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吵架800字

记忆中的吵架

800字 初一 抒情散文

记忆的深处,和母亲吵架是常有的事,和自己的母亲吵架,用常人的话说乃是会遭到“天打雷劈”的。但我也许是个例外,或许老天觉得本人心肠还是不错的,至少“花花肠子”是没有的,我想。

父亲乃是个大忙人,整天东奔西走,自然相处的时间也较少,而母亲却是个“正版”的家庭主妇,几乎天天在家中。两个人在一个若大的房子中的确很是寂寞。试想一下,若大的房子中,一个九十年代的少年与一个六十年代的妇女能有什么感兴趣的话题呢?

我相信很多家庭都是如此,总以为不争吵便是和睦,于是就算怎样看对方不满也都不说。这样的家庭我个人没有什么可发表的观点,只是装出来的事常常令我“呕吐不止”。

与母亲的争吵常有,但并不代表会大声喧闹,从而引起“民愤”。当争吵得激动时,总想大声发泄,但坚信“有理不在言高”。想想还是算了。

争吵在我的家庭是常见的,有时为了一句话,我可以一副庄严的样子和母亲理论很长时间。母亲自然也会不甘示弱的与我“高谈论阔”起来。

这种争吵,个人觉得还是有必要的,既可以纠正错误,又可以解决六十与八十的带沟问题,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之?

关于争吵这件事很多人与我谈过,其中不乏一些博学之人。大多观点都认为我不该如此,即使自己知道母亲错了,也要做到一个字,“忍”。自觉没有他们如此的胸襟,更没他们如此深厚的“功力”。毕竟我才是一个初中生。我只知道从小学起老师就教育我们要明辩是非。但从这些博学者的话中我貌似没听出来。说这话并没有降低别人观点或人品的意思。“自古忠孝不可两全也”古人做不到的事,自然现在的后生也很难做到,所谓的“道不同,不相为谋”。自觉就是如此吧!

母亲也许也是默认这个观点的。不知觉中我发现一个现象,每次争吵到不可开交的时候,母亲总会刻意转移话题结束这场口舌之争,而每一次的争吵后便觉得亲情更增一分。

说到这而便越来越觉得有这样一个母亲,乃是上辈子修来的福,与我争论母亲从没拿辈分来压我。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我想母亲是明白这个道理的。

说到这里,声明一下本文并未反对任何观点。因为没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

写到这里,已不敢再写,因为脑海中再次闪现出那个词——天打雷劈。

500字 一年级 抒情散文

在茂密的丛林中,有一只非常漂亮的鸟,住在那儿的孩子非常喜欢和鸟一起玩耍。每天,鸟也非常喜欢同孩子玩耍。每天,他们不是在这,就是在哪儿,形影不离。他们玩捉迷藏,鸟最难被找到;他们玩瞎子摸鱼,鸟永远不会被捉住;他们比爬树,鸟总是第一个到达树顶。他总会从家里拿来一些面包屑给鸟吃,鸟也经常找些果子给他吃。他过得十分开心,鸟也觉得只要太阳、月亮、星星照到的地方,都会像这儿一样。

可有一天,一名猎人发现了正栖息在巢里的鸟,由于害怕鸟会飞走,就装做过路人一样。鸟并不担心这位陌生人会伤害它。可就在猎人离它两米远时,他抽出枪支,对准了鸟。【砰】,从那片树林离飞出了许多只鸟,可其中却没有它。因为在它知道死亡正向它逼近,正准备飞走时,突然眼前一黑,并觉得四肢无力,子弹正好打中了它的胸部,它从树枝上跌了下去。顿时间,伤口哪儿血流如注,它失去了知觉。它只知道它已经踏进了鬼门关,它快要死去了。它最后想再见孩子一面,但那已是不可能的事了。

孩子去找鸟玩,但只见鸟栖息的树枝的下方,只有一摊殷红的鲜血,深深的印进了泥土里。天空中突然下起了蒙蒙细雨,冲走了那堆印着鸟的鲜血的尘埃。孩子呆住了,他决定独自去找鸟,后来也不见了。再后来,孩子和鸟到底去哪儿也无人知晓。

人们都说:鸟带着孩子去了一个没人知道的地方,那儿绿树成荫,草木茂盛,鸟和孩子生活得很快活,没人再去打扰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抒情散文
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