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下的光芒1200字以上

星空下的光芒

1200字以上 初一

也许,在地图上找不到那个地方,但那里却用属于自己的璀璨文化,照亮了世界的天空,那是最耀眼的光亮。那里正是我的家乡——金山。渺小的地域也限制不了那里的光芒,一位位土生土长的画家从这里诞生,他们的作品惊艳了人们的眼睛。金山农民画,满载着乡土气息、满载着生命韵律、满载着对未来希冀的画作。金山农民画,是乡村最美的朝阳,“红日初升,其道大光”,带着令人着迷的魅力;金山农民画,是乡村最亮的明星,带着夺目的光芒,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金山农民画,就是金山最闪亮的光芒。

金山农民画从上世纪70年代起源,至今大约有50年的历史。我们金山的农民画家,用了50年的时间,让金山农民画成功地走上了国际舞台。是的,就连彭丽媛奶奶也曾拿着金山农民画,请国外的第一夫人欣赏,这便足以看出农民画的火热。或许有人说它土气,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画作的质朴与生动、鲜艳与热情使得它焕发出迷人的光芒。也正因如此,所以它被列入上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其实,在金山的大街小巷里,都可以见到不同风格的农民画,斑斓的色彩在雪白的墙上呈现出最朴实的乡间风味,令人心动神移。

那时的我,是第一次见到农民画,但第一眼就喜欢上了这类色彩鲜艳的画作:色彩斑斓,对比鲜明,民族气息的浓烈,这一切都使我着迷。

于是求着妈妈带我去到农民画的发源地——枫泾。那里的农民画村,别有韵味,呈现的方式也是别具一格:于悠悠小镇之间,绿柳斜倚,小桥流水,充满了古朴风味,白墙绘着的农民画成了这点睛之笔,即使是这江南小镇,也多了几分别样的光彩。

三年时光一晃而过,我对于农民画的兴趣却依旧不减当年,从最初的十二生肖,到现在的江南水乡,一幅幅动人的画作,从青涩到渐渐的熟练。其实每一幅画都有着独属于自己的名字,其中繁多的故事在画笔下一一呈现。三年来,曹老师也陆续被媒体拍摄视频宣传农民画,我更加明白,在我们国家,金山农民画的地位原来是极高的。于是在一次放学后去采访了曹老师,问他究竟什么才叫金山农民画?曹老师告诉我的,使我再一次触摸到了历史的大门。农民画的选材,多数来自于农村。因为它从农村开始起源,如今已不局限于农村,即使是绘着高楼大厦的,其实也可称为是农民画。而金山农民画之所以光芒最盛,则是因为它是全部手工绘画,而非其他地方的板绘与机器绘制,却也因为它的难度和繁琐程度,才到了现在濒临失传的地步。

所幸,为时不晚。现在社会各方也重视起了这一份文化的传承,资金的注入,一座又一座农民画院拔地而起,传承一定不是梦想。我们是幸运的,生于这个年代,家庭早已有足够的收入,可供我们学习。但如曹老师辈小时候,家境贫寒,甚至连宣纸都买不起,唯有靠顽强的意志坚持画画,始终没有放弃这条道路。老师他们坚持下来了,他们靠着对画画的热爱与执着成功的走到了今天。

是的,民俗文化是瑰宝,但这一份文化需要靠着新一代的金山人去传承,而我们也的确有义务去接受这一份传承。传承是需要坚持的,而正是因为这一代代人的坚持以及努力的拼搏,所以才有了金山农民画这一片灿烂的星河,在属于它的舞台上发出属于自己的光。其实,农民画是一种传承,由老一辈的画家一代代的传授,从最开始农民画的作家正是那些老农民,但随着时代的改变,绘画的选材也在改变着,画的人在改变着,历经约半个世纪的时光,唯一不变的,正是这一种记忆,这一种文化。而这也正是农民画成名的关键,传承下去留给后人们的永远是不朽的经典。

成功源于爱好,爱好始于兴趣,如何去培养兴趣已经成了一个许久的话题。而正是这一份兴趣最终汇成了民俗文化历史的长河,也让金山农民画,绽放出无与伦比的光芒。我们在成功的路上披荆斩棘,走向传承民俗文化康庄大道。不错的,星空下的金山农民画依旧光彩夺目。

在雨中

750字 初二

雨丝似银丝织幕,化成一条条绸丝,笼罩在世间。犹如发梢柔情似水,落入湖中泛起涟漪;犹如天神震怒,雨如倾盆,笼在世间梦幻不测;犹如银剑爽快锐利,扎入大地烟消云散……而在这缥缈不定的雨中,那身影,深深印在脑海。

那天,大雨滂沱,毫不留情地砸在伞面上,雨雾空蒙,罩在整片天空。我见窗外朦胧迷糊,似天色不早,便匆忙背上书包冲进雨帘。

“噼噼啪啪……”不知是雨滴犹蜻蜓点水般到处都是。忽地,一双麦色的细手点了点我肩,我竟以为是豆大雨滴拍肩而落,回头一见,陌生脸庞。她相貌平平,不过肤色匀称,在这白蒙蒙的雨帘中倒也不突兀。随即,臂托一物而起——同学,你的笔袋,掉了。

我愣住了一会,一刹任何嘈杂都避于九霄云外,只听雨声淅沥,只见眼前生人。

蓦地,眼前展现一张笑脸,她笑盈盈看着我。我回过神,手足无措地接过因落在雨地上微湿的笔袋,连连道谢。她信手一挥:“不谢。对了,同学你书包拉链得修修了。”我反手一摸书包。大吃一惊——果真,书包张了口在雨中淋浴,而我却浑然不知。链子断了,我只得慌张将之背到胸前抱着,才让里面的书纸免于一灾。

刚抬首欲道谢,那女孩已经踏入雨中。修长身形愈走愈快,愈离愈远,雨雾也是密不透风,细丝般缠绕多处,不轻不重地落在我眼镜上。水痕轻滑沿镜框款款落下,再抬头看,那近在咫尺的水痕与远处的女孩似是一样修长的。

我掂了掂快落下的书包,一手架着伞慢慢走向学校。一路上不少人转头瞟我一眼,那眼光可能是无意的,雨帘也多多少少盖过了那些诧异眼光,我颇为尴尬地垂下头。

我不认识那女孩。

但是她却知道上来叫住我,点醒我,而不是路过看到,眼神飘忽而已。想必她心中叹着我的大意却不想过让我见书纸全被淋湿而愁苦的模样。

走进学校,我知道雨还在下,却不再注意这雨下得是否那么猛了。只知道淅沥雨声依旧,衣裤袖口俱湿,一切都在那调皮的雨中湿漉漉、迷蒙蒙的了。但是,那个身影却是依然那样的清晰——那个平静、热心的背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