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读后感1200字以上

《全球通史》读后感

1200字以上 初三 读后感

杨思中学李善斌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对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作了高度的概括,它不同与一般卷帙浩繁的史书,让史料、历史事件占多数,而是用一种定论性的话语将人类历史几千年来的有关文明、朝代的更替、社会制度的变迁等等问题做了一个总结性的阐释。在阅读《全球通史》的过程中,无法对具体历史做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所以只能有一些印象式的感悟,当这些感悟印证到了现实和自己所了解的中国历史,便有了下面的几点读后感。

一、在人类社会迈入近代以前,人类的各种群族在各大洲自顾自的繁衍和生存,各种有明显地域特色的文明、文化也就这样逐渐发展起来并形成了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这种力量又继续推动着人类历史的发展。

世界历史进入近代以后,人类的好奇心衍变为强烈的野心,并逐渐对自己的生存空间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于是人们再也不像动物一样随遇而安安分守己地生活在自己的那一片土地上,人类在名为“国际交流”的幌子下开始了永无止境的争斗,这在当前的世界仍然在延续。

放眼望去,世界历史越来越是“实用主义”哲学或是“唯物论”的天下了。近代以来的一次次战争,一战二战,在炮火的轰鸣下人类在一次次地进行着力量的换。时至今日,这种力量的换还在继续,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地提到“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之类的话语,于是世界各国大多都在拼命发展经济,希冀能建设成一个强大的过渡,在所谓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种“竞争”越来越形成一种怪圈,国际竞争的号角吹响到各个地区,我们看到现在的中国,发展经济是头等大事,GDP指标压倒一切,经济搞上去了一切也就好了。这种“竞争”说白了就是“物质第一”、“一切向钱看”,我们在人类历史的任何时期都不会看到这样的场景。

我们在对比1500年以前的历史特别是远古历史和1500年以后的历史不难发现:创造了一直到今天我们都引以自豪的灿烂文化的远古时期所发生的战争远远比近代以来的世界要少得多,而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和丰富,人们的欲望也越来越强,战争也越来越多,这不能不让我们反思自己的行为是不是偏离了人类历史正常的发展轨道,反思我们当下的思想理念是不是能够经受得住历史的考验。“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我们对这一理论的理解是否有点夸大了呢?

二、《全球通史》对中国的介绍始于商朝,把商朝当作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朝来展开中国历史,这和我们一般所认为的“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是不一样的。目前史学界尤其是外国历史学家对我们所称的“五千年文明”还有很多持怀疑态度,以至于我们国家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出现。这是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在外国人的压力下我们屈从地去挖掘我们的祖先的坟墓并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年代久远,难道“历史悠久”便能加足我们以后在国际交往中说话的底气?难道美国会因为一个国家的历史长短来作为它外交政策的依据?我们对本身历史的研究不应该建立在别人的要求下,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值得自豪的历史。时间能说明什么呢?只能说明过去。民族、国家乃至于我们个人的发展,力量的高下,都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的。美国只有两三百年历史,但还不是生机勃勃,照样生活得很好?

斯塔夫里阿诺斯意味深长地引用了伏尔泰的话作为题记开始讲述1500年以后的中国:“我们不必被中国人的成就迷住心窍,以至竟承认其帝国的体制真乃世界有史以来是最好的。”我们承认,我们不是最好的,但又有谁能说证明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国家在人类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是最好的呢?

三、《全球通史》在最后说“人类还从未看到在他们面前如此灿烂夺目的前景,但人类也同样从未见识过潜伏在这种景象后面的蘑菇云。”斯塔夫里阿诺斯以及现在众多的历史学家都认识到了科技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性。希望中孕育着危险,美好中承载着毁灭,也许真的有那么一天,人类会发展到穷凶极恶的最高境界,将那些所谓智慧结晶的恐怖武器搬出来施加在对方身上,或者说某些国家、某些民族试图创造出更具有科学含量的威慑力量,在试验或是检验、尝试的过程中,科学突然和人类开了一个玩笑,发挥了它的威力,在人类看到结果的过程中也结果了自己。这一天会不会遥远呢?

马克思主义说,事物总是有着“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的,那么人类呢?我们在不断创造历史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挖掘自己的坟墓吗?我们会最终殊途同归地走向末日吗?对于我们每一个个体的人来说,生命的过程远远比结果来得重要,所以即使我们走向毁灭的必由之路也用不着惊恐。我们对于历史的研究和认识,更重要的是能更好地帮助我们认清现在,以及美好地憧憬未来,而最重要的就是珍惜现在的一切。

《八十天环游地球》读后感

1200字以上 六年级 读后感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在这个寒假,我再次捧起儒勒·凡尔纳的这本代表作《八十天环游地球》,细细品味,多有感慨。这本书是一部带着真实色彩的科幻小说,也是作者的许多著作中最让人不得不读的一本著作。  

书中描写了一位性情有些古怪而又富有的英国绅士——福格先生,他喜欢规律,总是分秒不差地在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因为在改良俱乐部和朋友之间的一场赌注,决定以八十天的时间环游地球一周,这在没有飞机、快艇的19世纪,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再加上赌注两万英镑的天文数字,相信大家会认为这是只有“傻瓜”才会同意的条件,即使碰到在自己头上也只能认栽,但这对于好面子的福格先生却是个输不起的赌注。于是,在八十天的畅游中,他搭乘着各种交通工具穿越了360条经纬线,有轮船,火车,马车,游艇,雪橇和大象等等,经历了众多奇妙的地方,更经历了各式各样的冒险及挑战,随时可能发生突然事件,随时要做出最准确的应变,随时要去冒险走不可能走出的路,最终在时钟正好指向8点50分(他们约定的时间),分秒不差时,他终于赶到了改良俱乐部,赢得了已经不重要的赌注:两万英镑。  

书中与福格一同环游世界的冒险旅游的人还包括:忠心追随他的颇具小聪明又有好心肠的仆人万事达,后来他在美洲印第安部落和另外两名旅客被在火车上打劫的印第安人俘虏,福格深入险境救了他;顽固又愚笨的便衣警察菲克斯误将福格当做银行抢劫犯而一路追截他害得福格差点输掉了赌注而破产;美丽而温柔的阿乌达夫人,她险被族人逼迫为死去的丈夫陪葬,幸好被福格遇见救下了她。  

一百多年前,没有飞机,汽车,人们往返各地短程的就靠步行长途就靠火车,至于水路只能靠船只了,而火车和船只的性能,速度当然比不上现在的飞机等科技产物。想要80天环游地球,一个人即使再疯狂也不会想到。所以福格80天环游地球的举动很快轰动了整个伦敦,而且引起一场议论,“福格股票”也时涨时跌。虽然福格成功的几率几乎为0,但他的毅力和勇气却使他坚持到底,终于,他创造了奇迹,并且向世人证明“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可能”。  

福格先生花了高价环游地球一周。他最终赢得了赌注。福格先生因为有了信心,相信自己不会被困难所压倒,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完成这件事的,赌注对他来说已经不重要了,他已经把这个任务当成了一件必须赢得的游戏。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像福格先生那样,用信心和实力去做好每一件事,只要付出汗水和努力,就算失败了,也会有收获。

刚上小学的时候,因为兴趣,我报名了电子琴课。刚开始我学得津津有味,可是天长日久,曲目也慢慢难了起来,我弹起来也变得断断续续的,像上语文课读破句一样,每次我弹了5分钟就喊:“妈妈,我要休息一会儿。”妈妈走过来,语重心长的对我说:“不是我们在逼你谈,当初是你自己有兴趣想学,现在你才开始弹,难免不好,多练就会好。后来有一次老师坐在旁边让我们回琴,我走了上去,音符从我的手指下流淌,汇成一串串美妙的音乐。一曲弹完了,老师笑着拍拍我的肩膀说:“过!”我高兴得跳了起来。现在我电子琴已经弹到8级了,我知道,这是我坚持不懈的成果。  

而且,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分秒必争,那是福格先生成功的关键,每个人也是如此。那短短几秒钟的时间,也许我们可以悠闲地休息,但福格不行,短暂的几秒钟,可以使福格输掉赌注,可以使他一夜之间倾家荡产!时间是多么宝贵,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  

福格的故事告诉我们: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浪费时间就是浪费我们的生命。首先我们要有信心去完成,其次我们要做到分秒必争,做到了这两点,你注定不会失败。只要你以信心当船,以努力为帆,以时间做动力你就一定可以到达成功的彼岸!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三
读后感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