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800字

十年

800字 高一 叙事

四岁时,听爷爷讲《三国演义》,着迷了,最敬仰的是长坂坡的赵云将军,南腔北调,叽哩呱啦唱几句不够劲,于是绰着竹竿,大吼一声:“俺乃常山赵子龙也!”狂奔一阵,狂刺树上的蜂窝,恨得那一窝蜂狂追不舍,弄了个遍体鳞伤,奶奶噙着眼泪去被我捣落地的蜂窝里抠蜂仔,为我涂伤口,见那一大群蜂围着自己的孩子团团转,抬不走那沉甸甸的幼仔,急得“嗡嗡”直叫,奶奶大叹一声“造孽啊!该死的孙子!”回家后,不由分说,痛打了我一顿,几天后,蜂仔全冻死了,大蜂才依依不舍地离去,奶奶把蜂仔埋在了树下,让我叩了三个响头。

九岁时,随爷爷奶奶去地里割麦子,大地满头的黄发渐渐被锋利的镰刀剃光,无处藏身的硕大而丑陋的哈蟆纷纷向河边跳,我和几位堂弟瞒着大人,轻而易举地拣了一大袋,让姐姐剥皮后给烧了,爷爷当时正边喝酒边庆祝今年的大丰收,看到那雪白,散发着浓浓香味的一大盘肉端上来时,立马砸了酒杯,每人赏了一耳光,上好的一盘菜全被倒进了茅坑,爷爷心痛地骂:“那田里多亏蛤蟆弟兄给除虫啊!”

十岁时的夏末,爷爷不再让我们去河里捉虾,说:“别做得太绝,给虾们留个后。”当清澈的河水被造纸厂污染后,鱼虾绝迹时,爷爷和村民们扛起扁担去厂里抗议。

十一岁时的炎炎夏日,奶奶不准我们去三叔的鱼塘里游泳,一是安全,二是鱼妈妈正在繁殖后代。

十二岁时,听说一位大姐姐为救一只丹顶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听说一野味餐馆的老板非法经营被处以极刑,也听说某某动物又被国家保护起来,听说大熊猫下仔后,举国欢呼,听说又有一只东北虎被铅弹射死后,全民愤慨,听说动物园的大狗熊被清华学子伤害后,竟在全国上下掀起万丈狂澜……

十四岁时,捧着书本,听老师讲读了舒乙先生的《都市精灵》和季羡林大师的《幽经悲剧》。前者讲的是一个古院的沧桑变化,以前是被松鼠和鸟儿组成的“美丽小景”,后来竟然“连乌鸦都久违了”,反映出北京城“孤城寡人”的悲哀之境。后者说的是燕圆内的一株古藤萝的悲惨遭遇,好好的一株泛着幽香、给人以力量的古藤被人平白无故地砍断了,只剩那些刚开的花朵还不知死期将至,在最后的花丛中微笑……充满了负罪感的作者怒斥世人只顾争名夺利,而对自然毫不关心的痼疾,呼吁世人保护生态环境,避免悲剧重演。心灵震撼之余,我也猛然读懂了这十年来的故事!

从"树"到"网"

700字 高三 议论文

信息学中有两个关于结构的概念,一个是“树”,一个是“网”。树指的是这样的一种结构:有一个根结点,伸出几条枝,每条枝连有一个子结点,每个子结点又伸出几条枝,枝上又连着孙结点……“网”指的是另一种结构:每个点伸出几条通路,与谁相连都没关系,但没有自己通向自己的路。

初中时老师告诉我,人生像一棵树,我像一只爬树的蚂蚁,越先经历到的岔路口越重要,对今后的影响也越大,那时我想,果然是这样。不光我自己,社会中的其他人不也如此吗?选择了经商的会一辈子随商海起伏,选择了从军的几十年戎装凛凛,这都是他们青少年时走入的那一“枝”呀!所以我想一定要选一条最好的枝给自己走,否则自己的一生会葬送在眼前这一次次考试、升学中。

几年后我升入了高中,突然发现不少初中时进入普通中学那一枝的同学苦学三年又来到了重点中学。对门戎马半生的王叔叔脱下军装转入了西服那一“枝”。甚至我们的数学老师,本来“根结点”都在千里之外的青岛,竟也来到本市工作、生活。我突然觉得眼下的生活不是什么“树”,而是地地道道的“网”。

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日臻完善的人才流动体系,四通八达的信息交流渠道,把社会的各行各业紧紧地联系起来,在点与点之间架起了一条条宽阔的大路。你少年时没经过高等教育这一“点”,可以去“继续教育”。你以前忘了浏览“电脑操作”这一事关求职的重要结点,可以去“电脑学校”或是“网上学园”补上这一课。你想从事什么不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了。不久前报载,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对在校学生敞开大门;湖北某市幼儿园迎来幼教本科毕业生;还有某本市长期优先发展教育,一名机关干部主动投身教育事业。各行各业,都不再拘泥于本“枝”,而是有针对性地吸纳别“枝”的优秀人才,把原本不通的路打通--一张大网正在慢慢形成。

我想生活在这样的时代是幸运的,时代为我编好了网,使我有更多机会实现自己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高一
叙事
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