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1000字

教育

1000字 初一 议论文

“成龙”观念

家长有权望子成龙,却无权逼子成龙。正如家长无权包办孩子的前程。奶多的家长从孩子一上幼儿园就带着参加各种特长班。上学后,每日伴读,课余则送孩子去各种补习班。忙忙碌碌,结果是孩子越来越不是那么回事,到了中学,家长终于泄气了,逼子成龙的计划宣告破。其实家长若不这样逼孩子,他成龙的可能性倒大一些。据说,美国家长只希望孩子在学校过得快乐,似乎对孩子的学业成绩不大在意。中国家长正相反,家长多半只希望孩子名列前茅,至于孩子快乐与否,并不大在意,拿回好分数才是正经。其实一个孩子学习生活越愉乐,他的后劲越大,成龙的可能性才越大,龙不是逼出来的。当然,美国一些家长的儿童中心也有点过分了,不完全适合中国国情,但是他们的想法确实是很有远见的,值得我们的深思。望子成龙高期望是中国家长的普遍心态。期望总是要有的,期等值最好模糊一点。创造各种条件,帮助孩子发展自己。这样的态度比较正确,而且实际效果更好。

“温室家庭”观念

家庭是培养孩子的地方,但培育的目的是为了把孩子送到社会上去。如果我们把家庭营造成了“温室”,把孩子塑造成一个离不开家的人,他就成了温室中的弱苗,经不起风雨。当然,家庭应该是个避风港,这对未成年人是必要的。但“家庭温室”的温度不宜过高,而且温度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调,否则孩子永远长不大。古人讲“粗茶淡饭”,说来容易做着难。明明我有条件让孩子吃山珍海味,偏给他粗茶淡饭,明明我有条件每天给孩子5元零花钱,却只给1元……这是需要一些自制能力的,不能放纵自己疼爱孩子的感情。可惜,许多家长缺乏这种自制力。而且孩子越离不开家长,家长就越有满足感,好像这样才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家长感情用事,孩子怎能理智呢?所以,孩子任性厌学,正是家长任性娇惯孩子的影子。

“挑错教育”观念

孩子总是有优点也有缺点,可是我们的家长和老师通常都盯着孩子的缺点,对多数孩子来说,挨批评是家常便饭,受表扬则是偶尔的美餐。重要原因之一是,这些家长和教师有一种教育理念:所谓好孩子,就是去掉了缺点的孩子。这实际上是把孩子看成一块石头了,马没有用的部分凿掉就行了。其实孩子的成长如同树苗的生长,最重要的是浇水施肥,不是剪枝。最能促使孩子发展的,不是批评,而是鼓励,鼓励才是浇水施肥。伟人不是没有缺点而是最大限度发展了自身优点的人。如果这些伟人从小就被批评包围,他们的长处就可能会被埋没。所以,以挑错为重点的教育其实是非创造性的,是庸人教育。

挑错教育的心理基础是恐惧,这是一种消极防宁的教育观念。不停地指责批评必然造成孩子的反感而产生逆反心理。有了逆反心理,错误不但不会改正,反而会强化。所以挑错教育的结果往往是:孩子缺点没改掉,优点也没有得到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发展孩子优势是克服他的缺点的最佳办法。

教育与孩子

900字 初一 议论文

说起教育,总离不开孩子,说起孩子,自然也离不开教育。孩子,至始至终都是那一个孩子;而不同的教育则会不同地影响着孩子的性格、生活与未来。

无论是通过看报、阅读,还是通过电视、网络,我们总会发现中西两方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而在《最强大脑》这一综艺节目中,中国与意大利少年,李云龙与安德烈.拉托雷则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社会便又再一次把中西两方的教育方式拿出来作比较。在中国,李云龙虽然只在上初中,可父亲对他的要求却高的离谱,随着李云龙年龄的不断增长更是要求得越来越高。或许正是这种压迫式的教育让李云龙成了天才,但也正是因为这种教育使他成了经不起打击的高压力人群。而在意大利,安德烈.拉托雷虽然与李云龙有着相同的年龄,但却过着与他截然不同的生活。除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安德烈几乎把他的课外时间安排得既丰富又精彩,没有一丝的苦闷。反观李云龙,没有自己的课外时间,没有自己热爱的课外活动,更没有属于自己的梦想。在中国与意大利的对抗赛中,李云龙误以为自己出了差错,痛哭起来。这一举动,播出的同时便惹起了围观与激烈的讨论。有人说,李云龙自身抗打击的能力太差了;有人说,他父亲只着重于培养出天才儿子,却忽略了对儿子在心理上的种种能力的锻炼;更有人说,中国如今的教育模式与李勇,即李云龙的父亲教儿子的模式十分相似,只不过是他父亲更变本加厉些罢了。

或许正如有的人说的那样,如今低至小学生,高至高中生似乎都与李云龙有着某一个相似点。而那个相似点便是社会与家庭双重施加的压力。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日日夜夜不停的像高三一样地复习,这样的努力就只是为了考上重点初中。而高三的学生则更加的惨烈,几乎每天都如火如荼地投入到复习资料中去,也只是为了考上更好的大学,让父母自豪。这,似乎早已成为了中国学子的必经之路。不容得他们挣脱,也容不得他们反抗,最终也只能咬牙走过。

社会里,望少年成栋梁;家庭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早已深深地烙在了大部分中国家庭、父母的心中,社会的愿望中。可谁又能将千千万万个“李云龙”从中解救出来呢?又有谁能保证呀呀学子们所日盼月望的自由能回到他们的身上呢?

看过节目的一位家长说:“我们要教会孩子的,不是一味的求胜欲与只能赢不可输的心态,而是去教会他们接受挫折、原谅自己的能力,要知道,失败是人生常态。”

而我则知道,这种去接受挫折,原谅自己的不足的能力,需要的,不仅仅是父母的教导,更多的是需要孩子自己去摸索,去探究,去认知,去感受与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一
议论文
10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