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印迹_1200字1200字

时间的印迹_1200字

1200字 初三 散文

流水如一匹千里马,奋蹄扬鬓,奔驰不已,它穿过了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穿过了诗情画意的唐宋明清,穿过了汹涌澎湃的各代历史,经过了数次蒸发又化雨的轮回,终于来到欣欣向荣的现代。这么说,每滴水都来自远方,都留下了时间的印迹。  看到清澈见底的流水,你会想到人类先祖吗?《天仙配》中唱道:“渔家住在水中央,两岸芦花似围墙。撑开船儿撒下网,一网鱼虾一网粮。”聪明的先人早就懂得逐水草而居,举目远山如黛,垂首流水灵动。这清清的水,不仅哺育了世代人类,还赋予了中华民族如水般的温润善良的性格,也使人们感悟事理。佛家说,(水)恒顺众生,本来无染;如水无泥,解脱亦尔。道家说,上善若水任方圆,善利万物而不争。儒家说,夫水者,似德;似仁;似义;似智……由此观之,水不仅仅是哺养万物的慈母,也是教育人类明晓事理的导师!  看到蜿蜒不绝的流水,你会想到中华诗词吗?有人说,流水既是满载神性和诗意的实体,也是伟大的精神智库和美学资源。的确,流水已经穿过数千流年,熏染过唐宋的风采,沐浴过明清的烟雨,牵惹着一代代文人墨客的诗兴,他们大多喜欢临水而居,对水而咏,踏水而歌。于是,水清洗去文人心上的人间繁杂,文人也回赠了水不朽的灵魂,那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思慕,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哀伤,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磅礴……水是古今文人心灵的世外桃源,是中华诗词的灵感源泉,纵使古去今来歌咏水的文章浩如烟海,可那妙不可言的诗词意境依然“宛在水中央”。  看到波涛汹涌的流水,你会想到祖国历史吗?有首歌唱道:“一条大河波浪宽……这是英雄的祖国……”我曾经百思不得其解,总觉得“一条大河”和“英雄的祖国”似乎毫不相干。直到上初中学了历史,我才茅塞顿开:水上曾萦绕荆轲刺秦王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歌;曾回荡过欧阳修“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感慨;曾有甲午中日战争后对邓世昌“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的哀悼……流水之上,曾有太多外敌的坚船利炮,所幸也留下了不少爱国志士“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坚定足迹,他们如流水奋勇向前,奋斗不止,在历史上添上了光彩而悲壮的一笔——滔滔东流水,中间流淌着多少历史的血泪啊?  看到浑浊不清的流水,你会想到环保问题吗?晚清的魏源早有哀鸣:“气蒸云梦泽何在?波撼岳阳城已殊。无复波涛八百里,唯余洲土半分瀦。”如今,多少江河濒临干涸?多少水流污染严重?那种“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的佳景已少见,常见的却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哀叹!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那我们怎能恩将仇报?金山银山固然诱人,但绿水青山作为与万物繁衍生息中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也应该被奉为至宝!正如王开岭所言:“江之污,即心性之污。河之腐,即时代之腐。流之枯,即精神之枯。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光阴荏苒,沧海桑田,水继续带着时间的印迹,奔腾不息地向着未来的方向流去了。

第一次自己睡觉

400字 四年级

在生活中,人们遇到困难时,很多人都会选择勇敢的面对。我就有一件自己勇敢面对的事儿,那就是自己第一次睡觉。

小的时候我很胆小,总是怕黑,每次家里没人了,到了晚上,我都要把全部的灯都打开,要不然就会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自己睡觉就更不用说了,身边必须得有一个人陪着,要不然就会胆小的睡不着觉。就算有一天爸爸妈妈在家,我自己睡觉也要把全部的灯打着,再把身边都围起来,让自己有一些安全感,要不然一闭眼就是鬼片里的那些恐怖的妖魔鬼怪。

可就在我上一年级的下学期的时候,因为有一个人嘲笑我不敢自己睡觉,我当时听了特别羞愧,就下定决心要自己睡觉。可快到了晚上时,我又有一些不敢了。于是,妈妈鼓励我说:"不要怕,你已经长大了,你可以的。"我一听,就鼓起勇气,闭上眼睛开始睡觉了。刚开始我一点也睡不着,于是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数羊",我数到1、2、3、4……数着数着我就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起来我高兴坏了,因为我终于战胜了自己的恐惧,变得勇敢了,也终于不用妈妈陪,自己可以睡觉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散文
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