凋谢的白玉兰_1200字1200字以上

凋谢的白玉兰_1200字

1200字以上 初三

E度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夜,漆黑漆黑的,透过窗外的树叶,几束枯黄的灯光若隐若现似的。

夜,寂寞冷静,几丝轻风摇曳树叶的声音特别清晰。她伫立在窗前,任轻风抚摸着脸庞,吹动着长发,静静地倾听树叶被风吹动而发出的“沙沙”声响,灯光闪烁着她的身影,显得十分明亮,似乎像是在等待着一种惊喜,不时地,微笑在她的嘴角绽开了。浓郁的花香迎面扑来,这醉人的花香,她十分熟悉——白玉兰。白玉兰花开了。可是这花香却使她感到有一股伤感的情绪正在身上蔓延——

她认识他是在白玉兰花开的季节,后来他成了她最好的朋友。为了纪念这个季节,他还特意地送给她一盆白玉兰,并对她说她最爱的花就是白玉兰。

以后的日子里,他们经常从白玉兰上谈到雪莱、托尔斯泰、雨果、惠特曼———每一次,她都静静地听着,似乎他的嘴里有流不完的文学甘泉,甚至完全地被陶醉了。事实上,他是能干的,他的文章经常在又有名的报刊上发表。直到现在,她还清晰地记得他说过的一句话:“我要像川端康成那样,用自己的双手去争取中国第一。”看到好奇的眼光时,他补充了一句:“不信吗?白玉兰为证!”看着身边的那盆白玉兰花开得如此茂盛,她相信了,何况他那炯炯有神的眼光已经点燃了她心中的火花——

白玉兰终于开尽了它最后的一朵花蕾凋谢了。她知道这事一种自然现象,谁也不能改变的规律,可是她却没有死心,她依然给那盆白玉兰浇水,期待着一种奇迹的出现,她还清楚地记得,就是那即将开尽最后一朵白玉兰的小道上谈笑风生的情景。那时,她很想知道《包法利夫人》中的那个包法利夫人自杀的细节,可是她听到的却是什么深股、宏大、深圳机场——她感到他的谈话跟以前有一种很相同的味道,原来明亮的眼神慢慢地暗淡了下去,那晚,她不晓得他在谈什么,也不知道走了多久,甚至是怎样回到家的。她只感到很累很累,倚靠在窗前,透过夜色,那隐隐约约的灯光把她带进了一个想象的世界——他为何变得那样怪呢?默然地,她发现窗前的那朵白玉兰花已经完全地凋谢了。

秋无情地吸收着大地的一切翠绿,本来苍翠的树林,如今已剩下没有太多的树叶了,在秋风中好像决意地展示着它的英雄本色,发出“沙沙”的声响,远远望去显得孤零孤零的。白玉兰没有太多的勇气,只剩下光秃秃的花枝,在寒风中无力地舒展着它的懒腰。

已经很久没哟看见他了,猛地,她产生了一种很想见见他的欲望,究竟是什么原因,她理不出头绪。那晚,她带着惠特曼的《草叶集》,抱着一种希望敲开了他家的门。

开门的是一个她不认识的小伙子,她以为是走错了地方,当证实是他的家以后,她进去了。“哄”的一声引起了她的注意,她这才发现一个房间里坐满了人,充满着噼里啪啦的麻将声。“真气人,是谁啊?”她听出是他的声音,“是个小妹,她说要找你,”旁边的那个戴着眼镜的、很是斯文的小伙子回答说。“叫她等一下,我打完这局就来。”

她似乎明白了,突然地,她感到浑身发冷,她赶紧抱紧胸前,没有留下任何话,悄悄地从热闹的屋里退了出来。

夜深了,望着,那若隐若现的灯光,她出神地站在窗前,突然,“啪”的一声,似有东西掉在地上,她吓了一跳。定神细看,原来是那只淘气的小猫碰翻了窗前的那盆白玉兰。

房间里,一股闷心的气息弥漫着真个房间——

2000年8月

广东汕尾陆河县实验中学初三:彭涌波

我用一辈子来告诉你_1200字

1200字 初三

有一个女孩子,小的时候腿不利索,常年只能坐在门口看别的孩子玩,很寂寞。

有一年的夏天,邻居家的城里亲威来玩,带来了他们的小孩,一个比女孩大五岁的男孩。因为年龄都小的关系,男孩和附近的小孩很快打成了一片,跟他们一起上山下河,一样晒得很黑,笑得很开心,不同的是,他不会说粗话,而且,他注意到了一个不会走路的小姑娘。

男孩第一个把捉到的蜻蜓放在女孩的手心,第一个把女孩背到了河边,第一个对着女孩讲起了故事,第一个告诉她她的腿是可以治好的。第一个,仔细想来,也是最后一个。

女孩难得地有了笑容?

夏天要结束的时候,男孩一家人要离开了。女孩眼泪汪汪地来送,在他耳边小声地说:“我治好腿以后,嫁给你好吗?”男孩点点头。

一转眼,二十年过去了。男孩由一个天真的孩子长成了成熟的男人。他开一间咖啡店,有了一个未婚妻,生活很普通也很平静。有一天,他接到一个电话,一个女子细细的声音说她的腿好了,她来到了这个城市。一时间,他甚至想不起她是谁。他早已忘记了童年某个夏天的故事,忘记了那个脸色苍白的小女孩,更忘记了一个孩子善良的承诺。

可是,他还是收留了她,让她在店里帮忙。他发现,她几乎是终日沉默的。

可是他没有时间关心她,他的未婚妻怀上了不是他的孩子。他羞愤交加,扔掉了所有准备结婚用的东西,日日酗酒,变得狂暴易怒,连家人都疏远了他,生意更是无心打理,不久,他就大病一场。

这段时间里,她一直守在他身边,照顾他,容忍他酒醉时的打骂,更独立撑着那片摇摇欲坠的小店。她学到了很多东西,也累得骨瘦如柴,可眼里,总跳跃着两点神采。

半年之后,他终于康复了。面对她做的一切,只有感激。他把店送给她,她执意不要,他只好宣布她是一半的老板。在她的帮助下,他又慢慢振作了精神,他把她当做是至交的好友,掏心掏腹地对她倾诉,她依然是沉默地听着。

他不懂她在想什么,他只是需要一个耐心的听众而已。

这样又过了几年,他也交了几个女朋友,都不长。他找不到感觉了。她也是,一直独身。他发现她其实是很素雅的,风韵天成,不乏追求者。他笑她心高,她只是笑笑。

终有一天,他厌倦了自己平静的状态,决定出去走走。拿到护照之前,他把店里的一切正式交给了她。这一次,她没再反对,只是说,为他保管,等他回来。

在异乡飘泊的日子很苦,可是在这苦中,他却找到了开宽的眼界和胸怀。过去种种悲苦都云淡风清,他忽然发现,无论疾病或健康,贫穷或富裕,如意或不如意,真正陪在他身边的,只有她。他行踪无定,她的信却总是跟在身后,只字片言,轻轻淡淡,却一直觉着温暖。他想是时候回去了。

回到家的时候他为她的良苦用心而感动。无论是家里还是店里,他的东西他的位置都一直好好保存着,仿佛随时等着他回来。他大声叫唤她的名字,却无人应答。

店里换了新主管,他告诉他,她因积劳成疾去世已半年了。按她的吩咐,他一直叫专人注意他的行踪,把她留下的几百封信一一寄出,为他管理店里的事,为他收拾房子,等他回来。

他把她的遗物交给他,一个蜻蜓的标本,还有一卷录音带,是她的临终遗言。

带子里只有她回光返照时宛如少女般的轻语:

“我……嫁给你……好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