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快马加鞭》有感500字

读《快马加鞭》有感

500字 初一 议论文

“快马加鞭”这个成语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但是谁知道这则成语的来历呢?

今天我就读到这则成语故事,才豁然开朗。这则故事出自于《墨子》,其故事内容是:一次墨子对他的学生耕柱子感到生气时,耕柱子说:“我没有胜过别人的地方吗?”墨子不与他争辩。墨子反问道:“假如我要上太行山,用一匹良马或用一头牛来驾车,你预备鞭策那一匹呢?”耕柱子答道:“我当然鞭策良马了。”墨子问:“为什么要鞭策良马呢?”耕柱子说:“因为良马值得鞭策。”墨子说:“我也认为你是值得鞭策的,所以才对你生气、批评你。”耕柱子这才恍然大悟。

读完这则故事后,我也恍然大悟,我不禁想到我的数学老师——戈老师,戈老师对我很严厉,有一次数学课上,我的态度不够端正,练习题做错了很多,戈老师严厉地批评了我,下课还要我到办公室去,当时,我很不理解,很生气,觉得老师故意和我过不去的样子。至此数学成绩一下落下很多。妈妈找我谈话,了解原因,我就告诉了妈妈。妈妈说:“这是戈老师对你负责任,才会严厉对你的。”今天我读到此故事不就证实了吗?这是老师对我的鞭策呀!是老师希望我不断进步呀!我真后悔当初对老师的不理解,今天我在心里默默地对我亲爱的戈老师说声:“老师,对不起!请您原谅我的懵懂!”今后我一定铭记在心了!

千年难遇一恩师,百年难寻好父母。我们应该牢记家长良苦用心的话语,静心聆听恩师的教导!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

900字 初二 读后感

读罢《送东阳马生序》一文,看过网上有关此文的读后感,我开始思考。

我思考的不是我们和宋濂、马君则生活环境优越性的对比,也不是我们之间所处社会的优劣,而是为学的精神。

如何为学?

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的开头就写到“余幼时即嗜学”。他从小热爱学习,而且,在从师之际,冒着冬天刺骨的寒风,背着行囊,忍着皮肤冻裂的疼痛,克服各种困难,凭借自己的努力,认真读书、做学问。

你看他,没有华丽的衣服和美丽的珠宝饰物,不会把自己装扮成天上的仙人;你看他,也没有更多的锋芒,不会把自己装饰成浮躁又自大的人,谦逊的他反而在官场和学舍里有自己举足轻重的地位。荀子在《劝学》中也曾说过类似的例子,螃蟹有着“六跪而二螯”,却成天假正经,找蛇和鳝的洞穴安身,浮躁又蛮横。而“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蚯蚓,踏踏实实地“上食埃土,下饮黄泉”,闷头钻洞,反而拥有自己的厅室。正是有着默默无闻的坚韧、淡定和信念,宋濂和蚯蚓并没有碌碌无为,他们为自己打造出一片天地,享受成功后的喜悦。

因此,为学首先需要的是一份对学问的热爱与执著,其次是有一份“为”的行动与努力,最后就是拥有一份坚定的信念。这种信念可以使热爱常在,行动永恒。这三者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如果只有这份主观能动性,不足以成功,客观因素也在成功的道路上起着重要作用。在为学求得成功的路上,要学会求助于他人,宋濂和马君则正是善于求助、利用他人的帮助,才把握住了成功的机遇。试想想,如果没有那户善良的“藏书之家”借书于宋濂,宋濂那份“嗜学”恐怕会被残酷的事实消磨殆尽;如果没有那位德高望重的“先达”为宋濂指点迷津,宋濂恐怕还要踏上更加艰苦的求学之路。当然,只有“自助”,才会有“人助”、“天助”。

很多人会去比较宋濂和我们之间的差别,他们说我们处在一个物质丰富的社会,理应像宋濂、马君则一样有不错的成绩,有一肚子学问。这点我不完全赞同。我们和宋濂比,我们有更多的物质诱惑。或许正是那些物质诱惑,使得我们不能淡定十足地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安心读书;面对学业上的失败,我们更多的是把失败归结为教育制度,而不是自查、自纠。这样比较下来,我们和荀子笔下躁动的螃蟹有何区别?!再者,面对机遇,我们不懂得把握。机遇像手中的流沙,有多少个幸运被我们丢失?有多少成功被我们摧毁?

我想,关于为学的思考,还有更多更深;但是,更重要的是行动,而六百多年前的宋濂,早为我们指明了通往成功的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议论文
5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