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沙蟹1200字

挖沙蟹

1200字 初一 记叙文

上川岛的月色清亮如银,漫步于沙滩上,小贝壳清晰可辩。

此时,如果滤去海浪声的嘈杂,便可听到细碎急促的“沙沙……沙沙沙沙……”的声音。那是小沙蟹正在沙滩上赛跑呢。

突然,一连串惊喜的叫声打破了沙滩上的宁静:“哇!有了!有了!快抓住它!这里!这里……”

我循声扭头望去,只见一群人,大人小孩都有,有扛铁铲的,有拿探照灯的,有提着小桶的,他们像见着了个活宝似的,全往一个方向跑,突然又猛地停住,又急转身往前跑,边跑边大叫着。人群中为首的一个叔叔似乎看准了时机,往前一扑,“啊哈!”高兴地叫了一声,好像抓住了什么,小心翼翼地把它抓起来,扔进桶中。众人一片欢呼,那叔叔拍拍身上的沙子,叉着腰,得意地笑了……

我很是好奇,便走过去凑凑热闹。我从人群中好不容易探头进去,只见他们手上拎着的红桶里装着十几只小巴掌大的沙蟹,它们挥舞着大钳子,在桶里转悠,嘴里一边吐着泡泡玩儿,好像也融入了这一大群人欢喜的气氛中。

原来他们是在挖沙蟹呢!

大伙儿继续在沙滩上寻找沙蟹的洞穴,希望能找到更多的大沙蟹。有个扛着铁铲的叔叔,我管他叫“铲子大叔”。别人找到了许多大洞,可他总是是闭着眼,摇摇头,否认了。

我也找到了一个大洞,这个洞直径大约有4厘米,洞的周围有一堆沙子,沙子中还掺着一些贝壳碎。我招呼大伙儿过来,铲子大叔看了,还是一如既往地摇摇头,说:“不行。太深。”

一个阿姨站在离我们三四米的地方,跳着叫道:“哇!好大!这个一定可以!大叔!过来看看!”

大伙儿过去看了看,铲子大叔说:“这个可以。斜斜的。”说完,便抡起大铲,插到沙子没过铁铲那么深的时候,便把沙子轻轻挖起来。可是洞口被沙子盖住了。铲子大叔便趴下来用手指在挖出来的坑壁上到处探一探,戳一戳,见到了洞口,又直起身子,用巧力轻轻地、慢慢地推、探到了一定深度,便挖起沙子,这回洞口没被沙子盖住,可叔叔还是用手指探了探,往外一挖,只见一只沙蟹从洞里探出头来,四处望了望,迟疑了一会儿,又打量打量周围的人,知道不怀好意,便打算冲出去。

铲子大叔后退一步,后面又挤出一个穿背心二十一、二岁的叔叔,我管他叫背心叔叔。背心叔叔蹲下来把两只手掌半合起来,做好准备扑出的动作。接着,右手手掌往洞口一盖,沙蟹眼前一黑,着实被吓了一跳,闭着眼睛慌乱地往外爬,可怎么也爬不出去。沙蟹慢慢恢复冷静,举起钳子,趁着背心叔叔暂时不敢轻举妄动将它抓起时,瞄准了叔叔的手掌心,使劲儿一钳!背心叔叔周身一震,咬了咬牙,倒吸一口冷气,用另一只手擦擦额上的汗,慢慢把半合的右手展开,往上抬起至半空,向红桶的桶口移动。那沙蟹不知道只要把钳子松开就可以逃过死劫,可它“报仇心切”(刚才叔叔吓了它一跳之仇),同时也觉得坐这个“飞行伞”的感觉不错,还是没有松开。背心叔叔把沙蟹浸到桶中的海水中,沙蟹有了一种回乡的感觉,便惬意地松开了钳子,慢慢下沉……(其实是被抓到了)

我后来才知道,原来只要通过洞口周围小沙蟹挖出来的沙子的干湿,是否混合贝壳碎,还有洞口的正斜来判断洞的深浅。如果洞口外沙子是干的,且没有夹杂贝壳碎,洞则浅;如果沙子是湿的,或者干沙子其中夹杂着贝壳碎,洞则深。另外,从洞口的大小也可以判断沙蟹的大小。

随后,由于“抓蟹高手”背心叔叔和“挖蟹高手”铲子大叔的强强联手,又抓到了七、八只螃蟹,围观的人叫着,喊着……

挖红薯

1200字 初三 记叙文

去超市购物,经常能看到菜架上摆放着的一串串红薯,是那种紫红的颜色,一个个小小的,可爱玲珑的模样。每次望见它们,我的眼前总会浮现出那金色秋阳下的红薯地,高坡上,田坎里,那一大片一大片嫩绿的红薯叶。

在遥远的记忆里,红薯是农村最为平凡的食物,红薯叶子也是乡下最常吃的蔬菜,那时也许不能算是一种正式的蔬菜,只能算是红薯的一种副产品吧。

童年的秋天最为盼望的是收获红薯的那段日子。挖红薯就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首先把满陇的红薯藤都拔了去,装在簸箕里,这些活儿一般都是爸爸妈妈做的。红薯藤挑回家除了拣一些嫩一点的当菜吃以外,大部分都是“猪菜”。陇上的红薯藤都收完以后,爸爸就要大显身手了。拎起锄头,对准一个地方锄下去,往往在红薯周围锄一圈,把地翻松了,那整串的红薯就露面了,一串串红薯像团结紧密的兄弟姐妹一样抱在一起。接下去就是我们小孩子的任务了,我们常常嬉笑着跑上前去,争着拎起一串串红薯,还互相比着谁捡的红薯长的个儿大,数量又多。红薯捡得厌烦了,也会要求爸爸让自己来挖红薯。爸爸通常会递过锄头来,告诫我们要小心,别把红薯给锄破了。学着爸爸的样儿,高高地举起锄头,猛地朝地里挖去,可这串红薯里最大的那一个往往就被我们给一分为二了,红薯无辜地流出雪白的汁水来,惹得爸爸一阵摇头连说可惜,却也不会骂我们,只是笑着重又从我们手里接过锄头去。我们呢,也只好耷拉着脑袋干回原本捡红薯的活儿了。

其实我们跟着爸爸妈妈到地里挖红薯有一个更为隐蔽的原因,那就是在红薯成熟的时节,地里总会出现一些来自平原地区卖甘蔗的人。那时,我们家乡没有人种甘蔗,田里地里不是水稻麦子等庄稼,就是红薯冬瓜等作物,根本就没有那些当时我们看来十分好吃的东西。跟在爸爸妈妈身后捡着红薯,眼角却在关心着远处有没有人挑着甘蔗的担子向我们走来,耳朵也支棱着,想听到来自甘蔗贩子的叫卖声:“红薯换甘蔗喽!红薯换甘蔗喽!”只要听到这声音,满身的疲惫就会立即消失,我们欣喜地眺望着声音飘来的方向,也不管能不能看见,就使劲儿地朝他招手,希望他能看到我们。而甘蔗贩子也往往最能发现我们这几双急切召唤着的小手,绕过几道田埂,翻过几座低矮的山陇,快速地朝我们走来,肩上的甘蔗挑子随着脚步晃晃悠悠的,很是吸引我们的眼球。每到这时,爸爸就会拣出几串红薯,交给甘蔗贩子,那贩子也就放下了肩上的甘蔗,让我们自己挑选篮里已经切断的一节节诱人的甘蔗。咬一口甘蔗,使劲儿地嚼几下,那甜甜的汁水啊,顺着喉咙一直流到心窝窝里。

红薯为当时乡下的农民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好的红薯可以出售用来换粮食,可以果腹以弥补当时大米的不足,最差的也可以用来养猪,用红薯喂养的猪往往都能长得很壮实呢!也许小时候吃厌了红薯吧,直到现在,我还是不能对红薯产生一丝食欲,虽然看着超市菜架上的红薯仍然会有一点触动,会有一丝怀旧的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记叙文
12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