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流动,感恩自然650字

雨花流动,感恩自然

650字 初三 散文

雨花在窗棂上跳舞,雨声很清脆,似乎在敲击着我们的心灵。伸手,任冰凉的雨珠打在手上,把自己融入大自然,拂去蒙在心中的尘埃。

——题记

霏霏细雨,丝丝柔情。雨丝很细,很绵,像春天时空飘浮的柳絮。雨是柔和的,只见那雨滴滴落在竹枝、竹叶上。那雨时而直线滑落,时而随风飘洒,留下如烟、如雾、如丝、如纱的倩影,飞溅的雨花仿佛是琴弦上跳动的音符,奏出优美的旋律。

雨滴从屋檐、墙头、树叶上跌下,就如同断了线的珠子,最后连在一起,形成水柱。树杈间那些无蛛的破网,随风轻颤,网线上悬着的晶亮雨滴,正急速坠下,悄悄地碎在嫩绿的草地上。草柔柔的伏在地面,宛如一幅年代久远的油画,藏起的是对谁无尽的思念。微微湿润的泥土酝酿着花的味道,有种沁人心脾的芳香。

雨丝无声地落在水面上,猝然散开,形成簇簇素色的花朵,花瓣清亮透明,花心浑然天成。雨花没有玫瑰之妖丽,牡丹之艳丽,芍药之清丽,只在水面粲然一现,便形成层层涟漪。这不是很迷人的场景么?

雨花不断的绽放,消失。有人说难得的昙花一现。人们如此阵势昙花是因为它开花时间短,还是那瞬间绽放的美丽?但是雨不会凋谢。它会被吸收利用,汇聚成地下甘泉滋润秧苗和草木。

雨花层出不穷却转瞬即逝,她为人间奉献了自我,给人留下美好的遐想。“无需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的确自然的美是无穷无尽的,而每个人都只不过是这幅巨画上的一点色彩罢了。既然世界这么美好我们为什么不用心去感受它?

潮起潮落,世界演绎着新的生活。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即使卑微如小草,也自有小草的芬芳;即使渺小如水滴,也会全身折射阳光;即使弱小如树叶,也能装点城市。

感恩自然,明媚的阳光会指引我们如何收获人生的丰硕。让自然陪伴着你,你会渐渐觉得大自然给予了我们很多……

人之初,性本“恶”

1200字以上 高三 议论文

古往今来人常说:“人之初,性本善”,我认为“人之初,性本恶”,说到这儿,不免有人要唾骂我世人抹黑。其实不然,只有当你清醒认识自己时,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况且世间之事本来就是真假,善恶难辩,这里姑且不讨论谁对谁错。

当世界上只有两个人的时候,他们就是亚当和夏娃。他们生活在伊甸园内,那里不仅环境优雅,而且不需劳动就可丰衣足食,没有烦恼。但他们仍不满意,偷食禁果,身受其害。原来他们也并不完美,他们有贪欲,有很强的好奇心,羞耻心,虚荣心……可以说上帝创造人时,他们的心就被赋予里恶念,进而代代相传。

虽然这只是个传说,但传说也并不是凭空捏造的,它完全可以说明人在某时的心理,并且人性之恶是不可抹灭的……

一天,你走在大街上捡到一个钱包时,你首先想到的并不是把钱包如何交还失主,而是打开看看里面有什么,对自己是否有利。在考虑到社会舆论的压力,道德观念的谴责和法律法规的制裁的情况下,理性战胜了感性,而没能越过那条警戒线。

在不能说明你无私,反而更说明你心虚,理性只不过是在权威下的屈服,交还失主也不过是违背自己的真实想法的举动。后来只好用“拾金不昧”,“大公无私”等来安慰自己,使自己心理得到平衡。

自古以来,无人不曾做过皇帝梦。因为皇帝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利,能实现常人无法完成的梦想,尽显其能,即使是错的观念,仍有人言亭计从,不会有太多人反对,受人尊敬。偶然为臣民做些事情,可更多是无止的灾难,生灵涂炭,官逼民反。可又有谁知,“一朝天子,一朝臣”,“天下乌鸦一般黑?

在百姓中常流传这样的谚语,如“官官相护”,“民不与官斗”,”屈死不告官”,多少贫民百姓,因此含恨而终;“龙游浅滩招虾戏,虎落平原招犬欺,狮子过河不如狗,凤凰脱毛不如鸡”,多少豪杰志士,因此埋没市野;“公高盖主,必遭天谴”,多少良将忠臣,因此含恨而死;“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多少生死之交,因此勾心斗角。可见人心险恶,叵测。

你虽没有做过恶事,但也有恶念,只不过你在清醒之时,不会轻易表现出来。丧失理智的人,就会做出一些违反常规的事,而后成为“笨蛋’,“白痴”,“疯子”,“魔鬼”,而这些有侮辱性的词,恰是我们这些所谓的清醒之人讲出来的。

回想这些无不说明人的心中存在恶念,恶根,人心便是恶源,人性本恶。

这样有人会想。这个世界岂不是臭气熏天,乌烟瘴气?

恰恰相反,我们这个世界是相当和谐的这是有原因的,当然在并不是我所想像的事情,就简单的谈一下。

你有没有想过,人为什么是由我们的母亲生出来的,而不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人为什么要吃饭喝水,而不可以不吃不喝生存?人为什么要生活在社会了,而却不能脱离社会生存。

这是因为人出生时,是很弱小的,无法完成独立的生活,便由我们的母亲照顾。在母亲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下,让我们体会到母爱的伟大,母爱的无私,母爱的义务,使我们开始接触到更多的幸福,善良和欢乐。这就注定恶是有弱点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压制,那便是爱心。

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开始为自己的生活奔走时,便会时时闪现出坏的想法――恶念,这时我们已有理智能分辨善恶,真假,好坏。这个理智是由我们从小接触到的爱心,正确的思想教育和强制的法律法规,迫使我们靠自己的双手努力工作,用辛苦所得维持生活。用理智抚平恶念,才不会出现混沌的世界。

想要生活的更有意义,更幸福,更享受,我们就必须和亲朋合作完成,因有共同的利益而不至于翻脸,久而久之,便有了友情,爱情。由于共同物质条件而相互联系起来的人群便是社会,这也能适当抑制恶念。

人性本恶,它并不是为人处事的根本,唯有真爱才是为人之道。心常存一份爱心,带着爱去温暖社会,就不会做出恶事,害人害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散文
65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