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那景,那人550字

那天,那景,那人

550字 初二 记叙文

那天,那景,那人;美丽,和谐,动人。

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我站在公共汽车站,双眼焦急地望着汽车开来的方向。心想:真倒霉,偏偏在等车的时候赶上了下雨,这一下就没完,估计一时半会停不了了。车也不来,唉!

十多个人挤在车站里,眉头紧锁,一筹莫展。虽说是车站,却早已破旧不堪,大滴大滴的雨肆无忌惮地往下落着。原本高兴的心情被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无情地驱赶。能否再变成落汤鸡之前搭上车,还是个未知数……

我环顾四周,左边站着一位老人。他个子挺高,头发都斑白了,也没带伞。衣服都被雨水打湿了,紧紧地贴在身上。在风雨中,他的身子有些颤抖……

几个带伞的人悠闲的看着雨景,把玩着手中的伞,雨滴顺着伞沿,在空中璇成扇,再华丽落下汇聚成一道声响,一条河流。没有带伞的人焦急的望着汽车开来的方向,还时不时调整位置以躲避伞角的雨滴,唯恐那顽皮的雨滴跳到自己的身上。

濛濛的雨幕中出现一个红衣小女孩,看年纪也不过八九岁,明亮的眸子忽闪忽闪的。她打着一把红伞,在雨中分外显眼。“老爷爷,天下雨了,您怎么没带伞?”她一边垫起脚尖手努力举高把伞像老人那边移,一边捋顺头发半开着嘴带笑意问道。

“哎。孩子,我出来时没下,也就没带。哪知这么凑巧。”老人无可奈何的说。

“老爷爷,咱俩撑一把伞!”小女孩把伞举高些,并往老人那边移了移。

“孩子,谢谢你了!“老人深有感触的回答。

在车站候车的人默默地注视着我身边的一老一少,带伞的人悄悄把伞向没带伞的人移动。车站上盛开了五颜六色的伞花……

雨,仍淅淅沥沥的下个不停。落在伞上、地上、屋顶上,和着优美的音律跳起了华尔兹。

起点

900字 高二 记叙文

天色阴沉,北风裹挟着雪片砸在王阳明的脸颊上。他站在马车前,回头看看盘踞在阴影中怪物般的紫禁城,看看身旁为自己送别的好友,心里默默地埋怨贪玩昏庸的皇帝和不可一世的 刘瑾。

坐上马车,他出发了。“且把这当作人生的新起点吧。贵州再荒凉,也要活得精彩。”王阳明掀起窗帘,回望站在金水桥上的湛若水。他还是手持枯黄的柳枝,站在那。“都说西出阳关无故人,何地再逢君啊。”他叹了口气,闭上了眼睛……

一路上,他为了躲避刘瑾派来的刺客,斗智斗勇,甚至假装跳了河。他辗转来到南京,见到了因他而获罪贬官的父亲。半年未见,父亲的头发已经白了。“孩子啊,你冒死上书并没有错。贵州虽然荒凉,但也是你人生的又一个起点啊,你还是去上任吧。”王阳明点了点头,辞别了父亲,转身上路了。窗外,一缕阳光努力地冲破云层,照在王阳明的身上,散发出一股暖意。

到达了目的地,他惊呆了:这哪里是人住的地方啊!且不说四面都是高山,交通不便;就连个可以聊天解闷的人都没有——龙场除了不懂汉话的苗人,就是凶神恶煞的土匪强盗。

王阳明无奈地苦笑,转身望向京城的方向。“刘瑾啊刘瑾,你可真给我安排了个好去处啊。”现在,他终于理解了稼轩“西北望长安”的无奈和王勃“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的苦闷。薄暮冥冥中,他拿着行囊走进破败不堪的寓所。

接下来的几年里,他牢记着远在南京的父亲的叮嘱和自己离京时许下的誓言,修房屋,垦田地,建学堂,教这里的苗人知识,还领悟了属于自己的哲学——心学。时间长了,他竟然学会了当地的方言,与当地的苗人相处也还算融洽。

某一天晚上,王阳明坐在桌前沉思,蓦然发现自己从未离开起点。这么多年来,他始终努力做一个正直的人。当他考取功名,进入官场时,他已经决定了要为这个国家做些事情。她曾一度以为,自己被贬出京,是仕途乃至人生的终点,现在才发现,那只是个中点罢了。其实,人生一直是在不断地出发中度过的。中点可以有很多个,但终点只能有一个。

过了一阵子,他听说李东阳已经拔除了刘瑾这颗毒瘤,心上一阵欢喜。又过了一阵子,朝廷的调令到了他手里,他升官了。他颔首微笑,默默地收拾行囊。他知道自己又要从新的起点出发了,要开始另一段旅程……

坐上了回京的马车,他开始回想自己这些年来的辛苦与成就,突然感谢起刘瑾来了。若不是他陷害自己,逼着自己从新的起点出发,哪来今天的王阳明呢?

窗外,清越的几鸡鸣预示着一天的开始。太阳从群山的怀抱中挣脱出来,那阳光和他几年前从南京出发时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记叙文
55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