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魅力900字

汉字的魅力

900字 初三 散文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汉字,却是她最的特的艺术造诣,最珍贵的瑰宝,不可多得的财富。

汉字的历史极为悠久,从仓颉造字到现在,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它千姿百态,变化万千,它不光有鲜艳而丰富的色彩,有深沉而独特的情感,还有无穷无尽的魅力。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汉字亦如此。它的魅力就在于每个汉字都有横竖撇捺这些简单的笔画组成,却都有着自己的情感。每个笔画虽然简单,却都蕴藏着自己的故事。在现代汉语中,"一波三折"是个成语,形容事情进行中阻碍变化很多。其实这个成语最初来源于毛笔书法中的一个笔画——捺,用笔时平捺称“波”,一波三折,指繁写捺笔要三次转换笔锋,经过三折之后,笔画才波发矫健。

汉字,它是最独特的艺术。古往今来,我国涌现出许多著名的书法家,由于人性格的不同,写出的书法也就各具特色。王羲之的书法清亮如溪,秀丽如画,古人所说的“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真是一点都不为过。还有笔画细劲,棱角峻厉的柳体。这些美丽的汉字,它们在书法家的笔下,生发出无尽的变化,无穷的魅力。或挺拔如峰,或鹰隼雄立,或鸿鹄群游。

当然,汉字笔不只是一个个僵硬的符号。它所富有的灵性,也许让多人哭笑不得。从前有个财主,他请秀才写一副对联,秀才写过后念了一遍,财主听了很高兴,便把对联贴在了大门上。正在他得意洋洋时,过路人看了却笑了。财主抓住一个过路的人,让念给他听听。过路人一念,财主上前一把将对联撕个粉碎。这对联是:东家年年好晦气实在少不得多生杂病,府上步步高债台不会有粮丰多富贵。原来,秀才是这样念的:东家年年好,晦气实在少,不得多生杂病,府上步步高,债台不会有,粮丰多富贵。而路人却是这样念的:东家年年好晦气,实在少不得多生杂病,府上步步高债台,不会有粮丰多富贵。由此可见,断句的不同,语境也就截然不同了。

汉字在诗人笔下涌动着灵性,历经岁月的洗礼,却永不退色。那些代代相传的千古名句,至今读起来,依然朗朗上口。在春节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总能让人想起“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欢乐;清明踏青的路上,总是会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情愁;中秋赏月时,脑子里总是不由自主的想起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汉子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文字,任何一种文字在它面前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自惭形秽。汉字由内而外的散发出无穷的魅力,令人心醉。

汉语危机的三个“为什么”

1000字 初三 散文

这些年,中国人学习英语的热情如火,而我们自己的母语——汉语却躲在“被爱遗忘的角落”里瑟瑟发抖。许多大学毕业生,被指责为“英语六级,汉语初级”,“能讲一口流利的外语,却写不出像样的中文”。国人的汉语学习现状出现了令人担忧的危机!

当前,“重英轻汉”现象或汉语危机有三个“为什么”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一是为什么会出现“重英轻汉”现象?主要根源在于国家宏观政策的导向出了问题。在我们这个以汉语为母语的国度里,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唯一始终必修必考的课程却是英语。能不能拿到学位证,取决于英语四级证书;能不能读中文系研究生,取决于你的英语水平;能不能评上职称,英语也是重要门槛。国家政策的指挥棒压制了国人学习汉语的兴趣乃至于时间空间。其次是应试教育的功利性把汉语学习挤兑掉了。汉语是一门需要积累的学科,很多学生和家长认为,与其花很多时间精力在语文学习上面,还不如用在其他学科上,不仅见效快,更有利于应试。更有甚者,一些学校领导和部分老师,虽然明白语文学科的学习规律,但为了应试也纷纷把筹码压在了语文以外的学科上。

二是为什么要重视汉语学习?重视汉语学习,是传承文明的需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奇妙、科学的汉语文化孕育了中国人的智慧,铸就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诗人余光中曾说:“中文是真正的中国文化之长城。”无论时代怎样改变,汉语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是永远不会改变的,而作为后来者,我们更应该致力于文化的延续和弘扬,不能在各种冲击面前丧失汉语文化的自尊、自重与自觉。重视汉语学习,也是改变现实的需要。互联网时代,数千年发展积淀的汉语传承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网络时代“火星文”“脑残体”的肆虐,“喜大普奔”之类“成语”的脱口而出,其对汉语的破坏情况让人担忧。最令人不安的是,在这种狂热中,语言所承载的文化的迷失——年青一代被席卷而来的“麦当劳文化”所包围,传统的礼俗、记忆乃至情感纷纷被淡忘在来势汹汹的洋节里。长此以往,我们的文化根基必然有遭受侵蚀的危险。

三是为什么很多国人不喜欢学习汉语?当今很多大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却忽视了汉语学习,除了有“外语是求职谋生手段”的心理之外,我们也要反过来思考,我们的汉语学习为什么不能吸引学习者的兴趣呢?学生从小不爱学语文,却热衷于英语学习,这跟我们的教育内容本身不无关系。比如语文教育内容单调,内涵过于沉重;或过多地考虑思想内容,却忽视了人文情感;或课文十几年不变,缺乏时代感。当然也有教学方法和考查手段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都让学生感到汉语学习负担沉重而无趣,自然也就无从感受汉语的魅力与美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三
散文
900字
栏目热门