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话舍得800字

再话舍得

800字 六年级 议论文

从小爸爸妈妈就教导我要学会舍得,不做小气之人,要做大气之人。

从小老师就告诉我舍得是大智慧大学问。

古往今来,那些伟大的人物都有许多舍得的逸事。而他们也为此流芳百世,被后人所赞颂。

普通人的舍得呢?

记得学过一个金币的故事。故事说有个年轻人第一次与别人分金币,他留下49个,给别人51个,时时处处帮助别人不求回报,等到老年就成了德高望重的人,被人尊敬。这个小故事诠释了舍得的含义。

下面的小故事,却又让人困惑了。

他从小生长在一个富裕家庭,他聪明好学。父亲的突然离世让他的生活陷入困境,幼小的他没有退缩,依然努力奋进。

他遇到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15岁正值新中国成立,学有所成的他踏入教育行业。

他诲人不倦,热爱着自己的事业。

19岁,他写了歌词,谱了曲子,指挥全校师生排练夺得小城的一等奖。

他命运坎坷,依然笔耕不缀。一次朋友窃取他的一首歌卖给北京的大学生,在那次春晚联欢中获了一等奖。他从电视上看到了,笑笑没说什么,而朋友只是带那个大学生来道个歉而已。

从此,他的朋友求他帮忙,稿费给你,荣誉归我,我要评职称,不然就错过了机会,朋友如愿以偿。而另一个与他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人毫不客气地拿他辛苦写的东西赚取一次又一次的高升……别人为他不平,而他只是笑笑。

他的楷书清秀,草书行云流水,他对别人有求必应,不求回报。这样的人正值壮年却悄然离世,离开前夕,他把珍藏的手稿付之一炬,为了朋友,他的心血都灰飞烟灭……

可是有人记得吗?他的舍又得到了什么?

也许生活中有千千万万个这样的他,正如埋在沙烁中的珍珠,是灿烂的,是伟大的,是人间最善良的人。

是啊,千里马因为伯乐的推荐功成名就的时候,没人认得伯乐,而正是伯乐无私推荐成就了无数千里马的事业,伯乐是伟大的。

曾经我用清脆欢快的声音说:“我愿意带着舍得一路前行!”

如今再看舍得感到了它的重量,不是说说就可以的。

现在我依然愿意带着舍得一路前行,只是对此刻的舍得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舍得——我要用一生来感悟你。

六年级:周宇珊

再话赵佶

1000字 高一 散文

历史踏着它的车轮从宋末一直驶到了今世,现在让我们乘上历史的轮回车,重新回到宋末,看一看那位“只识丹青画自然,不思立志治国家”的“丹青皇帝”赵佶的宫廷生活吧。

这是公元一一零一(辛已)年的一天,这天风和日丽,艳阳高照,孔雀园中一湾清泉映着舞动的白云,鱼儿在白云之上自游,宛若已跃进龙门即将幻化成吞云吐雾之金龙。随着一阵宫乐的鸣奏和无数声“万岁”的欢呼,赵佶继位了……

这位气宇轩昂,相貌不凡的皇帝让人打眼看去遍觉与历代皇帝有所不同。果不其然,徽宗继位的第一件便大破了已往的规矩——发布“定国式诏”,取而代之的是发布了一份“广集书画贤士,建造画院与皇宫东临”的圣旨,与此同时拟订的还有不安民圣旨——“令九州府衙收集各地奇珍以及天下美女入宫,以补后宫空白和绘画之缺。”

他高居宫中,静待所需东西的到来,哪管每日折本如山,大事不断,只顾他那娇妃与笔墨。可真是“徽宗风流胜李杨,心与丹青同存亡”啊!

又是一个好天气,这日徽宗正在欣赏他新得的“庐山高图”奉令办事的御史满面春风回来复命,只见徽宗双目炯炯放光,喜气从心头一直流到眉梢,快步随着那御史直向珍宝园而去。等待了数月之久的奇宝终于到了园中,他看到这满园奇珍遍地异宝的园子真是喜出望外。

从造型奇特的寿山奇石,到制作精巧的“清泉宝砚”;从世间难得的珍奇花草,到倾国情城的奇美娇娘,无一不让人心动。更何况那堪称绝世至宝的白玉孔雀更始珍品中的极品。真可谓“是珍宝园中走一遭,民间哪得珍宝。”

他在处理过美女之后又欣然用他那独特的瘦金书体题下了“别开洞天”四个大字,以显示那珍宝园中孔雀园的精妙绝士。随后便招来那些儒雅画师,命他们将这孔雀登高的奇美描绘下来。可谁想,那些画师数日的“耕耘”竟没有一幅令他满意的。众人觉得很奇怪,直到徽宗宣和殿御笔亲绘那幅传世名作“芙蓉锦鸡”图并言道:“孔雀登高必先迈左腿,无有先迈右腿者”后,众画师才恍然大悟,惊叹徽宗的观察入微和妙笔丹青。

除了丹青写意之外,他所剩的活动便也只有风流快活,整日古筝鸣奏,歌舞不断。

就这样,八年的光阴转眼而过,压制了八年的怨气终于难以压制直冲霄汉,在一个阴云密布(已亥年)的日子,在那珍宝园中御笔亲点“别有洞天”的小山上带着他那妙笔丹青和至爱的孔雀与庞妃一并横剑自刎……

俗话说:“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或许徽宗不拾荒地,他会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画家,但他登上了皇位,就意味着他必须担起自己的责任,正所谓“在其位,谋其政。”若违背此理,如若像徽宗一样倒也罢了,大不了一死了之,如若像陈希同那样,背道而驰,那可是要背上千古骂名的!

伴着冰冷的雨滴,我再次步入历史的隧道,从宋末一直驶到今世,眼见那些引之以为荣的人们,心痛万分,聪明的人难道不应在闲暇时回顾一下历史,体悟一下“读史使人明志”之理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六年级
议论文
8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