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花灯600字

闹花灯

600字 六年级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好一个写元宵节的佳句。诗中不仅向我们描绘了元宵美伦美奂的花灯之夜,更把我们吸引进了一个浪漫热闹的境界。“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众人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也向我们述说着元宵之夜的美好。因为这份美好与向往,今年的春节,怎能少了赏花灯?

华灯初上,我们就到了展放花灯的街道,这里可真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啊!

首先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群形态各异的鲤鱼。有怒发冲冠的、畏首畏尾的、神气十足的等等。个个都活灵活现、吸人眼球。

在这一天里,展出的花灯可不止鲤鱼灯。狮子灯、年兽灯、荷花灯应有尽有,让人目不暇接。最让人称赞的是龙灯,只要你亲眼见到它的风采,一定赞不绝口。

我们随人流汇入了展出花灯的广场,迎面就是一条金黄色巨龙,在夜的衬托下显的更加耀眼。它高昂着头,举起一只前爪,张开大嘴,眼睛凝视前方。一种说不出的气场在巨龙的身边漫延开来。

我在人群中探出头来,终于一睹巨龙真容。“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样气势磅礴的诗句,在我脑海浮现。“哇!好漂亮啊!”妹妹大喊着。的确,龙灯不仅气势大,

而且相貌也无可挑剔。身上的蓝色蓝得像那纯净的天空;绿得像萋萋的芳草;白的像皎洁的月光;红的像赤热的火焰。每个细节都精致巧妙,落落大方,使整条龙栩栩如生。

我端详着这条龙,赞叹在心底越积越多。直到放完今晚最后一炮烟花,我才在家人的催促下,恋恋不舍的离开了。

我的春节若少了闹花灯,就会像咖啡没有如糖一样,没了甜味,没了乐趣。而我,正等待着下一杯“加糖咖啡”的到来。

寻找消失的年味

1200字 高一

“莺啼燕语报新年”,又是一个热热闹闹的春节来临了。然而,虽有山珍海味的盛宴,有满天礼花的绚丽,但总感觉少了一份传统的年味了。于是,我与伙伴们在家长的支持下,开展了寻找那些逝去年味的活动。

搡年糕搡出暖暖意

年糕,寓意“年年高”,据说旧时的年糕是纯手工做的,故特别香淳扑鼻。为了一睹搡年糕的过程,我与伙伴们,乘着公交车,千里迢迢地赶到绍兴安昌古镇来探秘究竟。

我们找到了打糕师傅——江爷爷。江爷爷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知道我们的目的后,笑眯眯地和我们讲着关于年糕的来历,我们饶有兴趣地听着。最后江爷爷带我们去后院参观搡年糕的现场。

我们推门而入,只见里面热气腾腾,一股诱人的年糕香味迎面扑来。我们贪婪地吸了一着。定眼看,只见灶台的大锅上放着木质蒸桶。一个络腮胡子的中年人吆喝了一声“出面板”了。于是,这个人把蒸桶“砰”地倒在石臼中。接着,其中一个人撸起一个榔头样的工具(江爷爷介绍那叫舂头)用力搡下去另一个用浸过水的手快速地将粘在舂头上的粉括一下,然后接着搡,他们的动作配合是那样默契,犹如在表演绝妙的艺术。

大概半个小时左右,年糕搡好了,江爷爷给我们每人一个“年糕折头”,我们张嘴就咬,啊,好香!年味,就是这样暖暖的。

包粽子包上浓浓香

包粽子,也是春节的必须项目。曾经,除夕前几天,几乎家家户户包粽子,那粽叶的清香,弥漫在村里的每一个角落。只可惜,现在包粽子的人越来越少,人们喜欢去超市购买快捷的五芳斋。

今天,我们在奶奶的指导下,感受了包粽子的年味。我们事先将棕子叶浸泡在水里,又将糯米分开淘洗,淘洗干净后,用酱油拌在一块儿。就准备去拿粽子叶包,这时,奶奶来了,连忙制止我们,说:“这粽子叶要多泡一会儿,这样吧,明天我教你们包粽子,怎么样?”“好!”我们高兴的一蹦三尺高。

第二天,我们早早的起了床,等待着奶奶。不一会儿,奶奶就来了,只见她一手拿粽子叶把它卷成一个类似三角形的形状,然后将沾过酱汁的糯米放在里面,在塞上一块肉,最后用细线包了起来。我们一个个学着奶奶的样子,可就是包不好。奶奶,细心的教导我们。最后,一个小小的粽子出现在了我的手中。

望着这个小棕子,闻着浓浓的棕香,我不禁笑了起来,自己又找回来了一份年味。

写对联抒发美美情

过年,家家有着贴春联的习俗,那是一种美好愿望与情感的抒发,我家也不例外。

瞧,爷爷奶奶正准备去买春联呢!这时,爸爸拉住了他们,说:“爸,妈,这一年不用去买春联了。”

“为啥?”爷爷问道。

“你那孙子不是在学毛笔字了吗,让他写吧!”我闻声而来,拍着胸脯说:“爷爷奶奶,别担心,我一定会把春联写得漂漂亮亮的!”

“好,老爷子,既然你孙子都这么说了,走,买红纸去!”奶奶说完便和爷爷一起往超市走去。我也不敢怠慢,在家里一笔一画地练习毛笔字。每一个字都写得认认真真的。不一会儿,爷爷奶奶就把红纸买回来了。我拿起笔在两张红纸上写上了“岁岁年丰添美满,家家幸福庆团圆。”这十四个大字。爷爷奶奶高兴极了,笑得满脸的皱纹像绽放的菊花。

大红的春联贴在两扇大门正中。年的味儿,更浓了!

那些日渐逝去的年味,蕴涵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它等待着我们去继承,去发扬!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六年级
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