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作我我会坦然面对700字

换作我我会坦然面对

700字 五年级

过年在乡下时,我们常常走街窜巷,去谁家收个红包,到谁那儿拿颗糖果。人们总是喜气洋洋的,偶尔能听到几声猪嚎,炮竹声……家家户户都闹成一片,唯独这间土屋里冷清清的。这屋里住着一位老人,可能只有我家人与他认识,只有我们给他拜过年。

回到家后,一大串问题在我脑里翻来覆去,为什么他只有一个人呢?为什么没有其他人去他家窜门呢?他仿佛与世隔绝了,连屋子也是孤零零地立在那儿。要不是因为他门前有腊肉晾着,我差点以为这是间废弃的老屋呢。

我从爸爸那里得知了他的身世:他的老伴早已不在了,身边有三个儿子,都在外面打工,把他丢在这土屋里,三四年都不回来看一下,生活费也没有,一台能打电话的手机也没有。他与他儿子失联了。他一直孤身一人,只在家后门的一块地里活动,过着落后的生活。自己吃自己种的,钻木取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平平淡淡的。因此,村里有的人好像不知道他这个人的存在,他就安安静静地躺在房子里。爸爸常常跟我们讲他的故事,总觉得他的儿子们很不孝。

换作是我,我会怎样呢?是继续独自生活,直到生命结束?还是去村中转悠,与一群退休的老人在一起喝茶聊天,下下棋?约好去山上摘野生的果子吃,还可以去找几个会书法的老人,练练字?

我还是喜欢充实的生活。他也许是太爱安静了,又或许是他觉得自己很不成功,儿子那么不孝,他觉得每人都是无情无义的,又觉得自己无脸见人。

这只是我的想法,我不会去在意那么多,能把儿子们养大说明任务已完成,才不会管他们那么多,没联系又怎样?不给生活费又怎样?我不照样生活着吗?不必自闭,应该开朗地面对已发生的一切不愉快的事情。

他也许只是喜欢清静,觉得这样平淡的生活很适合他。不过我希望他能想开,不为之前的不顺和不幸所困挠。因为他还在生活着,他还有一座房,一块地,他还有自己……

遇见张良

900字 初二

史学书或许真有催人入眠的神奇功效,摊开的读书笔记本才写下寥寥几字,我已抵挡不住昏沉睡意,落入梦境,却仍梦呓似的念念不忘:张良,字子房,刘邦手下的重要谋臣,‘汉初三杰’之一……

总感觉不过是闭眼的功夫,耳边却响起了骏马惊恐的嘶鸣,骤然睁开眼,是秦始皇扭曲的脸孔,身后的副车早已被张良寻来的大力士砸个稀巴烂。

我不可置信地回头,张良那双干净却倔强的眸子便直直撞进我的心底。白净而稍显柔弱的脸上布满了惋惜与不甘——没错了,他就是那样一个“鲁莽”的少年,为了报答父辈几代在韩国为相的恩情,“弟死不葬”,谋重金而刺秦王。

我忍不住愉悦地低笑,青涩而不服输的模样,大概是张良最率真的时候吧。史书常赞张良帷幄千里,后来的诸葛亮之流,皆是袭着他的影儿,可我却觉着,太忍了,也太错综复杂了。

我一直跟随着他,作为一个透明的影子。十几载的光阴弹指间飞逝,我眼见着张良眼中的光被风霜蚕食,最后那苍白的病态的脸上,只剩下温良而冷静的气息。他成了刘老三口中连名字也不敢直呼的子房,成了“汉初三杰”中唯一没有赫赫战功,却依旧与韩信萧何平起平坐的人物。

可他从未张扬恣意,哪怕是吕后的人撞开了房门,拿着剑逼他想出法子巩固太子的地位时,他也只是淡然地烹一盏茶,惨白的剑面映出他浅笑的脸颊。

他说:“陛下听从我的意见,不过是为了国家大计。如今国泰民安,陛下因私情想要更换太子,纵有一百个良,又有何用呢?”

我看着他波澜不惊地出谋划策,连刘邦的反应也算得清楚,字字珠玑针针见血,却偏那样的轻描淡写。我心惊肉跳地低下头,几乎来不及细想,却莫名的笃定,他必会成功。

果不其然,张子房从来都配得上绝妙无双这四个大字。刘邦悲壮地长啸一曲楚歌,可这回纵有千百个戚夫人也动摇不得太子的地位。

但张良只是讨来了沛县作他的封地,那是他与刘邦初遇的地方,日益体弱的他,可是在怀念当初的英姿雄发?怀念两个心怀大志的人在那儿相聚,从此辟出一片,独霸的天下。

一声沉重的撞击声驱散了破晓时的迷茫,是张良与那块象征着他数载磨砺的奇石一同落棺,永远的长眠了吗?我猛然惊醒,映入眼帘的却是熟悉的摆设。

都只是梦而已?我若有所思地望着洁白的笔记本,《史记》跌卧在地上,书页散乱。

终不过一笑,我提笔写下:“张良,天下第一谋士。”我心底永远的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五年级
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