己却一点糖的味道也不曾留下。懂事的大姐每次回家后又把牛轧糖切成四块,我们一人分一块,当母亲也尝到牛轧糖的味道时,母亲抚摸着大姐的头说,还是生女儿好啊,会疼娘!母亲这一刻是我见过的开心时刻,因为她眼泪含着幸福的泪。

母亲改嫁了,在常人眼里,那是母亲重新过上好日子的开端。到继父家的第一天,母亲要我们三姊妹冲着继父喊‘爹’,看着母亲几乎是祈求我们姊妹的样子,我们都小声的喊了一声‘爹’,继父却没有笑,只是端起饭桌上的酒杯狠狠地喝了一杯酒!从那以后,母亲带着我们姊妹在继父家过起了小心翼翼的生活,生怕哪天惹恼了继父,继父借着酒劲打骂我们。母亲更是小心加谨慎地哄得继父开心些,因为母亲不想我们几张嗷嗷待哺的小嘴挨饿,自己受点委屈算不得什么。母亲唯有厌恨自己的命运刻薄,打落的牙齿往嘴里吞!这样的苦楚,母亲在我长大成人后经常谈起。

母亲最难熬的日子是我们三姊妹一起上学的日子。每学期学费和生活费要很多,继父从来不去赚一分钱回家给我们缴学费。母亲只有自己支撑着瘦小的身躯种菜和养猪,把菜担到几里地外的圩场里去卖,把猪喂得肥肥的,卖了钱全当学费。这时候的母亲只能用“劳碌成疾”来形容,母亲心里劳碌着,害怕管教不好儿女们,过早地走上社会容易学坏;身体上劳碌着,担心自己赚的钱太少,维持不了我们的学习费用。母亲只有坚强地挺起自己的脊背,夜以继日地用自己的血汗换取微薄收入,恨不得自己成为一台永不停歇的机器,用双手为儿女们撑起一片蓝天!

为了生存,母亲是没有时间顾及我们姊妹的学习成绩的。她只有在冬天寒冷的天气里,让我们姊妹围着火盆,背着继父的面,言传身教,讲起她自己那些努力学习而又没有得到结果的故事,讲起读书的重要性。母亲读书那会还是文革期间,家里姊妹多,缺少劳动力,加上外公曾经参加了国民党地方学社经常被红卫兵批斗,因而她没有得到上高中继续学习的机会。她嫁给父亲后,又尝试着当山区的代课老师,希望通过这样的渠道继续圆她的学习梦想,但父亲年纪轻轻就撒手而去,迫使她不得不放弃那些曾经缠绕日夜的读书梦。再往后说,母亲就开始落泪了。我们姊妹不忍看到母亲的泪水,因此一个个读书用功,成绩优秀,我和大姐经常被评为班级的三好学生,大哥还是班上的班长。

母亲和继父,因为儿女读书,因为家庭吃穿,因为感情不和,不知道母亲挨打过多少回,也不知道母亲哭哭滴滴过多少回。母亲不止一次躲在猪圈里抹泪,似乎在母亲的眼里,牲畜常食五谷杂粮,会懂得人间烟火,执意地认为继父带给她身体和心理伤痕只有和猪圈里的猪唠唠嗑才得以解脱。每次打闹过后,母亲很久都不会露出丁点笑容,一旦母亲再次笑起来的时候,我知道,母亲心里翻江倒海地挣扎、绞痛过重新才重树起自己生活的勇气。看到母亲过早地泛起了白发,过早地弓起了脊背,每一个认识母亲的人似乎都读懂了母亲经历的苦难。

5年前,我结婚的时候,我知道母亲的难处,我没有要母亲为我操心,但母亲执意塞给我1000元钱,和一枚银饰戒指,告诉我说,那是她和父亲结婚时唯一的物件。我突然泪流满面,母亲给我的不仅仅是一枚戒指,更是戒指后面一大串的心酸故事,最重要的是一枚戒指后面就是一份责任,哪怕再苦再难也要担起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记叙文
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