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清明900字

我爱清明

900字 六年级 抒情散文

在二十四节气中,清明是我最喜欢的。光“清明”这个名字就让人喜欢。你看又“清”又“明”的,清亮纯净,说出来,听上去,就有让人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爽的感觉。是啊,在这样的日子里,放眼望去,翠绿似海,繁花如潮,到处是莺歌燕舞,行走的人也都是充满着活力的,怎么能不叫人精神爽朗、心旷神怡呢?

清明是祭祖的日子,祭祖表达的是对祖先的思念。在这样的一个日子里来到先人的坟前,化点纸钱,摆上一束鲜花,陈列些祭品,然后在那里坐上一阵子,与先人进行一番着久别之后的无声交流。这是一种充满了人性的行为,是先人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最具体的表现形式。当然,人们在这样做的时候,是会有一点淡淡的伤感的,但是这种伤感一点也不让人颓丧,相反,它让人们更加珍惜着生,并且还赋于了清明这个明亮的日子一份沉重,使它变得沉甸甸的,有了丰富的内涵了。

祭祖为什么选择清明我无法考证,可是在这初春的时节里,因为要上坟人们就必得纷纷走出户外。你看,在清明的日子里,乡村或山野的路上,随时都可以看到抱着柳枝,捧着鲜花,提着祭品的人们,他们三五成群的行走在散发着野花野草香气的路上,呼吸着早春里芳香的空气,与自然融合在一起,显得是那样地和谐。这样,走着的人和看见的人都禁不住会这样想:清明上坟,有没有让人走出户外,去感受感受春天的用意呢?我感觉到了我们的祖先那份热爱大自然的浓烈情感。我们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民族,把时间、空间和人的活动结合得这样密切,是我们民族的独一无二的创造。

有人称清明为“鬼节”。人死为鬼。鬼是大人们用来下虎小孩的拿手武器,成人也有谈鬼色变的时候。可是,在清明这样一个亮光光的日子里,我们感到连鬼也变得有些可爱了。那坟上剪成古铜钱串的迎风飘动着的或白或红的纸钱,与死人灵堂前的招魂幡是那样地不同,让人一点怕的感觉也没有,小孩子们也会去拔来一串当成玩物。它们仿佛就是一件件艺术品,在绿树丛中,在青草之上,有姿有态地飘动着,在自然里点缀上了人文的气息。

早晨,一些人家农村的亲友们送来了粑粑,说这是“芽稻粑粑”。这粑粑前还要加上“芽稻”两个字,是在告诉人们说水稻已经泡种并发芽了。这个时候做些粑粑这种传统的食品,表达的是一种纪念,是一种对丰收年景的祈盼和祝福,也是对自然的一种尊重。农耕文明给人留下的情感就是这样地真诚和纯朴!稻种已经发芽,春耕的忙碌也已经临近了。清明正是一个美丽希望的开始。

啊,我爱清明!

携手同心,为汶川加油!

800字 五年级 叙事

携手同心,为汶川加油!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7.8级地震。这次突如其来的地震波及了宁夏、甘肃、云南、陕西、重庆、贵州、辽宁等省、市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一时间,四川省汶川地震掀起了轩然大浪,成了国内外共同关注的新闻。随后书刊上、报纸上,到处都是抗震救灾、舍己为人、救死扶伤的故事。

从电视的新闻报道画面上可以看到,灾区的情况十分危急,无数座房屋,大楼都被地震无情地摧毁了,变成一片片废墟;失去亲人的人们失声痛哭,悲恸欲绝;从废墟中刚刚挖掘出来的人,有的还活着,他们呻吟着,呼唤着;有的已经死去了,被搁置在平整的空地上;还有一些被掩埋在废墟之中的人们,急待救援……

地震发生后,温家宝总理乘坐飞机火速赶往汶川指挥抗震救灾工作,并且慰问那些遇难的群众和失去家人的人们。当他来倒汶川时所看到的景象惨不忍睹,它不是昔日那所繁华的城市了,而是一座座断垣残壁。温总理坚定地说:“我们现在抗震救灾的重中之重是救人,救人。”许多解放军叔叔们和救援队也都纷纷赶到灾区进行营救,很多的人尽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来帮助遇难的灾区人民。

在救援中,有不只一次的发生过余震,最高余震达6.7级。而解放军叔叔们却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奋不顾身地冒险救人。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军徽闪烁。因为他们向每个生命宣誓,他们决不放弃。

这次地震让多少个人无家可归?让多少个人丧失亲人?他们肉体上的伤害,时间会抚平一切;心灵上的创伤只有用爱,才能让它愈合。“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啊,血浓于水,我们同是华夏儿女,应该团结起来,众志成城,互相支援,共渡难关。

72小时救援黄金时期已过,他们在灾难面前,坚持到了最后。地震虽然摧垮了我们美好的家园,但摧垮不了我们坚定的毅力!天灾人祸,人力不可抗拒。我们悲恸的追悼在地震中不幸身亡者;并真诚地祝福那些获救的人们,能够重新创建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家园。

千言万语只汇成一句话:心系灾民,情牵中华;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让我们携手同心,为汶川加油!为中国加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六年级
抒情散文
9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