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感悟生活900字

仰望星空,感悟生活

900字 初二 散文

清明时节雨

雨,点点滴滴,打在心头上。  

生活中不能没有雨,但是有人渴望雨,因为雨是他们的命根子,如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有的人讨厌雨,因为雨给他们带来了许多不便,如急于赚钱的建筑开发商。有人在雨中品到了充实与快乐,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中求得了生命的真谛;有人在雨中品到了空虚,只好到灯红酒绿,物欲横流中寻找刺激。  

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生活,只不过是人生的驿站。每个人都是匆匆的过客。但每个过客又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活中有好人,但也难免没有坏人。如果没有坏人,就不会有为抢救两名儿童而献出了年仅37岁生命的在温州务工的河南籍青年李学生;也不会有为见义勇为而牺牲生命的英烈们。我们为英雄们的壮举而高唱赞歌,却为我们的社会还有如此小人而痛心。  

借问酒家何处?

生活并不是深不可见底的井,我们没有必要担心、彷徨,更不必害怕。生活是汩汩而涌的泉,它给我们无穷的力量。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它是一壶酒,一杯清茶,一个微笑,一句问候。  

生活并不神秘,只要你用心灵跟他对话,她就会敞开胸怀,教会你许多做人的道理。  

有牧童遥指——

有人常常怀有疑虑:幸福在哪里?成功待何时?  

生活告诉我们:阳光总在风雨后。因为眼泪中泡过的微笑更晶莹,惆怅中沉淀的歌声更动听,寂寞中浮出的孤独更昂扬,迷惘中走出的灵魂更清醒。  

生活告诉我们:时间绿了芭蕉,红了樱桃,沧海桑田中,人们更能体会到生活的美丽和魅力。  

生活告诉我们:生活是美好的,但我们无须等待,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  

杏花村

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春夏秋冬,四季轮回,生命就是在日复一日中延伸。因此,我们不能惧怕死亡,但也不能苟且偷生。许多“身残志坚”者给我们树立了榜样,给了我们生活的勇气。  

史铁生在他活到最狂妄的年龄时,双腿残废了。为此他曾经痛苦过,失望过,但他最终没有绝望,面对不幸,他“扼住命运的喉咙”,致力于写作。1983年他发表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一举成名。现为专业作家。  

海伦·凯勒集聋、哑、盲于一身,但她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学会了说话,修完了大学课程,并掌握了五国文字,被世人公认为19世纪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残疾人如能树立远大志向,发扬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照样能成就大事业。我们身体正常的人还愁做不出伟大事业?  

感谢生活吧,它教给了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  

热爱生活吧,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认真生活吧,我们会更快乐!  

仰望汉语

1000字 初一 散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这是苏轼的恢宏;“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这是辛弃疾的悲怆,当你读着这些,读着李清照的抑郁欧阳修的悠然文天祥的浩气的时候,你是否也会拍案叫绝,或是倚着椅背抬头长叹:“天哪,汉语竟然如此动人!”

遍访名山,你会发现,无处不有点睛的“石刻”。如那泰山之巅的“五岳独尊”,无论是音是形是义,都透着王者霸气,与泰山浑然一体。中国人看多了,习以为常了,也就不觉得怎么样了。其实仔细推敲,又有什么其它的语言,能代替这中文的五岳独尊,凌驾于这正气浩然的泰山之上呢?

无论是低沉的浊辅音,还是轻盈的磨擦音,无论是参差的长短句,还是工整的七言律诗,这一切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间,忍不住地渗透着撩人的魅力。再看看那字的写法,或苍遒若奔马或蜿蜒如流水,或横平竖直如脚手架或东倒西歪如蓬蒿草,字里行间无不张扬着迥异的个性。王羲之《兰亭集序》二十个“之”字以及唐人张旭浑然天成的狂草,这已经远远超出了字本身的意义而升格为艺术。

从仓颉造字到激光照排,文字记载着这个沧桑古国数千年沉重的一切,并如周身的毛细血管一样滋养着这个庞大的民族,成就了范仲淹这样的忧国忧民者,引发了秦王坑儒的千古风云事;大写壹贰参,清朝文字狱,为什么中国会有如此多的“文”事呢?可能是因为汉语深厚的底蕴吧。而为什么诺贝尔文字奖没有中国人呢?可能也正是因为这深厚的底蕴无法被译成外文吧。一个“看”字,衍生出多少来:观、察、见、望、视、瞄、瞟、瞪、瞅、瞧、觑,看似大同小异无甚区别,细细一品,却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正是因为如此之魅力,以至我的法国同桌坚持学汉语已经有五年之久了,我问他要学到什么时候,他用蹩脚的中国话对我说:“到我的无名指比中指长的时候。”然而,现在我国有些年青人,语言表达能力差,却不把汉语学习当回事,实在令人痛心。身在中国,你应该明白母语的重要性,无论是从感情上还是理智上。丘吉尔也正是因为明白这个道理,放弃了拉丁文而专攻英语,终于成为了世界一流的演说家。在中国,汉语是我们的交流工具,是表现自我的主要途径,它体现着一个人的品质以及文化涵养。这一举足轻重的技能是不容轻视的。

跳动性的音调,随意的构词、倒装,再省去多余的介词,汉语是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中的奇葩一朵,这桀骜不羁的语言竟能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社会中流传下来,简直是个奇迹,然而他终于受不住了八股文的束缚,奋然挣脱了出来,几经磨难,定形于现在这个样子,无疑是一件国宝。然而国人却“久居兰室不闻其香”。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能怀着一份自豪去珍惜它呢?

常常看到这样的评论:“作者的语言驾御能力很强。”然而我觉得汉语是无法驾御的,没有人能够使这充满活力的汉语的魅力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我所能做的,也不过是如仰望那泰山之巅的“五岳独尊”一样仰望汉语,时不时虔诚地走一步,再走一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散文
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