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枷锁》读后感1200字以上

《人生的枷锁》读后感

1200字以上 初一 读后感

早逝者是永不退场的话题。

摇滚乐手有过不去的二十七岁,过度聪慧和才情的马雁从高楼一跃而下终结了刚刚三字打头的年纪,詹姆斯迪恩亡于车祸,开着横冲直撞的一架保时捷告别了二十四岁颓靡明亮的脸。那些是永远走不出青春期的人儿吧,连死亡都要做得干净,漂亮,毫无转圜的可能,就好像仍是一场洁癖的表演,或是一行诗句。人们用同样美丽的词语纪念他们,年轻永恒或者自由,那些冷又辽阔如深海的词。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他们突然转了念,哪怕发现自己有丝毫的后悔,于是死亡这么宏大的命题,被轻描淡写地搁下他日再议,那么那些拒不和解绝不妥协所带来的、不肯被磨去的骄傲将会怎样与吃人不吐骨头的世界相处。一个人要改变世界实在是太难了,哪怕不被世界改变也几乎绝无可能,只有死守着最后一点不肯舍弃的——无论什么——去和世界谈判,互通有无,换取廉价的平衡或和解。

成长里自然生长出来的枷锁,就像藤蔓一样包裹住心,枝繁叶茂根深蒂固,太多人终其一生甚至得不到与那些枷锁谈谈的机会,何谈打开。那些枷锁里包含了太多,不肯放弃的骄傲,自以为是的纯粹,桀骜的爱,不被理解的自由,还有深到望不见尽头的孤独。打不开锁的成长和生活,就像带着伤口前行,并不是不能走,只是比常人要慢,每一步都是煎熬,撑不住一个放松,崩溃和死亡就接踵而来。生命实在是太不公平了啊,在爱里建立自己的人每一步都走得如此平稳轻快,他们不会明白活着有多难,甚至连安慰都无力如隔靴搔痒。不明白的人就是不会明白,永远都不会明白,对有些人来说,活着这件每个人都在做的事,可以变得煎熬到何等地步。

所以每年的春天,纪念逝者最好的季节,我都会想想那些太早离去的人。他们过分聪明,过早懂事,过度成熟,他们看到的是我们看不到的世界——那一定太美好吧,却连已经走在如此前面的他们都触碰不到,想来也是件十足绝望的事。赶在自己开始抑郁之前,只有读毛姆的《人生的枷锁》,真是本注定徒劳无功的书,竟然用五十多万字絮絮叨叨讲往事。一定要从第一页仔细读下去,看一个人——带着痛感,带着一模一样的心情,看着这个无可救药一如自己的人——怎么面对信仰的崩塌,怎么惨痛至极地失败,怎么被现实杀得片甲不留,怎么挥别得不到的爱情,然后,怎么带着那颗少年一样骄傲的硬邦邦的心,慢慢往前走,归于柔软归于温暖,归于现实的功利的妥协的不完美的,生活这件小事。

不是励志书,绝对不是。虽然同样始于低谷,但似乎也从未得到过世俗标准的成功,直到最后还不过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人物。主人公是孤儿,天生跛足从小缺爱性格倔强又敏感,简直就是典型青春期不良少年,吃了很多苦,不会爱,更不懂珍惜。那些枷锁就是阻止人前行的镣铐,虽然说起来那么美那么明亮——这些枷锁有个共同的名字,叫相信。相信有一个更美好世界的存在,相信努力必有结果,相信人生有很多意义,相信成功,相信自己值得好得多的生活,相信完美的爱情,相信绝对自由。这些相信,说起来是热的,在最深处却是无法触碰的冷。最美好的东西都是冷的,还带着隐痛,但往往是那些琐碎的,俗气的,生活化的,虽常被人所不齿,却热得烫心。最讽刺的是,偏偏那些热的东西,被冷的追随者称作是生活的理想。

人生的枷锁是怎么被打开,每个人都不一样——对书里的主人公,是时间,时间给他一场预谋已久的崩溃,一个不被祝福的重新开始。他最后放弃了他的追求,他的信仰,最重要的是,放弃了他的敏感。相信吧,敏感这种东西,如果真的不想要了,随时都可以丢。敏感注定是属于年轻的,年岁增大感官钝化是趋势,因此那些早就过了年纪不合时宜的敏感未免可疑。何必再用全部的心力,执着于情绪最轻微的波动,以换取最不值钱的骄傲和沾沾自喜。

于我来说,开锁始于一场对同行者的觉醒。我此前从不知晓“你从来不会独行”的真正含义,实际上,它准确到恐怖。你以为只有你一个人经历过那些彻骨的冷,孤独,嫉妒,不甘,阴暗,抑郁……以及相关的一切吗?不会的,宝贝儿,不会的。再可怕的痛苦,再热烈的欢喜,都有人和你一样甚至甚于你地经历过。那些你自以为有意义的事,不过是一场幻影,飞速切换于世界的不同角落,恰恰此刻,落在你身上。你我有太多同行者,大家都不过是动物,你经历的那些,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所感受——瞧,不过是多少的差别而已。再怎么辩解人类的尊严和存在,我们也不过是在重复彼此、浑浑噩噩地活着。书里冲破人生枷锁的过程,就是打破那些相信——更美好的那个世界就是此时此刻,努力并不一定有什么结果,而结果则是更无意义的事,自由从未存在,爱情总需面对妥协……本来就没意义的这不完美世界,不相信的话,会比较容易幸福。

还是要活在这个不美的世界里,活在当下,钝感,无为,不浮夸。就算无意义,也要努力地活下去。吃茶,读书,赏花,长谈。一睡仿佛百年过去,回头看看也曾有真真切切地快乐过。逝者们永远十七,他们固守着这样冷这样美的无解的锁孔沉沉睡去,等着很多年以后,他们的同辈人用更长的时间行完他们走过的路才意识到终点通向绝望和虚无——那些热络终究会过去,沉实也好轻快也罢,唯有冷是永恒的,也只有永恒才是真的冷。

《人生若只如初见》有感

800字 高三 议论文

人生路上,匆匆走过,至彼岸,才感慨人生若只如初见。回眸,只为用那最后一眼写下这世间最难写的情字。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诗人写诗最动心的莫过于情字。班婕妤我是欣赏的。爱不需要惊天动地,只要深刻。她不苦求,也不屑苦求,却在汉成帝死后,独自为他守陵,为爱去守候。一个普通女子的爱,或许不值得文人骚客去歌颂。那份执着,却能深深感动每个人的心。“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这是智者的情。一首《凤求凰》求得有情人成眷属,一篇《白头吟》换得浪子回头把家还。成帝有万古长青的倾世之才,班婕妤有波澜不惊的决然之美。他们共同书写了那句:“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人往往更看重心境。拿唐朝三大女诗人说,比起“易得无价宝,难得有情郎”的鱼幼薇和“欲知心中事,看起腹中书”的李治,我更喜欢“众类亦已茂,虚心宁自持”的薛涛,她轻浮、偏激甚至狂妄,却也清醒、理性、内敛。一个人或许不能决定自己的身份,但可以把握自己的心。因觉遭到抛弃而自毁人生 ,越这样,人们越不屑。可薛涛不同,她宁愿将自己置身事外。有平平淡淡的心境才能得享高寿,才能赢得更多的知己。 

既然是诗词,就不得不谈诗人、词人。“李杜文章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在大气繁华的唐朝,再恢弘的诗句也是陪衬。我倒更喜欢温庭筠的宫廷小诗,思比怨豁达。不过说起李杜,我倒是更喜欢那句“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至于词人,柳永、东坡、晏小山、纳兰则是我的最爱。“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虽此词的初衷为献媚、奉承,但此句却把江南美景写得淋漓尽致,更胜东坡的一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但东坡是幸福的。他的一生虽然不顺,却得到了三个女人忠贞不渝的爱。至于小山,我更欣赏他那被骗无数次依旧选择相信别人的善。最后说纳兰,他的一生是短暂、幸福、痛苦的,只一句“家家传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便可概括。 

诗词的长河永无止境,一片树叶、一缕尘埃都是诗人的美酒佳酿,都能留下一段值得传唱的美句佳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是幸?是悲?未可知。但是人生因此而更精彩。因为它是结束,亦是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一
读后感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