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心与善行1200字以上

善心与善行

1200字以上 初二

古人有云:“人之初,性本善。”人们相信善良是一个人的本能,是天性,是刻在骨子里的一种人格品质。

最近郭敬明的作品《悲伤逆流成河》被翻拍成电影上映了,看完这部电影我很揪心。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位叫做易遥的女孩遭受了校园欺凌,一点点被流言蜚语蚕食掉她内心的希望的一个悲惨故事。这部影片中几乎没有人相信易遥,几乎所有人都选择了盲目的跟风和辱骂。看完之后我在想如果有多几个人可以坚定的相信她,结局会不会不会是“悲伤逆流成河”呢?可是没有。最后易遥承受不住压力而自杀。可为什么没有人站出来呢?难道真的所有人都是心怀恶意,把恶性刻在骨子里的人吗?难道他们就没有一丝丝的怜悯和善心吗?

反观我们现实生活,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在一个人的小时候,当我们在马路上看见行乞的人,我们的内心会难免泛酸,我们会心生怜悯,我们会扯着父母的衣袖说:“他们好可怜哦,能不能给他们一点钱?”而在我们长大之后,看到行乞的人,我们大部分时候都会走得远远的,怕他看见我们。又或者是在下雨之际我们不敢借出我们的伞还他们以晴朗。难道我们一直坚信的人之初,性本善的道理错了吗?

我想并不是。人性本善没有错,可人性本无善行。因为我们内心怕羞耻,怕别人看见我们的举动而将目光聚集在我们身上。我们怯懦,我们害怕别人说我们愚蠢,说我们居然把钱给了不知是真是假的乞丐。这种想法互相传递,我们都选择了冷暖自知的独行。所以才有了那句作恶并不是坏人的权力,更是那些自喻为好人的不作为。

在看到校园欺凌时,或许有人想制止,但最后看看周边的人都在看戏,自己就害怕了,想着算了算了。看到行乞之人,想着可能是个假乞丐,我怎么可以把辛辛苦苦赚到的钱给他呢?当所有的人都这么想的时候,他们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一个人的良知并不遵从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难道大部分人觉得此举不妥,我们就不做吗?难道我们要让那莫名其妙的羞耻心来束缚我们行善的手,只剩那毫无用处且无处安放的善心吗?难道当我们空有同情而毫无作为时我们的内心不会愧疚吗?

我们都害怕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害怕站在大多数人的对立面。我们都认为孤掌难鸣,都认为孤木难支,都害怕自己在空旷的原野里高举火把,而放眼望去却只有自己这一点点亮光独树一帜。所以才有了现在网络流行的“人间不值得”的风气。可是,也许就正因为我们高举的火把所散发的那一缕微光,照亮了那些匍匐着艰难前行的人,给他们带来一丝光,给了他们继续生活的勇气。也正是这一缕微光引来了更多的微观形成一团火焰。

所以说如果刚开始就有人去帮助不幸的人,就会有更多的人去选择采取这样的行动。既然总有人要做,那为什么不是你我呢?

行善本没有错,只是自己“加戏”太多,只是我们自己怯懦束缚了自己的良知和那颗热枕的心。让善良加点勇敢,让我们不再惧怕,让我们勇于展现自己善良,去帮助不幸的人,去扼制不幸的发生,去挑战其他人不敢做的事。这是勇敢,这是良知,这是善良。我们都不要因为环境的压力让我们的这种善良和爱的能力被淹没。

在科技进步的当代带来的结果不该是人性的退化,在中华文明屹立不倒的如今带来的结果不该是文化的缺失和勇气的不足。让我们都高举善良的火把,在别人黑暗的世界里点亮一丝光芒;让我们都不再惧怕,都不再为我们的善良感到羞耻;让我们一生勇敢,一生被爱,一生善良。

江南烟雨

750字 初二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青花瓷,勾勒着流苏,白片清韵。千年淡雅,夹杂着淡寒的声韵;流光皎洁,扫清了久远的尘埃。江南烟雨下,那惊鸿一瞥,茫茫人海中,自是难忘。周杰伦的一首《青花瓷》,火遍了大江南北,人们对青花瓷的印象升华。所也让小小年纪的我开始向往着江南烟雨。

江南的烟雨是有种朦朦胧胧带着烟雾缭绕之感。烟雨不同于盛夏里的雷雨,倾盆而下。而是细雨如丝,薄雾如烟。在青石板路的小巷深处,在小桥流水人家的岸边,在烟波浩渺的江湖,宛若一幅玲珑的水墨画卷,人在其中,自是别有一番意境。清晨里,烟草蒙蒙,细雨绵绵,远处不断传来声声吟唱。原是打渔人撑着小舟从远处的小桥下缓缓驶来,他带着斗笠,一边唱着小调,一边用竹竿子划过河面。顿时河面碧波荡漾,卷起层层小涟漪。而那河畔的洗衣妇人,棒槌敲打在衣服上的声声与打渔人的小调奏起美妙旋律,一切都显得无比和谐。

长大后开始对描写江南的诗句文章非常感兴趣。温庭筠所写的“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独守家中,每日登楼盼夫归来的女子斩不断的相思之苦。江南烟雨往往也伴随着凄婉的爱情故事,令人不禁为之惋惜。

江南烟雨中的小巷也是有着无声的魅力,人们不禁为戴望舒所写的《雨巷》中的唯美爱情而猜测,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到底是谁?当老师教到到这一篇文章的时候时候,我也会想象着那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到底是怎么样的?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最后老师给出了答案,细雨如丝的江南,青石铺就的悠长小巷,一把孤寂的油纸伞和雨巷中的叹声声息,撑出了一个青年诗人哀婉的心曲。丁香花浪漫地绽放,江南烟雨一曲相思曲不尽轮回,是否红了樱桃又绿了芭蕉。

耳畔似乎传来江南烟雨的细细声,还有那青石弄巷中悠扬小曲,檐瓦小亭里细语涟漪,小雨淅淅墨染月影。我向往在烟雨蒙蒙的江南,感受诗意的浪漫;向往在水光潋滟的河边,感触岁月斑驳陆离;也向往在窗棂边,细听温柔小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二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