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纯,所以粹900字

因为纯,所以粹

900字 初一 议论文

因为纯,所以粹。

纯粹基本上有两种解释,一是用来形容物的纯净,无杂质。二是用来形容人的思想纯洁,无杂念。也就像毛泽东评价白求恩所说的,他是一个高尚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说起纯粹,人们最易联想到文物——翡翠。拿翡翠来说,染色的翡翠绿的邪,色彩不散不聚,虽然不懂其中的玄机,但至少能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纯粹。翡翠先有纯度,然后有高度,书法、画画、写作亦是如此,思及此,做人有何尝不是这样。

因为纯,所以粹。两者相辅相成,不分彼此,一个人要想活得真切,活得纯粹,就不能让纷繁的琐事扰乱心性。沈从文从古都遥望湘西,为纷繁的中国寻得一片净土;三毛把失去爱人的绝望化作穿越沙漠时天堂鸟般的微笑;钱钟书手写围城,自己却在婚姻中守望幸福。他们活得自在,活得纯粹,他们都是聪明人,而聪明人往往活得简单,这也正应了郑板桥

那句“难得糊涂”,是啊,简单的糊涂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因为纯,所以粹。一个人隐居山林,与蓝天白云,山泉瀑布为伴,居,则有草篱茅舍;饥,则有鲈鱼莼菜;渴,则有家酿浊酒;闲,则有古琴相伴。缭绕的香气,古朴的情韵,让人不自觉沉醉其中。你有“一览众山小”,我有“微雨燕双飞”;你有“长风破浪会有时”,我有“一蓑烟雨任平生”。不同的喜好,不同的性格,必将成就不同的人生。

因为纯,所以粹。当丑闻、绯闻漫天飞舞,真正的艺术变得寂寞时;当考试成为第一生产力,分数是命根等观念盛行,真正的素质教育变得寂寞时;当世故、圆滑成为人际场上的通行证,真诚变得寂寞时,只有它能为寂寞找到真相,它就是——纯粹。能让虚假回归真实,让人性免于泯灭的“现形剂”。在它这里,你完全可以忘记烦恼,找到本真,并且把所有不愿提及的事忽略成一个质点,等到经年之后,你也就会很淡然的将一切浮华看成平淡。

因为纯,所以粹。因为纯粹,所以我没有太多欲望,不愿把自己泡到享受的浴缸里,磨损生命鲜活的灵性,也不愿躺在席梦思上一睡不起,给眼睛蒙上一层阴翳。我要的是浪漫主义的感受,而不是现实主义的享受。我要诗意的栖居,不要沉闷的活着。

其实,纯粹的活着并不难,只要你从容而不急趋,自如而不窘迫,恬淡而不平庸。愉悦时斟一杯浊酒,闲暇时沏一壶清茶,在纷繁中看红尘滚滚,在孤寂中品世事沉沦。凡事看开一点,可为而为之,不可为而不强为之,收起我们膨胀的欲望,切不可再次上演“一生疲累,疲累一生”的风俗史。

人本是人,何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看最真的,学最好的,最复杂的往往也是最简单的,无限往往蕴涵于有限之中。因为纯,所以粹,因为纯粹,所以至高无上。

旧书

900字 初二 散文

那本书页泛黄、字迹斑驳的线订书放在新书厨里就是说不上的怪。

“爷爷,要不……要不咱把那书放在旧书橱里吧,放在新书橱里太惹眼了!”我小心翼翼的问,却不知会引起爷爷的大怒:“胡说,好书怎么嫌弃,无论怎样,这书都得给我保存好!”。爷爷真是的,一本破的不能再破的书,留着干什么,真是搞不懂这个老顽童。

这本书的名字有两个字,前一个我是无法看懂了,后一个还隐约能看出是个“省”字,至于读音我就不得而知了。这本书被爷爷视为珍宝,爷爷从来没让我看过,说是长大后留给我保存。什么破书,我才不稀罕!

口里虽说着不稀罕,但对于我们这么大的孩子来说,好奇心永远无法满足。

哥哥还没去上大学的时候,我俩就偷偷去爷爷的书房“偷书”。上看下看半天后,哥哥对那些看不懂的原始文字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字迹潦草,不过我还能猜得出。下笔无力,人到中年说怪不怪。意思复杂,大意我还能懂。”此后,我再也没去读那本书了。

当爷爷快六十岁的时候,终于肯让我读那本书了。唉,可惜啊可惜,此时的我早已对那本书没了胃口,我也只是阿谀奉承罢了。熟不知,在那幅专心致志的面孔下,我的心早已飞到了九霄云外了。

爷爷讲到这本书的作者—也就是我的曾祖父时,我便来了兴趣。

据说,曾祖父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已经七十四岁高龄了,我本应该向他学习,但听说了他的生平事迹后,我顿时泄气了。

曾祖父年轻时如大多数同龄人一样,整天沉迷娱乐、无所事事。等到中年时便开始后悔,为改变现状,他曾经在码头当过搬运夫、在茶楼里当过伙计,但处处的不尽人意又迫使他重新一蹶不振。年过六旬时,他的脑子里冒出了一个奇怪的想法—“难得世上走一回,不求有何大作为,至少留个名字再走。”此后,曾祖父便开始总结自己以前的作为,得出相应的认知。两年的撰写时间稍纵即逝,七十六岁的他始终没能完成这本书的撰写就离开了人世……

说完后,爷爷的眼眶都湿润了。我急忙问:“爷爷,你有悟出这本书的道理吗?”“书已经看旧了,可惜这本书的道理是永远也领悟不完的!”语毕,爷爷便起身离开。

这本书我也一领悟了十年了,果如爷爷所言,书中的道理是领略不完的,但仅仅一个道理就让我的人生大不相同。

“人生贵在勇于尝试,如果没有时间,就少尝试一点;如果没有精力,就慢慢尝试;如果既没有时间有没有精力,那么还有什么后顾之忧,放手去干吧!”这是曾祖父在他最后的时间里领悟出来的,也是我用实践证明出来的。若有这么一本“旧书”,为何不去领悟它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议论文
9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