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经典一路欢歌1000字

一路经典一路欢歌

1000字 高一

身边有朋友曾说过,经典只是一本书,一本名人所写的书罢了。曾几何时,我也这样认为,不过,一路上经历颇多,我终于发现也许只有它——经典,才是一个值得永远相伴的朋友,陪我走完故事的每一个角落,一路欢歌。

小时候,我是捧着父亲旧书柜里那本发黄的《诗经》睡着的,那本书厚厚的,封皮质地很软,被父亲放在了书架的最高层。某年某月,那书中散发出的古老时光气息吸引了我的嗅觉,于是,踮脚站在小板凳上之后,那书便换了主人。

翻开泛黄的书页,依稀看得见淡淡的笔迹。连续翻了好几页,我便成功的找到了父亲喜欢的句子:“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以为是写桃花,觉得甚好。便去外面折了一只夹竹桃夹在书页里。父亲发现了笑话我,我不甘认输,追根问底,哦,原来确实是写桃花的。只是隐喻中美丽的新娘没读出来罢了。闲散的时光,我记住了很多美丽的句子,“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月月出皎兮,佼人撩兮。”看累了,就捧着书进入了梦乡,梦里,又是那般的懵懂和美丽。

初中时代,我习惯去图书馆借阅。我喜欢那种用手轻轻抚过一排书的感觉,偌大的书架,我只从中寻一本我最喜爱的——《野草》,它出自文学大家鲁迅之手,是最近让我爱不释手的书。“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关于经典,总会有很多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句子,连父亲也无法给我答案,有时候长时间的枯燥乏味会让我动摇读下去的决心。就算我翻阅了很多工具书,最后却也得来了迥乎不同的答案。那时候,我开始明白,也许我们永远无法揣测写经典之人的全部想法,但于此过程中,已经悄无声息的汲取了经典的精华。于是,在默默中,我读完了《复活》、《呐喊》、《骆驼祥子》以及《红与黑》。

我喜欢阅读经典甚于弹钢琴,即使学了五六年琴,我也始终没有在悦耳的音乐中迷失过,掐指算来,我也只会在书中迷失自我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是我在《名人传》中认识的,那时候的他,“往往用忧郁的目光向天凝视”,他有着“宽大的狮子般”的鼻子和那“分外细腻”的嘴巴,“牙床结实的厉害,似乎可以磕破核桃。”诸多生动传神的描写让我发现他就是一个其貌不扬的人,我却能从他眼中看出燃烧着奇异的烈火。那天,他正在给客人弹琴。我就在一旁安静的听着,那优美的辞藻足够让我完整的听完一首《月光奏鸣曲》了,我似那康河的浮藻,完全沉醉其中了。我承认,这是属于经典的魅力。

“你知道吗?我也曾迷失,也曾徘徊,但我从未后悔过走上这条路。”是的,一路上,我读了不少经典,听过不一般的旋律,让我高兴的是,路一直在延伸,我也一直在成长。

胭脂泪

600字 初三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态,娇袭一身之病。”你的眉目聚灵晖秀气,所以时有“清风细雨”。

在我青春年少,追梦路途迷迷茫茫的时刻,黛玉,你摇摇地走出书来,走进心里。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初见你时,你无事时也有闪烁的泪光,无恙时也有细微的娇喘。只当你是个小小弱女子,在这恢宏阔气的荣国府中不过是“沧海一粟”。每每读及“哭”“泪”等字眼便索性跳过。

俗人如我。初遇你时,很不愉快。

“眼空蓄泪泪空垂”后来呀,因喜宝玉那小孩儿性子,便“爱屋及乌”起来。那日宝玉遭打,你默默泪垂,哭到眼睛肿得和烂桃一般。彩线面上挂,谁又收的尽,谁又识香痕呢?恨不能钻进书中,为宝玉挨一板子也好,为你抹一把泪也知足。

泪雨霖铃,在人多口杂,钟鸣鼎食的大院儿里,话语多说无益,唯有千丝泪才是真性情的表现。

“独倚花锄泪暗洒”,而现在,豆蔻年岁的我又何尝不是多愁善感呢。现在的我仿佛与你走近了一步。很小,很微妙。让我恰好明白“闺中女儿惜春暮”,可抵挡不住夏日炎炎似火烧;“人去梁空巢也倾”,毕业别离的日子也来;“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有香丘,理想国,葬花魂。

人生多少不如意,一滴泪,为花洒,为己流。

看不尽,红楼儿女离合悲欢;归无期,爱情史诗终成遗憾;胭脂泪,惟愿梦中相会:“姑娘,别哭,红尘中痴心茫然的追逐,你不孤独,我们都不孤独。”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知道,你的每一滴泪,都如皓月星辰,追求着、闪烁着“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无暇,明净,与真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一
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