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奋斗》后感1200字以上

观《奋斗》后感

1200字以上 六年级 读后感

之前,《奋斗》特别火的时候,特别喜欢米莱。

米莱对陆涛的执着是源于她的率真和勇敢,而陆涛对米莱的背叛是源于他的自私和不负责任。用混蛋来形容陆涛这样的人也许有些偏激,但是——靠伤害别人来满足自己,也许是他们的座右铭?

有一个网友给我留言说,很多感情是我们控制不了的……在最初,她也曾一遍一遍的告诉自己这样的做法有多么荒唐,然而现在,她却毫不犹豫的迈进了这个她相当熟悉的陷阱里。

是因为我们年轻所以才敢放纵自己?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爱上混蛋?后来直到《女市长因家庭纠纷跳楼》的新闻后,我才发现,原来每个女人都是飞蛾,都有永不磨灭的扑火精神。

为什么陆涛不爱米莱

爸爸曾经对我说过

没有任何一个男人可以让你依赖一辈子。

妈妈曾经对我说过

以后不要找比我家差的,不行,如果家里比我们好太多,绝对不行。

胖阿姨说

男人要顾家,如果不顾家,再好再风光,也是别人的老公,不是你的。

有些东西是骨子里的,留着自己慢慢体会了。

这样的感觉,何曾不是陆涛有过的,米莱可以一下子花掉一个大学男生一个月的生活费,可以开跑车上学,可以一下子玩一样的租下一套房子,这对于陆涛,太陌生。

米莱开a3,陆涛开a4,那个时候他们开始可以举案齐眉。

然而,人的性格一般取决于基因,另一半是最初的记忆。

女人不能靠男人,却也不能完全孤立。

男人不能靠别人,却也需要别人拉一把。

米莱说:“有时候我想,要是我是夏琳,那有多好。你知道我会怎么做吗?

我绝对不会让你去有发展的公司,干什么事业。我要你去找挣钱少,但是清闲的工作,天天跟泡在一起,看电影、去迪厅、看展览、接着过学校的生活。

把这种生活能延长多久就延长多久,我们俩还可以攒钱买奇瑞qq,还是那个分期付款的那一种,

周末跟华子,向南去aa制的小饭馆大餐,晚上去打台球,或者回家看dvd,我靠在你肩膀上,把每个月挣的钱花到只剩最后一块,然后分头回家蹭饭吃。没有公司,没有什么事儿需要解决,没有应酬,没有别人,只为自己活着,我为你,你为我。你知道吗?我有的时候听杨晓芸向我报怨他跟向南的事儿,我有多羡慕。不管有什么恩恩怨怨,他们天天都能在一起,天天都能。”

对米莱的心疼是近乎于对自己的心疼的,起初不懂为什么她可以不顾一切的去对陆涛好去为他的梦想买单,难道真是因为从小到大她都要什么有什么却偏偏得不到陆涛,陆涛真是她心口的朱砂痣床前的明月光?后来,看见她枕着陆涛哭着唱那首《为爱痴狂》,反复听着那熟悉的“想要问问你敢不敢,像你说过的那样的爱我,想要问问你敢不敢,像我这样为爱痴狂”,才开始懂得米莱对陆涛深沉而绝望的爱。

开始懂了有时候爱并不是泪光盈盈的说一句“那有什么办法”那样缠绵唯美的,那是一种痛,从心底里涌出来的痛,,沿着血脉静静流淌,在身体的每一处弥漫,从额头到脚底,从肺腑到皮肤,都是伤,都是殇。天明明是蓝的,可是你眼里只有灰蒙蒙的一片,食物明明是好味的,咽在嘴里却如同嚼蜡。看似和以往并没有大的不同的世界终归是不一样了,深爱的人不见了,天就塌了,光明就谢了,生活的意义也不在了。“如果你还在这个世界存在着,那么这个世界无论什么样,对我都有是有意义的.但是如果你不在了,无论这个世界有多么好,他在我眼里也只是一片荒漠。而我就像是一个狐魂野鬼。”这样的话,米莱说出来一点都不酸一点都不矫情,就是她自己的真实写照。

所以懂得,看到后来,米莱和陆涛去旧地重游,在冰淇淋店里,米莱说,“我再也没有吃过冰淇淋了”,听到她唱《左边》,听到那些“你总是用右手牵着我,但是心却跳动在左边,你和我之间的遥远,永远隔着亲切,爱少的可怜……”,心酸到痛,为什么呢,为什么呢。为什么呢?想不通…

《失街亭》读后感

800字 六年级 读后感

街亭一战,对蜀魏双方都止关重要,诸葛亮权衡再三,派参军马谡领兵去守街亭,谁知马谡却违背诸葛亮的战略战术,轻敌自持,拒绝王平忠谏,一意孤行,占山为寨,失却要率路,致使蜀军陷入无法解脱的困境,终于丢失街亭。

自马谡拒谏失街亭,孔明挥泪斩马谡之后,一时舆论纷纷:“马谡言过其实”、“徒有虚名”、“庸才”……真是众口烁金,马谡简直体无完肤了,但我认为,马谡虽然丢失了街亭,但他仍不失为一个铁骨铮铮的好汉。

街亭之战前夕,敌军来势凶猛,势如破竹,而街亭无城堡可据,要固守谈何容易!街亭失陷,蜀军必危。当孔明惊呼:“谁敢领兵去守街亭?”帐下勇将却无人敢应,惟独马谡挺身而出,慨然一声:“某愿往!”

马谡在大兵压境的紧急关头,不是明哲保身,而是挺身赴国难,并“乞斩全家,立下军令状”,坚决请缨,这该具有何等的胆略,何等气概,又是多么的伟大!真可谓公而忘私,为国而忘家。

街亭失去后,马谡临危不惧,奋勇当先,生为蜀汉将,死为蜀汉鬼。这时马谡没有屈膝投降,求一官半职,也不是远遁他处,苟全性命于乱世,而是重整残部,突出重围,保存一部分有生力量,返回大营。

莫非他不怕孔明按军法从事?非也,因为他是一个胸襟坦荡,光明磊落的大丈夫,不以个人生死荣辱而抛弃一片报国之心,马谡忠心可鉴,光照千秋!

败后的马谡,也不是死不悔改之徒,他知罪伏法,自缚与孔明帐前:“某之死罪,实已难逃。”丝毫不强调客观原因来替自己辩护,更没利用与孔明私交甚厚这一点徇私,而是堂堂正正的受刑,没有一句怨言,而且托孤孔明,让儿子继承父志,报效国家,也就“虽然亦无恨于泉!”多么宽广的胸怀,多么高尚的情操,多么忠贞的爱国之志!更何况“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们决不能以一次成败论英雄。

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毁其节,马谡为我们留下了白玉般纯洁的情操,翠竹般高尚的气节,当代改革洪流席卷全国,改革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种探索,改革进行中不可避免会走弯路,甚至犯错误,我们决不能因为失败而放弃改革,而应不断总结、改进和探索,中国才有腾飞的一天,这就是我们从街亭之失中由马谡人物得到的启示。

壮哉,幼常!忠哉,马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六年级
读后感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