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去楼空,柳枝无恙——记首次明府行1200字以上

人去楼空,柳枝无恙——记首次明府行

1200字以上 初三 散文

准备去明府的时候,不知道手表已经慢了一小时,还自以为留够了时间。带着懊悔匆匆扑到明府,只剩一小时关门。

忘了说,我直接把这里叫“明府”,因为我到此,只是为了探访一个人,与后来的王爷、国母无关。

临着什刹海前行还没见明府时便已看见柳树了。什刹海不过公园里普通湖大小,但在别处干热难耐时,这里却有习习凉风拥着碧波荡漾、和着柳枝轻拂,可拟仙境,仿佛空气也变得悠然而清凉。能挑此处做居所,的确有眼光,而更有眼光的是引水入园,临水为亭。

从现存故居的东南角入园,绕过一座假山便见游廊横水。碧水蜿蜒,临岸同样是高大杨柳,宛然一个小什刹。水岸由片片大石堆砌而成,出水两米左右,猜测从前水位比现在高一米。从大处着眼可见水岸弯曲有致,而观细处则见中部不时有石片突起凹入,又现凌乱自然之美,其中一块较高石上还刻有丹色“小峰”二字,别有情趣。最上面的石头虽高低不齐,但顶部都稍平,不是完全打磨光洁的死板,却已可坐可立,由人亲近碧水。传说渌水亭是他亲自设计的,不知现在保存的是否是他的设计原样。

我到时,游廊正被一个旅游团堵得水泄不通,导游正用扩音器大声说着些什么。她会说什么呢?提到他,也不过就是一句话吧。我讨厌和一群人挤着,那时也不知“恩波亭”在何处,便先到了南楼寻个安静处。南楼门前的牌子上说,容若曾在此会友吟诗。仰头可见此楼双层单檐,檐下与恭王府建筑一样,是一溜“万”与“蝠”的图样,瓦色忘了(求助~~,有记得的吗),猜测王府是绿色,不知他当年是怎样的。“南楼”是清末宗人载洵所题,容若那时候想必起有更雅致的名字。

向往已久的明开夜合正在南楼前。虽说这两株植物长得不算粗壮,虽说很可能因为种植过密,南侧的那棵被砍去了一半,虽说我没见着它们神奇地“明开夜合”……我还是怎么看怎么觉得它俩非比寻常!流连许久不愿离去……(豌豆说容若亲植的可能是另一处植物,在哪儿呢?)

过南楼,我继续寻找“恩波亭”。绕到西面一个小山时,见山上有一旱亭,不禁大失所望。爬上去瞧了亭匾,方知这是它只是与后人相关,非我“渌水亭”,这才放心——早知他的品味不止如此的!

高高兴兴继续前行,来到水的另一边,见着古槐。这是五百年前的旧物,在他的时候就已经是百年老树了。古槐后面宋庆龄居住的建筑已被改成民国风,可以说简约,也可以说单调,唯有房顶尚能略现出王府的风采。

绕了一圈还是没找着恩波亭,回到游廊时旅游团早已离去——这种参观总是不用很久的——我忽然发现游廊中便有一亭,两侧临水,五角攒尖顶,檐下明红柱,在层层绿叶的掩映下依旧显眼!急忙跑近前,发现正是日日念想的恩波亭!张一民先生说这便是渌水亭,我便信它是了!亭中开有四个小口,跳下去便能倚石赏水,只可惜如今的水已不清澈,更像是死水,落满点点黄花。

离亭又踏上游廊。游廊不高且窄,不过一米宽,清一色深绿廊柱,比亭柱稍细。整条游廊精致小巧而庄重,就是放在江南也不会突兀。此廊从南楼二楼出发,先沿斜坡下来,又曲曲折折在树与水间前进,占尽美景,最后通入宋庆龄所居的建筑,不知那时住的是谁……

我坚信明府远不止这么两栋楼,想继续向北看,却找不到没写“游人止步”的入口,只得作罢,遗憾地与明府作别。

豌豆曾说这边晚霞奇美,于是出了府门我又等了些时候,可惜现在是夏日,北京又在高纬,我实在等不到黄昏。约莫6点半,我倚在什刹海边的栏杆上,见日头正藏在飞舞的柳条间,在西边海上映出粼粼波光。最西边种水生植物的地方更有浮萍(不知具体是什么)随波起伏,翻出浅浅绿浪。再回望东边海域,只见远处水色渐浓,水上竟腾起薄薄的烟雾,不正是“淡烟流水”吗?我沉浸在三百年前的时光里,心中又自有“自在飞花”与“无边丝雨”,一时难辨是怅然还是欣喜,只是忽然想起一些话:

人去楼空,柳枝无恙,犹扫窗间月……

至少,这里曾经有过一份美好,让诸多后人追寻。

人口资源短缺建议

1200字以上 初二 议论文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们珍惜、节约资源时喊的一个口号。可是,又该怎样才能真正做到节约资源呢?为什么要大力推荐节约呢?下面请听听我的心声吧!先说水资源。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平方米左右,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水量为2100多立方米,只占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属于缺水国家,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就有400多座缺水。特别是西部地区缺水非常严重,一些山区地方连人、畜饮水都非常困难。我国的用水面临着严峻的问题,所以我们要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比如:用完水后,要拧紧水龙头,以免造成“一江清水向东流”的浪费现象,如果发现水龙头坏了,要及时修理,避免损失大量的水,大家也别小看废弃的电池,因为一粒纽扣电池会污染600吨的水,如果你把它扔到水里,水将无法饮用。我们应该把电池收集起来,送往回收站,这样既可以避免污染水源,又使电池得到回收,一举两得。大家不能只是口头说说而已,要行动起来呀!不仅仅要节约用水,还要节省森林资源。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森林覆盖率只有18.21%,相当于世界森林平均覆盖率的61.52%;全国人均森林面积和人均森林蓄积分别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和六分之一。森林质量不高,平均每公顷蓄积量只有84.73立方米,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84.86%。这就是森林资源向我们发出的警报!我们要节约利用森林资源,首先,不能乱扔稿纸,也不拿没写过的纸张折飞机之类的小工艺品,更不要乱砍乱伐,任意践踏花草树木,要植树造林,爱护花草树木;不使用一次性的东西,如纸杯、木块等等。在学校,我们要建立“绿色银行”,捡起以前丢弃的纸屑、小手帕等。外出就餐时,自带勺子、筷子。

同学们,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节约利用我们有限的森林资源。我们生活中到处都离不开电。电,给我们带来各种便利,但是我们要节约用电,因为电几乎是由烧标准煤产生的,而在我国储藏的煤只够开采100年了!大家想想,100年以后,我们的子孙后代该怎么办呢?所以,我们要节约用电。首先,从自我做起,我牢记“人来灯开,人走灯灭”,盛夏时节,开空调时,不要把温度调得太低,适合就可以了。平时的照明灯,尽可能用节能灯,因为普通灯泡把大量的电能转化为了热量,只有小数转为光线,而节能灯把电能几乎转化为了光明。“珍惜资源,崇尚节约”,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为了我们的明天更美好,请快快行动起来吧!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是地球母亲,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春天。4月22日,当第37个“世界地球日”踏着春天的舞步来到我们身边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想一想:我们应该如何善待地球母亲,应该怎样珍惜地球母亲赐予我们的万里春光。善待地球——珍惜资源,持续发展,是这个春天的主旋律。但是,当前在我国,无论土地资源还是矿产资源,其保护、利用和永续利用的形势,都不容我们乐观。我们不得不问一问:地球的春天,是永远的吗?尽管我们实行的是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可在一些地方,乱占乱用农地和基本农田的事,还时不时地发生;我们大大小小的城市,由钢筋混凝土铺就的“大饼”,仍在一个劲儿地向四面八方扩张,吞噬着周围的万顷粮田……尽管矿产资源供给已经成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制约瓶颈,可在一些地方,以浪费和破坏资源为标志的无证小矿山,仍在不停地乱采滥挖;即使在大矿山,“吃一半扔一半”的粗放开采方式也还在继续;乱堆乱放的尾矿,不但使本来可以利用的矿产资源惨遭抛弃,还可能在雨季形成泥石流,变为摧毁田地、庄稼和百姓生命财产的杀手;矿山采空区的地面塌陷和地裂缝,不但使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也威胁着他们的居住安全;我们本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可生产和生活用水还在被随意地挥霍着,珍贵的地下水被过量开采或者污染着;我们的能源已经十分短缺了,可雨后春笋般新建住房的粗放供暖,仍在浪费着油和煤炭资源……在土地、矿产资源供求全面紧张的今天,我们必须改变国土资源利用粗放、效率低下、浪费严重的现状。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要求我们在战略机遇与矛盾凸显并存的关键时期,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广阔的世界眼光,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十一五”期间国家立下了几个必须达到的约束性硬指标:耕地保有量保持1.2亿公顷,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0%(预期性)。

现在,各级政府和企业正在为实现这些目标努力,我们每一个公民都要为实现这些目标努力。资源短缺、能源危机就在我们身边,“电荒”、“油荒”、“煤荒”、“水荒”等等,正无时不刻在困扰着我们。珍惜资源靠你我他。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使我们摆脱快速发展中的资源困境,走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社会。珍惜资源,保护资源,节约资源,人人有责。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珍惜地球母亲赐予我们的一切自然资源,使我们的家园年年春光灿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散文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