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原点1200字以上

回到原点

1200字以上 一年级 议论文

路走久了,总会熟悉,并且习以为常。开始不关心路边新长出的嫩叶,也不去关注天空的湛蓝——— 只是在赶着自己的路,仿佛是写好的程序,一次次地重复着过程,厌倦了,漠然了,失尽了趣味——— 但这只是自己的眼睛拒绝接受罢了,每一天都有新的东西,等待发现,等待那些善意的目光,若是等待久了,也自然会老旧。

回想孩童时期的我们,我们是一个个毫无瑕疵并且纯洁的灵魂,被毫无防备地抛在这个陌生的世界中。而人的生命具有一种不可忽略的特性——— 对未知充满向往。所以我们探索着未知,怀着一颗最真诚的心,关注着那些生命中层出不穷的新事物——— 哪怕是一滴露珠,一只蚂蚁,一朵空中飞舞的蒲公英。小时候,我居住在老家,老家的花圃里总会有杂草冒出,我的奶奶对它们恨之入骨,长一棵拔一棵。而当时的我却对它们充满了好奇,那小小圆圆的叶子,多么可爱,小小的绿色也显出不一样的生机勃勃。正是这种我丝毫未知的植物,满满充斥了我整个童年。我曾会为了一棵杂草坐在地上一个下午。记得当时还是夏天,阳光毫不留情地焦烤着我幼小的身体,汗珠成串的落下,但当时的我唯一在乎的,也只是杂草了……这就是生命初始的状态,对所有未知的细微的事物充满好奇,充满喜爱,进而拥有了一种神奇无比的力量,让小小的我在无形中拥有了飞翔的翅膀,去飞翔,去超越,并且享受着这种最初的求知所带来的无限欢乐。

然而,岁月的流逝,童稚不再。时光的冲刷中,我们了解的多了,而那些曾经引起我们注意的美好而细微的事物,却在各种信息渠道中被冠上了各色的负面标签。而那曾令我无比着迷的小小杂草,它纯粹美好的形象,也在我对世界了解越来越多的时候破碎了,消失了。更多人告诉我杂草是害草,它让花卉无法正常生长,它还占领蔬菜的泥土,妨碍其他植物的顺利成长。慢慢的,我也对杂草失去了兴趣,它被我远远抛在了记忆深处。再后来,更多的我曾经喜爱的事物,便再也不能引发我的兴致了。我,现在的我,对曾经美好的一切越来越漠然,记忆中的那株小草也早已成为我生活中习以为常的杂物了。我再也不会对着杂草看个一下午,不会因为一棵树而驻足痴望,更不会因为一棵飞舞的蒲公英而奔跑……那种探索未知事物时的纯粹而强大的力量,早已离我远去。我的眼睛在不知不觉中蒙上白雾,我开始迷茫,开始失落……是呀,这股白雾又何止蒙住了我的双眼?!它早已遮住我的内心,也缠住了我幼年时候长出的稚嫩的翅膀……我,忘记了飞翔……

然而当猛然回首时才发现,生命初始的我比现在日渐成熟的我快乐得多,勇敢得多,更执着得多。

我们如果回到原点,那些崭新的令人欣喜的东西将会层出不穷地涌现,那些早已厌倦了的东西,也会凸显鲜明的特点。如果回到原点,我们会更深刻地认识到——— 当我们通通都被庸俗的世界屏蔽了双眼,美好的东西自然会日渐暗淡。当我们对生活投注多一些热情,生活会回报更多。所以,当你偶然发现你那同我一般,在幼年时长出的稚嫩无比的翅膀尚存的一丝丝痕迹时,也请你同我一样,抬头看一眼浩瀚的苍穹,深吸一口气!让我们减去心中的一点麻木,美好的就会明亮一些——— 那是些多么奇妙的东西,会令你感觉到它的无穷的力量,让我们足以用开阔的胸襟装下整个宇宙的欢乐。聪明的,乐比悲好,更比无趣好。我们的生活需要这些最初的美好。

放下压力,减轻隔阂,回到生命之初,你讨厌的东西也会变得可爱。

以孩童的视角观望整个世界,你会了解到更多东西,并且更加快乐。

让我们回到原点,让心灵纯粹一些,让思想的脚步缓慢一些,休息一下,看看蚂蚁的劳作,听听风路过 的 脚步以 及 那些 被 冷落的曾经美好的风景。

回到原点

1200字以上 初一 议论文

“原点”本是个数学用语,我们不妨把它沿用开去,从而赋予它一定的象征意义。

首先,“原点”处于数轴的基点,象征着事物的出发点、根本点,象征着事物的初始状态、原生状态。

其次,“原点”处于坐标的中心,有点像天秤平衡下来以后不偏不倚的指针所指向的“零”刻度,象征着事物的对称点、平衡点,象征着事物的均衡状态、中庸状态。

再次,我们往往利用“原点”建立三维的坐标系,然后根据研究对象的有关数据在坐标系里描画出直观的图像,以便从多个维度对它进行定量定性的分析,从中解答疑难,发现问题,找寻规律,探求本质。这对我们研究事业的是非和得失来说,是一个行之有效的科学手段。

用过电脑的人都知道,电脑装上系统和必要的软件后便可以运行了,这就是它的“原点”。在其使用过程中,要下载驱程,储存文件;用久了,还会出现漏洞,积聚垃圾,感染病毒。电脑因此会遭到攻击,而且运行得越来越慢,甚至死机。我们不得不整理磁盘,删除插件,卸载驱程,缀打补丁,清理垃圾,隔离或查杀病毒,优化或更新软件,还原或重装系统,甚至对电脑硬盘进行格式化:这就是所谓的“回到原点”。其目的无非是让电脑恢复到初始状态或者安全状态,卸下包袱,轻装上阵。

自然、人类和社会这个综合系统也会出现类似于电脑的种种问题,也必须“回到原点”,不过,电脑只能被动地“回到原点”,人类则既可被动消极地“回到原点”,也可能动自觉地“回到原点”。另外,让电脑“回到原点”轻而易举、简单快捷,并且可以完全彻底;而让自然、人类和社会“回到原点”则曲折艰难、复杂漫长,并且无法完全彻底。

辩证唯物论告诉我们,事物的变化发展必须遵循“否定之否定规律”。意思是说,任何事物的运动都是在更高的阶段上重复旧的阶段的某些特征,对原点既有所继承又有所变革,由此构成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周期性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发展过程。“回到原点”就是这种规律和过程的体现。

“人之初,性本善”。呱呱坠地的婴儿是一张白纸,他的脑袋几乎一片真空,多么圣洁,多么单纯。可惜人绝不可能钻回到妈妈的子宫里,人类也几乎不可能“返璞归真”到茹毛饮血、野蛮愚昧的原始社会。自然、人类和社会绝不可能回复到那亘古邈远的象征着出发点、原生态的“原点”上去。然而,我们可以追求自然的生态平衡,可以追求人类的身心健康、正直善良、纯洁高尚,可以追求社会的安泰和谐、公平正义、清明廉洁,可以追求自然、人类和社会的均等中庸、平衡稳定。

只要我们给自然、人类和社会这台“庞大的电脑”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以增强它识别排查、抵御灭杀“病毒”的能力,并把它们放到“防火墙和杀毒软件”这个“多维度的坐标系”里定期“扫描”,并且及时“缀打补丁、清理垃圾、查杀病毒”,它就能保持或恢复“原点”上某些初始状态和基本功能,重新稳定下来,得以正常运而不死机。这亟需眼光、勇气、决心、魄力和斗志。

早些年,我们发展经济以高能耗、高污染为代价,片面追求GDP,现在退耕还田、退牧还林、退田还湖,讲求生态平衡、节能减排,不断治污,追求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战略,就是“还原”。过去提倡“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致贫富悬殊了。现在以民为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行社会保障制度,普及全民的医疗保险,盖廉租房、经适房,就是为了社会公平和谐,这也是“回到原点”。如今的惩治腐败、扫黄打黑等,同样是“回到原点”。

虽说“覆水难收”,“曾经沧海难为水”。可是,苏轼却曾喟叹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他似乎在提醒我们,人还是可以“回到原点”的。人如此,自然和社会也如此,必须如此。

广州市美华中学教师初一:梁永坚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一年级
议论文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