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秋忆思 随心而写1200字以上

半秋忆思 随心而写

1200字以上 初三 散文

只是突然间想提笔,写下此刻心中所想,也不算提笔了,现在这个年代,很难像那些大师的作品,曾经是一笔一划的写出多少传世作品。而我们只是习惯于将手指在键盘上面敲打着各式各样的情节。用多少的黑色字体传达出各种各样的感情,习惯了,突然间忘记了笔尖在纸上书写时那动人的触感。

也当是自己偶尔发的牢骚。想想可笑的自己,刚高中毕业的时候,年轻的自己太过傲气。有点自以为是的开始写玄幻小说,一方面只是纯属的乐趣使然,高中时代的我们不就是在各种小说的的交织中成长,也像是一张谍战,敌人是各种代课老师,而我们的任务就是在各种情况下看完一章章的小说情节。那是青葱美好的岁月,现在感觉起来,是在吃着一粒粒不同味道的糖果,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的味道是如何!还一方面就是想做出点事情来证明自己,不想那么平平凡凡,用有一年的高考题目来总结自己,就是拒绝平庸。

说真的,那时的自己也不知道哪来的毅力,真的就是坚持的写了下去,点击率也是一天天的慢慢的上去了。也有了网编来找自己,哈哈!有点小小的嘚瑟。也坚持到了开学,因为没有带电脑,因为存在电脑里的稿子被那位不知名的小偷连电脑一块偷了之后,我开始为自己找借口,不再写下去了。结果真的就写了十几万字的小说就那么稀里糊涂的被扔在一个无所适从的地方,之后也不再提起了。不过唯一庆幸的一点,当我开始写东西的时候,仅凭借那断续,微弱的思路,我一直的写下去了。写的根本停不下来。自然残缺的内容也就不用多说什么了!

时间的推移,不再是当初进入校园的那个我,各种无拘无束,自由散漫的毛病全部出来。在高三那一年被疯狂的打压后,曾经多么压抑的自己,就像蓄力很久的火山总等待着爆发的那一刻。其实到了现在我都说不清到底什么是真正的青春,我看着各式各样的青春小说,青春电影,找寻着各种其中投射出的回忆,曾经的身影,再次在脑海中构建出自己精神小屋,想在里面安静的休息那么一刻。哪怕是一刻也还好,可是正所谓谁的青春不迷茫。迷茫着的过着一天天,总希望在某一年某一刻找到自己所想要的答案

虽然在时光的溶液里被浸泡得失去了应该完整无缺的细节,可是依然留下根深蒂固的某个部分,顽强地存活在心脏里。

过分闹腾的自己,慢慢的选择了一种更安静的生活方式。各种纷杂的网络游戏纷杂在眼前,让人缭乱。可是却无感于此。习惯戴着耳机听着歌,走在街上,静静的叹着一口气,一天又一天的过去了。今天过去了便不再回来,想想今天内的事情,是不是浪费了?是不是值得?一直问着自己,也一直的走着,就像我不知道到底要走到哪里去一样,似乎没有什么答案。只是会低下头看着微弱灯光下照射出自己的影子,我努力寻找着自己的足迹,一路寻下去,可是最后反而能带你去更远的地方,你停不下来。

伸手想努力抓向前面,抓不到,什么也没有,微弱的空气轻抚过你的手,只是在不同的季节下,轻抚的力道也并不同。耳机里的音乐还在播放着。

图书馆的一角,总有一个身影,拿着书,却并不是全心全意在书中的内容,而是闭着眼睛,仔细听着耳机里的音乐,我喜欢听音乐,听着前奏便已经能打动我的音乐。我没有单曲循环的习惯。所以歌只会一直往下的播放着,几百多首的歌,完成一个循环并不是一会就可以完成的。我只是突然羡慕那些80后的前辈们!他们和我们不同,他们的音乐并不像现在那么多,形式那么纷乱。以至于那些都已经成为经典。

一个简单的磁带,一盘CD,便是快乐的最初。没有那么多的歌曲,只是简简单单几首歌,几个循环,慢慢印入脑海,烙印的心里,能随口而出。伴随着哼哼唱唱,青春的美好就存入那些歌曲中,就在未来的某一刻,当让熟悉的旋律回想起来,时光像一碗汤,各种味道交织,浓浓的温暖着心房。

多年前走过的路面,现在满载忧伤的湖面;你在多年前登过的高原,如今沉睡在地壳的深处。那些光阴的故事,全被折进书页的某个章节。深秋了,摸不透的气温,总穿着不合时节的衣服。总想着未来的故事。

半缘修道半缘君

1200字以上 初三 散文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离思》元稹

手执一卷唐诗,却不敢再去翻阅,只因内心以被一种名叫相思的什物填满。临窗而坐,任凭清风拂面,摇曳心旌一瓣落花的忧伤,一朵云霞的美丽,还有一滴露水的感动。

从来相思,都是等同,无关风月,无关年轮,无关季节。所以,当我读到“半缘修道半缘君”时,心里不禁涌动起浓浓地缱绻柔情,相信,应有许多人,和我的心境相同。

也罢,索性将书放回桌案,起身,沏上一杯山梅茶,将那旖旎的诗句随着淡淡的清香,静静流淌。在袅袅升腾的水汽中,我似乎看到了一个白衣胜雪,才冠三梁的男子,于清风朗月下,静悟菩提。

他与禅佛,定是有着不可脱离的因果,就像一本书,不能没有页码;就像一幅画,不能没有浓淡;就像一首诗,不能没有韵脚,然而,他终是做不到,将一颗简洁的心灵,栖息在一束菩提的时光里,只因曾经播下相思种子,已在他的爱情之田葳蕤生长。

很多人都想知道,佛到底是无情还是深情。若是无情,他又偏偏要爱众生,若说深情,他却不为凡尘的情爱而动心。或许佛的无情,是深情的凝聚,佛的深情,又需要无情来释怀。

“曾经沧海难为水,”是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沧海无比深广,苍茫无际,雄浑无比,壮观之至,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

“除却巫山不是云,”则是出自宋玉的《高唐赋序》,上面写到,巫山的云是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属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

诗人借“沧海、巫山”这两个世间至大至美来隐喻他与爱人之间无与伦比的美好爱情。真的很羡慕这名女子,能够被人这般的刻于骨,烙于心。想必她定有着倾城之貌,莲子之态,玲珑之心吧?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真正的爱,从来不需要理由。

看了此诗的简介才知,此诗是为了悼念自己的亡妻所作。心中不免一阵感叹唏嘘。人间有爱,岁月无情,有时,无论多么相爱,也不能永远偕老。就像是春辰,多少人希望在此间徜徉,留住姹紫嫣红的美好,以为这样,年华就会忘记更替,让相爱的人,可以携手,永不分离。然,总会有一抹简单的绿意,取代花的颜色。

也许,正是因为别离,才会有这样刻骨的相思,这般传世的绝唱。想要将一个思念的人,从心中抽离,那样,心会有一种被剜去的虚空。与其空芜,莫如让相思填满,不留一点空虚。这样,尽管疼痛落寞,却好过无心。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人生若流水,心在流水之上,身处流水之下。年华流逝,一去不回,而相思却随光阴沉淀,愈积愈深。诗人信步于姹紫嫣红的花丛,却懒得回顾采撷一片香蕊,拈取一缕清新。这难道不是红尘路上最深情炽热的告白吗?

他的心已被那心中的女子填满,除了她,纵使有倾城倾国的绝代佳人,也不能迷乱他的心智,得到他的爱慕。

“半缘修道半缘君,”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其实,身在浮世中,我们都是平凡人,不过是在平淡的岁月里,做着庸常的自己。因为迷惘,因为疲惫,因为悲哀,多会在不经意的日子里,焚一炷檀香,听一曲心经,养几株睡莲。为的是,洗去一些浮尘,邂逅一段机缘,沾染一点佛性。而诗人对他心爱女子,就如同他信奉的佛一般,不可缺少。

此诗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无论在感情上,还是手法上,都是不可多得的佼佼之作,令人心旌摇曳。

然而,因为诗人的一生,与多名女子都有过情事,此诗也备受争议,很多文士认为诗人表里不一,道貌岸然。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所谓“一物一风流,一人一性情”,每个人落在红尘,都有一份自我的追求,从不同的起点,到不同的终点。

试问世间又有几人,能将爱情藏入心间,用灵魂耕耘,在岁月的土地上,等待一季一季的,幸福花开呢?

此诗的具体写作年代不详,这些对于诗人的评论,终是缺乏史料根据的。有时,不如给真相蒙上一层烟雾,静静地端看它的朦胧之美,因为,任何时候,追根问底,都是一种残忍的伤害。

生命似一场灿烂的杏花红,春去春回,梦醉梦醒,不要问归路,不要问前因。我们可以做的,只是在散淡的日子里,寻觅一些过往遗落的影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散文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